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第二冊《認識掛鐘》教學設計實例
教學工作者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一般需要利用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 教學設計必須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人教版認識鐘表ppt,解決教什么的問題。 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卷2《認識掛鐘》的教學設計實例。 歡迎您學習和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人教版)一年級第2冊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初步認識掛鐘的面貌,利用現有的生活經驗,通過交流、合作、學習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認知和讀出整個時間,初步建立時間概念。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和探索合作的學習意識。
情感目標:
體驗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物理的應用價值。 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培養珍惜時間的心態和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會看分針的完整小時。
教學難點:
書寫時間的兩種方式
教案:
教具:自制講義、分針模型、
學習工具:沒有秒針的分針和鐘面、橡皮泥、每人兩根筷子。
教學流程: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老同學。 他是誰? (講義中的圖片)蘭陽陽為什么還睡得很香? 蘭陽陽經常遲到。 羊村的小羊們決定送蘭羊羊一份禮物。 您認為這會是一份什么樣的禮物? (播放音質)(鬧鐘)。
2. 鬧鐘不停地響,它能告訴我們什么?
學生:它催促我們早起。
健康:它可以告訴我們時間。
3、除了報警之外,還有哪些功能具有這些功能?
學生:手表、臺鐘、掛鐘、公雞……
老師:老師還收集了很多掛鐘,漂亮嗎? 你想了解他們嗎?
披露:明天我們將上去了解一下掛鐘。 (顯示主題)
4、鐘表是我們生活中的好同事。 除了美麗的皮毛外,它們的頭上還隱藏著很多物理知識。 你想和藍羊羊一起了解一下他們嗎?
二、動手操作、自我探索 1、認識分針制作者:仔細觀察分針上寫的是什么?
學生討論報告:有12個數字
師:有哪些數字? 這種數字圍繞分針形成一圈。 最前面的數字是(),最下面的數字是(),最左邊的數字是(),最左邊的數字是()。
老師:(出示講義)我這里有一個鐘,缺了數字,你能把缺的分針補回來嗎?
師:分針上除了數字還有什么? (秒針和時針)
師:這兩根針是一樣的嗎? 長針叫什么? 短針叫什么?
老師:為了讓小學生記住這兩根針,老師編了一首童謠:分針長,鐘面短,轉動起來真有趣。
顯示四根分針:尋找秒針和分針上的鐘面。
小結:剛才通過小同學的仔細觀察,我們認識了分針。 掛鐘沒有嘴,但它可以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睡覺。 你應該什么時候做什么? 你能讀懂分針嗎? 懶羊羊不知道怎么讀。 讓我們一起當小老師來教它吧?
2.認識全程4點、6點、10點、12點的四個分針 (1)告訴我你是怎么讀時間的? 誰能像他一樣說話呢?
⑵比較:分配的時間有何異同?
⑶ 童謠:時針指向12,表示整點已到。 課程案例《掛鐘知識教學設計(李彥明)》。
⑷ 鐘面上有多少個小時?
老師:“秒針一天在分針上走動兩次人教版認識鐘表ppt,所以就會有兩個9點。要表達準確的時間,就得用“早上、下午、晚上”這樣的詞。例如:“早上9點我在看書,白天9點我在午睡”。
老師:“現在我們拿出手中的掛鐘,定整一個小時,然后告訴我們那個時間我們在做什么?可以從早上開始。”
再次打電話舉報
師:同學們,時間是寶貴的。 我們要養成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早起、按量午睡的習慣。
3.學習兩種計時方法。 我們學會了讀時間并學會記住它。
⑴電子代表:(出示4:00卡)您看過這些時間嗎? 你在哪里見過?
健康:手機顯示屏上、筆記本上、電視上、電子表上、手機上。
師:這是整個時代的第一個表現形式,叫電子表現形式。 請模仿這些書寫方法,在分針正下方寫三下。 師:請說說電子表征所代表的整個時間的特點?
學生:中間有一個“:”,旁邊是00,上面的數字是現在幾點。
⑵漢字記法:還有另一種記錄時間的方法:
漢字注解介紹漢字“時”的表達方式
(3)比較這兩種寫法的異同?
⑷小明的三天:
師:學會了讀、寫時間后,我們要合理安排時間。 我們上去看看小明這三天過得怎么樣? 師: 師:三天后,分針上的秒針會走動兩次,所以就有兩個8點。 ,為了區分這兩個8點,我們一定要記得在我們說的時間前加上中午、中午、下午、晚上的時間詞,如第一張圖所示,我們可以說小明在下午8點學習,誰能像老師那樣說呢?
概括:
媽媽的話
3.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快樂配對
2. 說點什么
3、戴上:用兩根筷子把整整一個小時放在分針上,寫下來。
4. 游戲:生物鐘
5.畫圖:用明天學到的知識設計一個漂亮的時鐘,并記下畫的時間:告訴我怎么畫?
4. 課后總結
東西做錯了可以改正,東西用了可以買。 那么時間呢? 一旦結束,就不會再回去了。 年輕的同學們,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
設計注意事項:
本課主要是讓中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學會讀整時,對分針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教材注重從中學生的生活經歷出發,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物理。 由于時間、時刻是比較具體的概念,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和課程標準的精神,我在設計教學時力求突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聯系生活、合作交流、人人參與。 具體來說,它具有以下特點。
1、精心設計情景,讓中學生積極參與。
教學實踐表明,只要班主任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中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為中學生學習作文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他們就能主動探索、獲取知識。
比如楊村的小羊送禮物、引進新課,所以他認識各種掛鐘,了解它們的功能。 一是貼近生活,中學生在生活中遇到過,學習后可以服務生活,二是通過具體的擾動,豐富了中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人人參與。
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是改變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中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經驗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
比如“分針的識別”這個環節,讓你觀察分針上的內容。 每個人都參與觀察、表達、交流,情感上觸摸分針。
3、注重動手實踐。
“孩子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 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動手實踐,根據學習知識的性質和特點,結合大量的操作活動進行學習。
如觀察分針、撥鐘; 練習寫作的時間。 在這種活動中,我讓中學生自己“做物理”,及時反饋、溝通,讓操作與思維相連接,讓操作成為培養中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
4、關注中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中學生玩小學
為了激發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我把練習設計成了有趣的物理游戲。 如:良緣、人體時鐘、畫畫。 練習也相當靈活,由易到難,讓不同水平的中學生都能從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功感。 尤其是最后一題,畫時鐘和寫出畫的時間兩種方式,是對全堂課的總結和總結。
【一年級數學卷2《認識掛鐘》教學設計實例】相關文章:
高中講義《認識掛鐘》教學設計02-23
了解掛鐘教案設計05-08
《認識掛鐘》教學反思12-12
一年級數學認識掛鐘試講11-04
《認識掛鐘》教案03-31
“雙理解”數學教學設計04-02
了解掛鐘試用講座 15 第 11-14 部分
了解掛鐘試用講座 15 第 11-14 部分
高中語文《初識角》教學設計03-14
高中語文一年級第2冊教學設計04-06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