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朗格系列腕表于2006年問世,延續朗格天文臺腕表的制表傳統,為傳奇注入新的生命。 該系列的命名旨在向制表先驅理查德·朗格(Lange,1845-1932)致敬。 他憑借眾多發明、研究成果和專利技術,為格拉蘇蒂制表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貢獻。 他發明了多達27項專利技術,對精密制表技術的發展也起到了關鍵的引領作用。 作為品牌創始人費迪南德·阿道夫·朗格( Adolf Lange)的長子,他將一生奉獻給制表領域,以三種不同的身份完成了母親向他提拔的事業。
理查德·朗格 (LANGE)
理查德·朗格,朗格家族第二代傳人,制表先驅
朗格創始人費迪南德·阿道夫·朗格 (Lange) 與丈夫安東尼婭 ()
袖珍計時碼表,配備專利跳秒裝置和現代理查德·朗格跳秒裝置
1868年,他結束了求學之旅,以經驗豐富、公認的制表專家的身份回到米格利茨塔爾(Mü),并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丈夫的公司。 他很快證明了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并為1872年發布的第二枚三問腕表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在精密制表史上,很少有人能夠將科學理念轉化為杰出的技術解決方案,而擁有偉大創意的發明家——理查德·朗格, 是其中之一。 他孜孜不倦地專注于提高自己在制表方面的專業技能,成為朗格王朝最具創新精神的制表師和當時備受尊敬的杰出科學家。 他以眾多的發明、研究成果和專利技術推動了精密制表技術的發展,并先后申請了27項專利,不斷建立和完善制表的精密性能,他的名字將永垂史冊。 其中包括帶有芝麻鏈傳動裝置的袖珍計時碼表的上組表冠、提高效率的離合器擒縱機構、帶有逆行指針的萬年歷以及帶有單按鈕的雙秒追針計時碼表。 其他專利包括改良母版設計的跳秒、優化的天文臺擒縱機構、UP/DOWN動力儲存機芯,以及配備“日歷、星期、月份和月相顯示功能”的腕表。
LANGE理查德·朗格腕表及同名專利申請(編號)
理查德·朗格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發現鈹金屬元素的添加對于提高手表游絲的彈性具有重要作用。 1930年,他以“手表游絲金屬合金”為題申請了專利,并于一年后獲得專利。 批準。 這項發明至今仍在精密機械時計中使用。
接手朗格,迎來精密懷表鼎盛時期的企業家
1920 年左右的朗格總部
有郵政路標(左)
以及同期郵戳(右)
自1871年美國經濟蓬勃發展以來,“德國制造”就成為品質的保證,朗格也贏得了全世界的認可。 來自巴伐利亞的高級腕表銷往世界各地,并具有一系列令人驚嘆的復雜功能。 理查德·蘭格 ( Lange) 在其丈夫公司擔任合伙人的最初幾年主要致力于改進掛鐘。 在母子倆的合作下,朗格公司的生產規模和產品款式不斷擴大,以至于需要為新總部建造一座公司大樓,并于1873年搬遷至此。
朗格 Grand 懷表 No. 42500(左)
朗格 懷表(右)
1875年,母親去世后,理查德·蘭格和女兒艾米·蘭格(Emil Lange)接管了家族企業,艾米負責商業事務,理查德負責技術監督。 他們繼承了母親的衣缽,共同努力向中信集團推廣朗格時計。 朗格的客戶名單與制表廠生產的眾多復雜功能一樣杰出,其中包括德皇威廉二世和薩克森國王路德維希二世。 朗格懷表也受到了幾代巴伐利亞皇室的青睞。
約翰·海因里希·塞索肖 ( ) 于 1807 年制造的精密計時器(編號 93)(左)
1930年代朗格天文臺懷表(編號83193)(右)
