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整容差點導致面癱。 憤怒的王先生向公安、衛生監督部門執法人員舉報了相關情況。 執法人員經調查發現,這家蠻子國際抗衰老俱樂部位于南昌市彩虹城一處普通住宅內。 其網站聲稱,其專家擁有選美裁判、國際美容雕塑專家、微創主任醫師等職稱。 會館老板說:“美容注射藥進來的時候有500多份,有的有800多份。收費是對的,我們平時的收費是普通型12800份。”(衛星電視) 《每周質量報告》2012-12-09)
這種美容針能以20倍左右的巨額利潤“賣”給消費者,揭示了美容豐胸行業頑疾的一個細節。 另一個細節也值得關注。 報道提到,抗衰老中心熱火朝天時,根據現場抓拍的刷卡記錄,短短四個月的時間,該中心的刷卡收入就高達400多元。 萬。 再加上一些未明示、無法核實的支付費用,俱樂部收到的美容消費者數量和“美容注射”將是極其客觀的。 然而,對于美容消費者的“注射”還是“手術”,卻是基于兩個“事實”:一是會所里所謂的“周老師”是“假專家”“騙子”,“周老師是裁判”冠以“美容大賽”、“國際美容雕刻專家”稱號的都是自詡的,去韓國四家診所的眼花繚亂的經歷也是“假的”;其二,使用的“藥物”經驗證完全是“假”。三無產品”。
不出所料,只會有一個結果。 據衛視評論,所謂的整形機構沒有資質,所謂的國際專家職稱都是假的,所謂的整形藥品都是小作坊生產,成分甚至不知道。 “針灸”或“美容放療”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像王先生在報道中提到的那樣“失敗”,帶來“面癱”等不良后果。但令人深感驚訝的是,這家“假美容機構”能常年存在,只能說明“要么沒人舉報”(這些可能性為零),要么舉報渠道不暢通,維權困難,不然怎么解釋美容機構那明明“全身都是假的”,做了N多例美容放療,卻能常年存在?
不排除當前“醫療糾紛”及類似侵權行為發生后,相關救濟機制無法為被侵權消費者提供充分的保護和救濟。 一些患者在正規診所遭遇醫療車禍受傷后,仍在努力維權。 他們在取證、申訴、索賠、訴訟等方面往往面臨極其漫長的維權程序和不公平的“處理”。 這種“黑美組織”的維權似乎更加開放。 這種現狀,難免會讓一些“受傷”的患者積極維權望而卻步。
為此,針對衛視披露的“暴利”美容針頑疾,一方面要加大源頭打擊力度,嚴厲打擊“三無藥”生產流通渠道。 ”,嚴厲取締“假機構”; 但另一方面,在筆者看來,疏通“患者”維權渠道更為重要。 如果維權渠道和處理程序便捷、公正,將有利于整頓美容隆胸領域的亂象。 除了真正保護消費者權益外,同時也將對外界沉積物和環境形成“零容忍”。 可以想象,“只要有受到傷害的”患者,只要患者“反映”或“舉報”,就能從監管機構得到公平公正的答復和處理。 這樣的“黑美機構”哪里有生存空間?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