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品牌文化】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 明天我想和大家談談買手表的折扣。
其實我對手表的技術、細節(jié)、歷史變遷、型號傳承都很感興趣,所以沒事的時候就看看。 而且,我最關注的還是手表的價格。 一塊表戴了一年左右,打算換了,所以總覺得不講價格(市場)就是一句空話。 雖然買哪款手表,我們的錢包說了算。
花盡可能少的錢買到一塊自己喜歡的手表,是每個買表人的“心愿”。 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在買表過程中了解到的折扣。 它包括新手表、二手手表和回收。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 僅供您參考。 兄弟們,請因地制宜。
現在全新的黑鬼也在大幅上漲,市場上價格也有不同,這是逐級漲價和供應來源不同造成的。
在開始之前,我還是想指出,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情。 少花錢,就需要承擔少花錢的風險。 在國外專賣店購買手表是最安全的方式。 另外,由于手表的來源不同,價格差距也很大。 例如,今天有日歷的全新黑鬼價格為 62,000、60,000、58,000 和 56,000。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價格,這也是因為逐級漲價、供應來源不同造成的。 我下面說的只是最常見的情況。
領有牌照
我們很多人去臺灣購物,認為臺灣購物便宜。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在臺灣購買奢侈品有一些優(yōu)勢,一是匯率;二是臺灣。 二是臺灣部分手袋、手表的官方售價低于臺灣; 這樣算下來,臺灣公價本身就低,再加上折扣和匯率,就相當于打折了。 這就是我們對臺灣的總體印象。
行貨的價格優(yōu)勢不再明顯。
由于平時接觸最多的是手表和鞋子,所以在購買包包和手表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臺灣奢侈品的優(yōu)勢正在逐漸增強。 換句話說,臺灣的東西感覺不再那么便宜了。 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是,首先,一些品牌為了推行“大陸香港同價”,所以提高了臺灣手表的公價。 臺灣公價10萬元人民幣的手表,臺灣公價是12萬美元。 再加上港元匯率下跌,優(yōu)勢較小。 一般來說,如果在臺灣正規(guī)表店購買行貨手表,普通型號可以享受15%的折扣。 如果匯率按0.9計算的話,簡單計算就是0.75x0.9等于0.68(卡地亞熱門款除外)。 對于熟悉手表市場的兄弟來說,這個價格還不錯(澳門很多手表的公價都比臺灣高,請注意這一點)。 另外,臺灣很多手表銷往臺灣,導致一些熱門手表出現短缺。
歐洲銀行
與今天的臺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法國。 亞洲的奢侈品價格比臺灣低。
歐行的價格比行貨產品更實惠。
三天前兒子告訴我,印象中法國的帽子比歐洲便宜1000。 對于腕表來說也是如此。 法國水貨的價格比行貨低。 由于很多歐洲表都是發(fā)到臺灣的,所以我還是給大家舉個英鎊的反例。 歐洲銀行的折扣基本都是30%左右(甚至更低,6:00off)。 歐行的價格等于臺灣公開價格×臺灣匯率×0.7。 按照之前臺灣匯率0.9的算法,就是0.9x0 .7等于0.63,比臺灣更實惠。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搬到亞洲去買東西,或者找代購等等。 法國奢侈品現在具有較大的價格優(yōu)勢。 另外,因為法國鬼的審美和我們國外不一樣,一些在國外很流行的鞋子和手表在法國并不流行,所以在國外炒得很高,但意大利卻可以輕松買到。
綠幽靈的二手價格已經接近公價。
使用折扣
很多戒友認為二手水很深。 雖然我們玩的時間長了,我們會發(fā)現雖然二手市場也很規(guī)律。 二手市場上的手表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個是大眾表,第二個是普通表,第三個是小眾表。 其中大眾表和小眾表所占的比例很小,因為大眾表的數量很少,而小眾表買的人不多,所以賣的人也不多。 占據市場巨大比例的正規(guī)手表雖然價格比較正規(guī),但二手價格基本上相當于國外公價的50%左右(很多會低一點)。 不同配件、不同產品階段會有上下波動。 流行的手表價格更高。 比如卡地亞綠幽靈、迪通拿等手表就接近公價。 小眾手表越貴,價差就越大,有些小眾手表的二手價甚至只比公價低20%。
主流品牌手表的二手價格基本比公價低50%。
回收折扣
相信上面的內容很多兄弟都明白了。 手表包包買太多的兄弟,往往會密切關注世界各地的情況以及二級市場的情況。 接下來我要說的事情會更有趣。 回收折扣,這是當你的手表磨損時,你支付給二手經銷商或典當的價格。 手表的回收價格相對較低,雖然要給做二手生意的人留下利潤空間。 平時,經常有兄弟拿著手表過來詢問:“我想買塊新手表,這款手表多少錢?” 我給你舉一個反例,你可以自己體會一下。 一只公價剛過10億元的手表,回收價格在3.6萬元左右,基本優(yōu)惠了70%以上。 由于不同手表的受歡迎程度不同,熱門手表的回收價格會更高,百達翡麗可以實現50%左右的折扣。 像綠鬼這樣超火的表,公價7萬,回收價也在6萬出頭(因為新款綠鬼表已經超過公價了)。 我身邊很多兄弟都是從專賣店買手表的。 當他們想換手表時,他們考慮賣掉以前的手表,但發(fā)現回收價格只有70%,低得讓人完全無法接受。 所以明天我就把這件事寫下來,讓沒有類似經歷的兄弟可以提前有個心理預案。 (圖/文看家嚴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