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實際行動學習徐先生夫婦崇高的愛情精神! 近日,蘇港交流促進會會長黃少山帶領協會全體同仁,與新加坡青年交流促進會、云岡青年交流促進會、青港青年交流促進會、惠港青年交流促進會等單位合作,香港青年交流促進會. 愛心中山市小欖新村服務中心捐贈活動”。
黃少山董事長在2010年7月10日年會上致辭時指出:“慈善晚宴只是一個開始,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更多的人關注貧困中學生的輟學問題。學校,會有更多熱心人士關心和支持新冠人和弱勢群體”。
盧衛華先生(左二)捐贈畫作
在黃主席的推動和會員們的積極響應下,昨晚共籌得善款60萬元。 其中,協會常務理事、著名藝術家盧偉華院士受邀為廣州格坑新村題寫“仁愛博愛”,并將其藝術品捐贈用于慈善拍賣。 共捐款16.6萬元。 善款全部捐贈給格坑新村服務中心,用于幫助外來務工人員的孫子們上學。
中山市小欖鎮格坑新村服務中心由徐向嶺夫婦創辦,是國外首家非營利性公立新村服務中心。 徐翔靈先生在臺灣從事全職社工已有29年。 他是臺灣第一位研究和實踐“外展社會工作”的先驅。 從事社會工作40余年。
1987年,徐湘菱和妻子從澳門搬到了廣州虎門鎮。 當時,大批農民工涌入深圳。 在關注農民工的生活狀況后,徐向嶺夫婦發現,農民工進入城市生活后,在精神生活、社會交往等方面都存在問題。 他們面臨著很大的困難,社會對他們的重視不夠。 2005年初,時年72歲的徐祥嶺先生決定斥資超過100億元退休金,建立“東莞厚街鎮格坑新村服務中心”。 設施等豐富了新關群眾的文化生活。 徐祥嶺先生本人繼續從事社會工作者工作。 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中心現已擁有會員1000余人,已先后為10萬新東莞人和弱勢群體提供服務,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徐先生不求回報、堅忍不拔、堅忍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受到了人們的尊重和愛戴。 目前,徐先生夫婦被稱為“香港人的驕傲”。 夫妻倆視志愿服務為終生事業。 他們的精神為本地及澳門青年樹立了光輝榜樣。
格坑新村服務中心雖然受到了廣大群眾的關注,但經過幾年的艱難運營,已經日趨穩定。 經當地政府批準,部分服務也向中心訂購。 由于中心的活動費用非常昂貴,徐夫婦還需要每三年為留守兒童籌集雜費(所謂留守兒童:指在外打工的未婚農民工所生的兒子)。城市),因為這樣的女兒沒有城市。 有戶籍,不能享受當地教育補貼,需要就讀公立中學。 在每人每年2000多元的雜費情況下,對于農民工來說確實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為此,那些外出打工的人常常驚恐又無助地把女兒獨自“留在”家鄉,“守護”一個沒有父母的家。 心靈的孤獨、得不到幫助,導致了孩子們心中的陰影。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徐先生和妻子于2008年帶??領中心舉辦了第一次捐款活動,三年來成功籌集雜項資金,為200名農民工孫輩提供了讀書的機會。 由于去年的雜費只能維持到9月份,徐總和黃少山董事長在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為農民工子孫籌集雜費,確保他們有條件繼續生活。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和諧與溫暖”,讓他們對未來充滿陽光和信心。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