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2023中國(南京)國際電器博覽會閉幕日,由中國企業報業集團智能家電產業研究中心主辦的2023中國家電集成高質量發展峰會在杭州舉行。 中國家用電器商會會長董志、中國企業報集團執行總裁施桂明以及海爾空調、惠而浦、海信冰箱、容聲冰箱以及老板家電、華帝、安琪等企業代表、優伴家電、淘寶優品牌、摩根智能、云設計師俱樂部、高檔豪裝、蘇泊爾、格蘭仕等電器、家居、家裝行業企業領袖將共同探討,探索機遇,家裝與電器融合過程中的挑戰與趨勢。
去年7月,中央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重點是“促進汽車、電子產品、家居裝飾等規模消費”。 商務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2部門首次發布《促進家裝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切實打造“大家居”生態圈,覆蓋電器、家具、家紡、家裝等領域,連接生產、物流、批發零售、設計裝修、售后服務等全產業鏈環節,這不僅加速了家電與家裝的融合進程,也通過大生態系統的建設推動消費升級。
在本輪產業融合發展中,海爾、惠而浦、海信、容聲、波士、華帝、安琪、優伴等品牌因在融合過程中積極拓展、主動改革,獲得了與會專家和領導的嘉獎家居裝飾和電器。 一致好評,被認為是中國家電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的領軍品牌。 與此同時,海爾空調長香風IIPro系列、惠而浦W9智享系列嵌入式家電、海信真空炫亮冰柜503、容聲雙井Pro嵌入式冰柜506,以及老板家電數字廚房電器、華帝集成烹飪中心ZF902和Angel X-Tech系列高端全屋凈水已成為集家居裝飾和電器為一體的代表性創新產品、解決方案和套餐,成為推動市場消費時尚的潮流產品。
同源分支!家電AI時代融合恰逢其時
無論是家裝行業還是電器行業,雖然在發展之初都是為了滿足更多家庭用戶對美好生活的積極追求和愿景,但近年來,共同推動在一線市場靠“天時地利人和”。 正如中國企業報集團執行董事施貴明在致辭中表示,在國家新產業政策和消費升級大潮的強力驅動下,家裝、家裝與電器的融合發展必將創造新的發展機遇。為行業和企業服務。 機遇和成長空間也將為中國家庭和用戶帶來一站式、場景化的綜合解決方案,最終讓國家新政策和企業技術創新成為用戶消費新動力!
那么在家裝與電器一體化發展方面,目前企業的動作以及市場開拓和用戶認知處于什么階段? 智能家電產業融合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張彥斌在趨勢分析手上指出,2023年是家裝與電器跨界融合的爆發年。 一是相關企業擬衰退的新動力; 二是整個行業用戶時代開啟帶來的新動力; 三是科技賦能的落實和推動; 四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結果。
家裝與電器融合發展過程中,不少電器企業驚喜地發現,用戶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變量,品牌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紅利,場景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復利。 。 但在商業運營和用戶教育過程中,他們普遍面臨著“行業管理、市場運營、用戶體驗”三大挑戰。 電器與家居裝飾的關系已從競爭走向競爭合作。
對此,海爾中國首席銷售官辛佳寧在主題演講中分享了海爾在家裝家電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對產品優化和渠道布局的創新探索。 “我們首先要回歸本質,為消費者提供好產品。之后我們會聚焦場景,增強體驗,精細化渠道運營。未來裝修和設計師渠道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突破口,這也是之一去年海爾零售渠道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隨著整個家裝電器行業的發展形勢已經明朗,用戶主導、驅動的時代正在開啟并將全面到來。 尤其是Z世代成為主流消費群體后,他們誕生于互聯網時代,成長于物聯網環境。 它們具有家用電器互連和互操作的天然基因。 像橡樹三翼鳥智家這樣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已經布局了全屋電器和全屋裝修。 這只是產業融合探索的一個切入點。 未來,各種家用電器都可以納入一個系統中。 在用戶強勁需求的推動下,智能家居將有廣闊的前景。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其中電器、家居領域是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的實驗田。 中國企業報業集團智能家電產業研究中心首次提出“家居與電器同源”的觀點,得到與會企業和領導的高度認可。 和進化一樣,家裝和家電最終會進化成一個體系,即在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的推動下,加速開啟智能家裝的新生活、新賽道,也是未來的家居裝飾和家電行業。 主戰場。
與時俱進!企業主動嘗試先行
家電集成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領先企業在技術、產品、解決方案、合作模式等方面的相互賦能。 尤其是電器行業,與裝修、設計師關系密切。 尤其是在融合融合的趨勢下,品類協同、場景融合才能為用戶創造價值,電器與家裝的攜手合作才能實現共贏。
