送貨是最大的問題
據國家衛健委通報,9月16日0時至24時,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84例,本地病例62例,其中莆田市28例。
莆田市潤億鞋材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女士告訴中新經緯,該公司主要負責網布、皮革等鞋材的生產,產品銷往福州、東莞、溫州等地。 9月10日左右開始,莆田市的快遞開始部分停運,這也成為最讓她頭疼的因素。
“我們的工廠在晉江,莆田這邊是一個市場的地攤。由于快遞停了,寄出的貨收不到,賣的貨不到位,導致公司無法經營。”平時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希望盡快恢復快遞。”
莆田都皮維爾鞋服有限公司的胡先生告訴中新經緯,公司也從9月10日左右開始停工停產,工人一直在家休假,倉庫里的貨無法發運出去。 “現在我們身邊的疫情還不算太嚴重,為了滿足防疫要求,公司已經停業了,目前暫時停工對公司的經營影響不大。”
據央視財經報道,福建省仙游縣淶甸鎮一家制鞋企業廠門被關。 某鞋業電商平臺負責人表示,據公司內部統計,目前約有1000件商品,發出(發出)出去的只有50件左右; 大家都開始取消來自疫區的訂單。 退款更嚴重。
莆田市雙冠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冠”)是一家位于莆田荔城的鞋業企業,已有16年的經營歷史。 主要產品涉及足球鞋、休閑鞋等品類。
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偉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這次疫情主要發生在仙游、莆田,仙游確實已經停產了。因為現在疫情已經得到控制,沒有擴散開來。” ,所以除仙游外,友外的鞋廠還在正常運營,但受疫情影響,高速封路,導致物料無法運送,影響訂單進度。”
雙冠鞋廠受訪者
在運輸、物資供應和人員管理的共同影響下,能否按時交貨成為鞋企面臨的最大難題。 莆田某鞋企董姓廠長告訴中新經緯,一方面,在物流過程中,司機需要進行核酸檢測,需要一定時間,物資供應受到影響。 再加上疫情防控措施,工廠員工也會受到影響。
外貿鞋企受到較大沖擊,內銷企業重獲生機
據莆田市一家鞋企負責人介紹莆田鞋工廠,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是外貿型鞋企。 他說,莆田鞋企80%左右主要以出口訂單為主。 由于海外疫情不可控,很多出口企業即使訂單充足,產品賣不出去,也會退貨。
相比之下,產品內銷的莆田鞋企,據中新經緯稱,鞋企的訂單要到2022年第四季度。針對這一現象,張偉解釋說,“由于海外疫情嚴峻,現在國內鞋企的訂單滿天飛,以前是工廠找貿易商,現在是貿易商找工廠做莆田鞋工廠,工廠有主動權。
在不少莆田鞋企從業者看來,目前最大的擔憂主要是擔心手中接單的交期會受到疫情的影響。
雙冠旗下工廠目前正常運營。 在疫情防控方面,雙冠和莆田很多企業一樣,采取了嚴格的措施。 “雙冠每天都會給工人發口罩,進廠是嚴格要求,健康碼是綠色進廠,測體溫,對貨進行消毒,廠里有幾個神仙.我們沒有安排上班,但是人也沒有去高風險地區,工廠要求他們做核酸檢測,然后寫承諾書,提交給園區,之后就可以上班了審查。”
“每次疫情的變化,對我們的生產制造影響都很大。” 張偉說,“目前希望疫情不要蔓延到我們荔城,我們會趁這個機會發展好,留住客戶。等國外疫情得到控制,不怕失去訂單”
9月17日,莆田鞋業受災嚴重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留言。
微博截圖
年產值1000億元的莆田鞋業將何去何從?
據央視財經報道,數據顯示,莆田有鞋業企業42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50萬人,年產值超千億元,年產量12.6億雙,占全國的9.3%。輸出。
根據艾媒咨詢5月發布的《2021年中國運動鞋服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調研分析報告》,預計2021年中國運動鞋服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858億元,而它將繼續增長。
報告指出,受疫情影響,2020年開始,線上渠道開始快速發展,線上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 預計到2025年,全球運動服飾市場收入將達到2077.9億美元,相比2020年增長10.41%。與此同時,運動鞋服代工方興未艾,但代工也帶來了對傳統運動鞋服品牌的挑戰。
始于2020年春節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福建莆田的制鞋業產生了廣泛影響。 福建仙游一家鞋企負責人回憶,“當時鞋廠的工人還沒有返廠,外貿訂單進不來,工廠也沒有訂單生產。一些鞋企開始做口罩,一開始是賺錢的,但是隨著疫情的穩定,口罩不好賣,我們虧了很多,疫情相對穩定后,我們主要做國產接單并與各電商平臺合作。今年由于東南亞疫情無法控制,大量外貿訂單回流國內,我們開始擴線增產。
中新經緯從莆田多家鞋企了解到,由于外貿訂單激增,不少莆田鞋企開始投資新建廠房,鞋廠用工十分緊張。 鞋企雖然在招工,福利和津貼比以前多了,但目前要招工并不容易。
上述董姓董事認為,當前疫情對莆田鞋業的影響在可接受范圍內。 從訂單結構來看,鞋企相對樂觀。 他分析,按照目前的趨勢,莆田鞋企遇到的問題,國慶過后就會恢復正常。 (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