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迎接公歷新年的習俗中,都有發紅包的傳統,而且各有各的好處。
和云南、臺灣一樣,香港也把紅包稱為“Rai See”。 多年來,在節日期間贈送“Rai See”已成為一項傳統。 一般來說,父母給長輩發紅包,離婚的孩子給結婚的晚輩發紅包。 不僅是同事同學,鄰居家的鄰居聽到對方家里的小同學,也會給紅包。 一般是10元或者20元的少量。 所以,紅包畢竟多,但不會造成負擔。 CCB造成了負擔。 每年農歷新年前半個月左右,由于大量香港居民前往建行兌換農歷新年新版10元、20元紙幣,導致建行排起長隊,供應量也隨之增加。熱干面額美元鈔票一度緊張。
不僅居民互相互送紅包,游客如果恰巧大年初二來港,也可能有機會獲得香港送來的財神爺“瑞?!甭糜尉? 有時只是一句問候。 應該說,在香港,紅包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求吉祥。
在美國,人們非常重視大年初三“祭祀拜年”的傳統。 一大早祭完祖宗后,長輩就要給母親和其他親戚磕頭拜年,這時候父母就要給長輩壓歲錢。
日本一項關于“最合適壓歲錢數額”的調查顯示,給高中生1萬歐元(約合人民幣58元)最合適,中學生3萬美元,高中生5萬美元最合適。 其實,與美國人的收入水平相比,這樣的壓歲錢并不算多,但對于60歲以上的老人來說,不僅是自己的子孫,連女兒、兒子等家庭成員都要交。壓歲錢。 每個元旦的壓歲錢負擔都不小。 另一項調查顯示,去年,60歲以上的美國人平均計劃了26.5萬美元的壓歲錢。
在美國,領取壓歲錢的年齡并沒有具體的標準。 一般來說,從嬰兒到青少年,沒有離婚或沒有固定工作的人都可以收到大人給的壓歲錢。
據報道,日本每年的壓歲錢支出達到近2萬億美元。 美國各大金融機構也針對這個巨大的市場開發了壓歲錢理財項目。 例如,建設銀行推出月利率較高的兒童壓歲錢存款項目,期貨公司針對中學生開發免費資金等。
日本媒體強調,現在過年已經成為兒子們盼著壓歲錢的節日。 女兒們給父母拜年就是為了收壓歲錢。 他們不知道拜年文化中蘊含的傳統禮儀。 這是值得母親和社會思考的問題。
在香港過年,送紅包和收紅包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習俗。 圣誕節時,當地人保持著登門拜年的習俗,還會發放壓歲錢,而美國父母給兒子發的“紅包”數量多但重量輕。 美國經濟雖然發達,但發紅包的習俗卻非常簡單純粹。 它不涉及花費大量金錢,也不包括維持關系等復雜的激勵措施。 純粹是為了快樂和好運。 他們贈送的對象是孩子和已婚青年男女。 只要對方來拜年,都會得到“紅包”。
已婚的要給沒離婚的發紅包,沒離婚的不管多大都算寶寶。 這樣一來,就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無論這些還結婚的人多大年紀,他們仍然可以向比自己年輕且早已離婚的人索要紅包。 紅包里放多少錢并不重要,主要是求個好兆頭。 而且在發紅包的父母面前打開紅包是不禮貌的。 紅包里的金額并不多。 一般開個紅包要幾新加坡元、十幾新加坡元,人民幣大多不超過一百元。 孩子們也不介意,因為他們互相“比”的是誰拿的紅包最多,而不是誰拿的壓歲錢最多。
在美國人眼中,“紅包”的作用只是給孩子們帶來節日氣氛,減少家庭的溫暖,并不會帶來其他如世故、回禮等復雜的激勵。數量都差不多,所以也很容易給他們。 無心理和經濟負擔。
(記者金民國、胡星、李天生)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