從峰會上表達的觀點可以看出,業界普遍認為用戶需求是家裝與電器行業融合的根本動力。 其基本特征是社會已進入物質相對豐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需求逐漸個性化的時代。 在這樣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家用電器將不再單獨存在,而是基于用戶需求而先進。
社會已經預見到未來家電一體化的發展趨勢,特別是Z世代成為主流消費群體后,他們誕生于互聯網時代,成長于物聯網環境。 天然基因下,這些用戶訴求會越來越強烈。 既然用戶的這些需求出現了,就會給廠商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論壇上,企業代表和設計師圍繞這一主題做了精彩演講。
作為百年家電品牌,海爾始終洞察消費者對于詮釋個性、融合家裝美學的追求。 近兩年來,深化了嵌入式系統和套件的探索,與時俱進,打造適應多元化家居裝修風格的高端電器。 其中,海爾W9智享系列嵌入式家電以簡潔的造型嵌入,與家居裝修環境融為一體,為衣物護理、食物保鮮、餐具清潔等多個生活場景提供解決方案,呈現審美視覺和舒適體驗。
作為空調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海爾電器集團近年來在推動家用空調與商用空調一體化進程中一直走在行業前列。 渠道合作后,在空調行業率先啟動“家業一體化”,推動吊頂機、風管機和小多聯機的一體化,以及家用壁掛式和落地式空調的一體化。 其中,去年海爾空調以“產品創造引領零售動能”為戰略推進,主打舒適舒適風套,以“智能輕風2.0、風洞原點美學、超廣角環保風”控制”為核心。 三大核心產品亮點帶來“一分鐘清風送屋”新體驗。
對于近年來電器企業與家裝、家裝的擁抱與合作,來自上層的中層首席創意設計師、云尚建筑設計創始人甘進認為,“一般來說,裝修是一個空間,一個載體。如果是一個巨人,那么電器和家具就是巨人脖子上的共生體。從設計師的角度來看,家居設計從是否使用零嵌入、全面-嵌入式冰柜,還是雙滾筒或洗烘一體機產品,電器的設計和定位,不同的行業和公司都有自己的優勢,未來需要共同打造全屋解決方案電器,讓用戶認識、了解、享受更多高品質的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時代,數字烹飪技術將構建人類烹飪生活的形態,讓烹飪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早在2022年,老板家電就推出了第一代ROKI數字廚電,用包括硬件、軟件、內容、服務、生態在內的一整套系統解決方案,定義了廚電新賽道。 去年,老板家電發布了新一代數字廚電AI烹飪新旗艦 i7。 該系列產品以數字技術為核心,提供全鏈路解決方案,提升用戶烹飪體驗。 對于很多中國家庭來說,老板家電的數字廚房電器不再只是一個產品,而是臥室的空間解決方案,包括智能洗碗機、智能冰柜、智能蒸鍋、智能灶具等,滿足人們智能烹飪的產品數字時代的需求。
長期以來,方太持續關注高端品質臥室空間解決方案,旨在將家居環境與生活場景有機結合,推動“家般的融合”。 方太在行業內率先發布“家居一體化”戰略,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廚電解決方案”和“集成廚電解決方案”兩大解決方案,并陸續推出多款套件和集成解決方案。 高端廚房電器。 方太去年推出的集成烹飪中心ZF902,具有“一米空間七合一,15分鐘4菜1湯”的獨特優勢。 陶氏化學的領先品牌地位。
專注于設計師群體運營的云設計師俱樂部創始人馬路,專注于戶外設計師的運營、對話和交流,對家電企業與家裝企業的融合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即要跳出傳統的運營形式,要從輕資產運營的方法來解決,尤其是裝修設計師的運營,要“有格調、有錢、有貨”。 馬路也認為“產品個性化+設計師渠道是未來的趨勢,也是重要的激勵,而品牌渠道不再是營銷的第一要務,不僅僅是營銷,還有運營管理?!?/p>
作為中國冰柜行業的推動者,新飛憑借對用戶需求的敏銳洞察和對技術功能的不斷探索,推出了兼顧性能和風格的高品質內置產品。 “側邊無接縫,不浪費空間”,實現冰柜與家具的完美融合,呈現纖薄冰柜的嵌入式美學。 海爾真空閃亮503冷柜立足集成家裝美學理念,深度結合用戶需求,通過嵌入式設計打造集成家裝,旨在為用戶打造一款集真空保鮮技術與家裝藝術于一體的冷柜。 最后,冰柜以60CM全嵌入方式與家具完美融合,實現“三邊無接縫,正面無凸出”。
中國家用電器商會會長助理吳先健在跨界對話中表示,國家層面已經確定,電器消費要融入家居和泛家裝消費領域,推動推動更多企業把握趨勢。 作為行業商會,一方面要引導和推動相關會員企業把握趨勢,另一方面也要提醒相關企業不要被趨勢誘惑,更不要被趨勢所誘惑。被潮流愚弄了。 家裝與電器一體化的情況和方法有很多種。 無論是電器企業還是家裝企業,都需要齊心協力,服務好家庭,開展共贏、共享的深度合作。
定位中低端凈水品牌的安琪深入洞察家庭凈水需求變化,推出X-Tech系列高端全屋凈水,實現凈水全覆蓋在日常生活場景中。 憑借極致高端美學、航天凈水技術和用戶體驗的創新突破,充分滿足家庭“飲、食、洗、浴”等多個用水場景的需求,成為家庭的明星解決方案。電器與家居裝飾一體化。
摩根智能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王俊偉在對話中表示,“10年前我是一名電器,如今我已經做智能家裝10年了。見證電器與家裝的融合是唯一的出路。如果說10年前,我們還在談論智能家裝的未來,那么現在這已經成為現實。之后,電器和家裝需要直接面對用戶,擁抱市場和生態,進而實現共生與共生?!?據悉,淘寶優品、格蘭仕、蘇泊爾、優伴家電等企業代表也分享了他們在智能家裝與家裝融合方面的探索、布局和行動。
未來已來,距離不遠,到達已來,征程不會停止。 來自家電、家居、家居行業的相關企業領導及嘉賓感受到,屬于中國家裝與電器行業深度融合的一個新的發展節點已經開啟。 行業各方需要的不僅僅是產品和技術的融合,更是營銷和服務的對接,最終需要瞄準用戶需求,密切關注行業趨勢,以更加開放的態度擁抱未來的融合機會介意!
(本報記者 徐以強)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