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表展上,關(guān)注度最高的兩個腕表系列一定是新一代卡地亞迪通拿和萬國表全新工程師手動腕表40。 在全世界表迷的期待下,IWC萬國表從1970年代杰羅尊達的工程師SL腕表中汲取靈感,最終帶回了該系列久違的腕表型號。 討論一直在進行,包括產(chǎn)品的最終定價、機芯的性能和其他激勵措施,但我認為尚未得到證實。 IWC萬國表在續(xù)作的舒適度和質(zhì)感方面下了功夫。 下面是給朋友們實拍的。 詳細的介紹。
在介紹之前,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工程師系列腕表的發(fā)展歷史。
初始 OEM 工程師
工程師最早誕生于1955年,在各種工業(yè)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IWC萬國表認識到防磁機械腕表的重要性,因此型號666最初的OEM工程師組裝了飛行員馬克11的軟鐵內(nèi)殼。手表采用法拉第籠來抵抗磁場干擾。
尊達工程師
20世紀70年代,石英危機和油價上漲正在沖擊制表業(yè)。 IWC想要重塑工程師,于是找到了設計一體化豪華運動表的設計師,百達翡麗皇家橡樹、愛彼鸚鵡螺。 Lo Zunda,快來親自設計新款工程師腕表吧。
續(xù)作終于在1976年問世,命名為 SL腕表,同樣是豪華運動鋼表的風格,型號為40毫米的表殼尺寸,在小表徑為主流的時代,它獲得了一款兼具兩者的Jumbo。巨無霸的昵稱。 不過SL這個詞至今還沒有明確的解釋,不過根據(jù)尊達先生日本人的身份推測SL就是,在日語中是超級豪華的意思。 而我一直認為尊達的真正意義,雖然它對以前工程師的設計美學有著長期的影響。
從左至右: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工程師設計的一鍵調(diào)校萬年歷表款——
與AMG的聯(lián)名車型——
工程師恒定陀飛輪——
現(xiàn)代工程師
大約從80年代開始,也就是尊達車型之前推出的工程師,我想他們都可以稱為現(xiàn)代工程師。 它們都有一個設計特點,看起來和尊達型號很相似,但IWC仍然在其中。 嘗試向現(xiàn)代模型添加復雜的功能。 早在80-90年代,OEM工程師就有了計時功能,還有IWC最引以為豪的Kurt Klaus制造的一鍵可調(diào)萬年歷。
比較受表弟喜愛的探月任務模式——
而且2005年以后,也是工程師玩得最多、關(guān)注表弟最多的時代。 我想部分原因是為了慶祝IWC和AMG之間的友好合作,所創(chuàng)造的確實是與車輛的親密關(guān)系。 ,與工程師腕表系列緊密相連。
工程師計時碼表銀箭版——
高性能車輛和工程師自然是合作的絕佳載體。 此后也推出了各種AMG合作型號,工程師的風格也更加運動化,IWC也開始嘗試在現(xiàn)代型號中添加創(chuàng)新材質(zhì),包括陶瓷,以及與賽車密切相關(guān)的碳纖維,還給工程師帶來了恒動陀飛輪。 在各種AMG合作款中,比如銀箭,銀白盤布滿魚鱗紋,是迄今為止我認為最美的工程師腕表。
全能工程師
2016年左右,IWC萬國表首次嘗試了幾位焦距計時碼表工程師。 2017年,工程師直接再次改款,一改之前的尊達風格,推出,變成了向原版666致敬的百搭經(jīng)典設計。但事實是,因為去掉了軟鐵內(nèi)膽,表殼,沒有防磁能力,而且手表的外觀對于原廠OEM工程師的還原也不是很通用,而且已經(jīng)很久沒有推出了。 款式新穎,所以百搭反響只能用平常來形容,并沒有引起表友們太多的關(guān)注。
Ihnen先生,IWC萬國表工程技術(shù)官(? Watch House)
而IWC為何選擇在去年推出全新工程師手動腕表40? 我們還在表展期間獲得了獨家采訪機會,采訪了IWC萬國表工程技術(shù)官Ihnen先生。 他回答道:一方面,確實,近年來,豪華運動手表在手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 我一直在關(guān)注手表的動向,也注意到表友們還在號召工程師推出新品。 另一方面,由于尊達工程師的緣故,它是IWC最具影響力的設計之一,同時也展現(xiàn)了IWC傳統(tǒng)的一部分,那就是合作。
觀看實拍展示
我談了很多關(guān)于工程師的歷史,所以讓我把焦點帶回到遺作上。 此次,全新工程師系列腕表40共推出四款款式,三款鋼款和一款鈦金屬款。 其中以鋼殼的海藍盤和鈦殼的灰盤最為非凡。 下面還會介紹旗艦款的鈦金屬表殼,輔以海藍色盤面。
外觀設計方面,全新OEM工程師首先還原了1976年推出的工程師的風格,這是一款一體式豪華運動手表。 規(guī)格方面,腕表直徑為40毫米,長度適當控制在10.7毫米,完全符合現(xiàn)代男士腕表的黃金標準。
為了體現(xiàn)整款腕表的質(zhì)感,IWC萬國表在外殼的裝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鋼模正面采用拉絲處理,棱角處均進行拋光處理。 兩種裝飾的結(jié)合更能體現(xiàn)出腕表的奢華感。