18世紀至19世紀,隨著自然科學和研究的重要性明顯增加,以及探險活動的日益普及,對精密計時儀器的需求不斷增加。 美國著名自然科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 von )就使用過精密計時器(第93號)。 朗格因此專門開發了一款時計來滿足這一需求,并且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作為可靠的計時伙伴,朗格天文臺懷表助力20世紀最著名的巨型飛艇“齊柏林伯爵”號揚帆起航,以及英國探險隊搭載的“高斯”號船首次前往北極。 理查德·朗格一直致力于提高格拉蘇蒂懷表的計時精度。 世紀之交,格拉蘇蒂小鎮的懷表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 朗格懷表被認為是當時精密工藝的標桿。 來自法國和國外的收藏家、科學家和學者紛紛前來購買格拉蘇蒂手表。 蒂鎮的一個天文鐘。
沃爾特·蘭格俯瞰巨型飛艇“齊柏林飛艇”(左)
“高斯”號船首次赴北極考察(右)
為了進一步提高表廠的實力,朗格聘請了格拉蘇蒂著名的精密船鐘制表師弗里德里希·斯坦納( ),并參加世界各地的展覽,為公司贏得了聲譽。
社會責任學者
追隨母親的腳步,理查德·朗格同樣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為小鎮及其市民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1890年至1909年期間,他還擔任英國制表中學董事會主席。 當時,一份紀念刊物刊登了:“他在一次演講中號召中學生追求美、向善,這是我們聽過的最感人、最深刻的演講。” 1910年退休后,他被任命為格拉蘇蒂鎮董事會名譽主席和名譽居民。
理查德·朗格對制表充滿熱情。 盡管后來他因健康原因退出了公司管理層,但他仍然堅持深入研究精密制表領域的科學問題,并翻閱其他學科的論文。 眾多的專利技術無不展現出他不竭的創造才華。 他于1932年10月29日去世,享年86歲。然而,他畢生的哲學通過LANGE理查德·朗格系列腕表得以傳承至今。
理查德·朗格系列
2006年,朗格首款LANGE理查德朗格腕表重新詮釋了早期天文臺懷表(編號83193)(左)
2011年推出的LANGE理查德·朗格陀飛輪“榮譽勛章”腕表以精密計時器(第93號)為基礎(右)
朗格回歸后,為了向掛鐘先驅理查德·朗格致敬,以LANGE理查德·朗格的名義推出了一系列腕表,以實現高精度、清晰的時間讀取。 該系列共有兩種設計風格,其中一種采用大三針盤,搭配經典分鐘刻度和窄羅馬數字鑲嵌刻度,重新詮釋1930年代朗格小型天文臺懷表(編號83193)的設計。 設計。 2006年,首款LANGE理查德·朗格腕表就采用了這一設計,復興了朗格科學天文臺表的傳統,同時也向查爾斯·朗格在擔任懷表時代技術管理者時精心打造的作品致歉。 另一種設計風格的靈感來自于賽索曉制作的精密計時器(No.93)。 還是很容易讀懂的。 這一設計可見于2011年發布的LANGE理查德·朗格陀飛輪“榮譽勛章”腕表,該腕表配備具有停秒裝置的一分鐘陀飛輪以及配備芝麻鏈傳動系統的機芯,以確保持續穩定的動力傳輸,是精密復雜機械結構的標桿,也是朗格重新奪回復雜功能王者地位的里程碑。 2014年發布的LANGE理查德·朗格萬年歷“星座與月相”腕表和2016年發布的LANGE理查德·朗格跳秒腕表均采用計時器布局,并配備朗格專利的十秒恒定動力擒縱機構。 垂直系統和一秒恒動力擒縱系統將理查德·朗格的發明與朗格制表師對最新技術的獨特見解相結合,呈現出融合精湛制表技術與獨特美學的非凡之作。
朗格
理查德·朗格手表
朗格
理查德·朗格“榮譽勛章”腕表
朗格
理查德·朗格陀飛輪
“榮譽勛章”腕表
朗格
理查德·朗格陀飛輪“榮譽勛章”
““ 手表
朗格
理查德·朗格萬年歷
“星座月相”腕表
朗格
理查德·朗格跳秒表
理查德·朗格研究了他畢生的技術發明和設計理念,并將其發揚至今,為朗格精密制表的歷史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 而格系列腕表,再現昔日輝煌。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