鈦金版也是組合磨砂,正面大面積噴丸,結(jié)合邊緣拋光,表面拉絲。 鈦金屬其實是偏紅色的,不像不銹鋼那么明亮,但是邊緣經(jīng)過拋光處理,而且手表正面的噴丸處理也產(chǎn)生了非常顯著的視覺反差效果。
包括整個IWC在內(nèi)的工程師們過去也擁有不少鈦金屬腕表,盡管IWC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率先將鈦金屬引入制表行業(yè)。 但原來的IWC萬國表,我的印象是鈦金屬是拋光的,但數(shù)量并不多。 我理解的原因是鈦金屬拋光肯定比較費力,而且一定是高級三級鈦金屬,而且像原來的Pilot系列手表都是根據(jù)飛行工具手表的需要設計的,所以拋光較少,如果不經(jīng)過拋光,手表反光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續(xù)作還做了很多細節(jié)調(diào)整,比如減少了表圈上的功能性六角螺母。 在最初的工程師SL手表中,螺母的位置是不固定的。 現(xiàn)在我們只能看到原版尊達1832的圖片。 另一方面,利用五個功能性螺栓、螺母和表圈將它們固定在相同且正向的位置,堪稱強迫癥表弟的福音。
同時我們看到,與原版工程師手動腕表相比,續(xù)作采用了現(xiàn)代設計的皇冠腕帶。 我認為是IWC,想要為新一代增添更多的運動氣息。 我們從市場上也可以看到這一點。
表板的網(wǎng)格圖案是通過注射成型的方法將網(wǎng)格圖案印在軟鐵毛坯板上,然后熱軋而成。 也還原了原盤的質(zhì)感,但是尺寸更大。 這些圖案樣本用于為手表增添運動風格。 類似的碳纖維格紋圖案近年來被很多品牌所采用,新款工程師板的造型在格子較大時更加引人注目,尤其是海藍色的板。 解釋。
IWC還給新款腕表賦予了一個關(guān)鍵詞,那就是人體工程學,很多調(diào)整主要是為了讓腕表佩戴起來更加舒適。 IWC首先將表耳寬度增加至45.7毫米,使一體式表耳能夠擁有更大的弧度,并以腕表的中央連桿取代原有的鼻形表耳進行連接。 乍一看,可能新工程師與原版在外觀上沒有明顯區(qū)別,但IWC萬國表實際上提高了腕表的佩戴舒適度。
鈦金屬手表
鋼表
新款工程師腕表還配備一體式H形鏈節(jié)腕表,經(jīng)過拋光處理并飾有同類型的貝殼護舷。 IWC萬國表還特別注重這些閉合鏈節(jié)的整體比例和靈活性。 腕表配備蝴蝶式折疊表扣,佩戴和摘脫都非常方便。
新工程師選擇的機芯是32111,一款手動上弦機芯,五天動儲總計120小時,來自歷峰集團機芯工廠Val。 目前,機芯的選擇也是表友們討論的一個點。 雖然32系列機芯肯定不如82系列機芯,它在所有IWC表友心中的地位,但是使用32111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可以控制手表整體的薄長。 如果采用82系列機芯,萬國標志性的啄木鳥上弦必然會占據(jù)一定的機芯空間,這對整體長度會產(chǎn)生相當大的影響。
工作臺長度從左到右:10.7 毫米、13.6 毫米、12.3 毫米
我們來做一個縱向比較。 我曾經(jīng)介紹過使用82系列機芯的IWC法國系列手動腕表40。 我和我的朋友都非常喜歡它,但是新工程師的尺寸大約是40毫米。 具體腕表直徑為40.4毫米,長度則來到了12.3毫米。 同為82系列機芯的43毫米“小大飛”,長度為13.6毫米,與新工程師的10.7毫米相差較大。 32系列機芯可以讓工程師保留靈魂功能,防磁時整個軟件外殼可以做到輕薄。 薄度也是最終影響手表佩戴舒適度的直接原因之一。
32111機芯已經(jīng)配備了硅擒縱系統(tǒng)。 看起來防磁最重要的還是游絲,但相對而言,硅擒縱叉和擒縱輪對于減少機芯關(guān)鍵部位的摩擦,提高傳動效率也很有幫助。
總結(jié):新款工程師手動腕表40就全部介紹給大家了。 對于新工程師來說,在價格定位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比如我也覺得價格太高,但是我的想法并不影響我對這一代新工程師的喜歡。 佩戴舒適度,確實是一款非常不錯的豪華運動表,甚至可以說它的上手體驗比上面的還要好,所以對于新款工程師手動表40來說是否值得就看個人了,你如果覺得好看又合適的話就可以入手了。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就讓它以市場的實際表現(xiàn)來衡量吧,雖然我已經(jīng)聽到很多表弟表達了對它的喜愛,并且已經(jīng)下單了。
在表展的采訪中,雖然我們也很好奇,但我們向Ihnen先生提到了很多猜測。 在文章的最后,我也簡單跟大家說幾句話。 比如第一個問題,未來是否會有陶瓷和碳纖維版本? 其實我們看到原來的工程師已經(jīng)玩過這種創(chuàng)新材質(zhì)了,不過目前新表還是以回歸原來的尊達型為主,也就是鋼款,可能會嘗試在未來。 而像AMG這樣的合作模式是品牌正在計劃考慮的方向,但目前還沒有辦法向我們透露太多細節(jié)。
未來,腕表之家或許還會與IWC萬國表合作,邀請各位表友鑒賞新款腕表,帶大家看看新款工程師手動腕表40的表現(xiàn)如何,同時也體驗一下它的人體工學設計。 如果您有興趣,請多多關(guān)注。
186信息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