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香奈兒Flap手袋在法國的零售價為3,100歐元(約合3,839美元),但在中國大陸的售價為37,000元人民幣(約合5,850美元),兩者相差34%。 一款Louis 手袋30在中國的售價為6100元人民幣(約合964美元),而在歐洲的售價僅為500歐元(約合619美元),相差36%。 同樣的產品在不同的地方銷售,價格差異如此之大。 難怪中國消費者紛紛涌向海外購買奢侈品。
事實上,奢侈品在中國不僅售價高昂,而且很少打折。 在國外,奢侈品打折銷售是很常見的事情。 一位定居法國的林女士告訴記者,LV、Gucci等一些奢侈品牌都會在重大節日期間舉辦特賣會,很多產品都可以50-30折的價格購買。 在歐洲,Gucci包包的款式很多,售價在300歐元左右,而類似的包包在中國售價在5000元左右,比國外貴50%左右。 國外一旦遇到淡季,就會有折扣。
“因為我國奢侈品的價格比國外高很多,所以很多人都會去國外大量購買奢侈品。” 中國社科院金融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易少華表示,中國人在國外的奢侈品消費量已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首先,根據貝恩公司發布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2010年中國人海外奢侈品消費累計達到500億美元,是國內消費的近5倍。 我國實際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 第一個偉大的國家。
123>|||
稅收、營銷費顯著推高價格
中國正在取代傳統歐美國家成為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國際各大奢侈品牌也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的地位。 那么,為什么奢侈品在中國比國外貴那么多呢?
奢侈品專家、財富質量研究院院長周挺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由于關稅的存在。 對奢侈品的關稅確實造成了國內外奢侈品的價差。 有些產品的價格非常高。 例如貴金屬手表,少則幾萬元一只,多則幾十萬元一只。 另外,加征30%關稅后,價格差異肯定會相當大。 第二是分銷成本。 這個成本包含在渠道成本中,也就是流通成本,包括商場租金和各種管理費。 第三是營銷費用。 通過研究國際幾大奢侈品集團的年報,我們發現基本上營銷在其成本中占比非常大,甚至超過了產品成本價。
“各種稅費、各種費用的積累,是推高最終售價的根本原因。” 易少華表示,我國對奢侈品實行較高的進口關稅政策,稅率在6.4%至25%之間。 但奢侈品在國內銷售除了關稅外,還需要繳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綜合稅負較高,導致最終零售價比國內高出2/3以上。進口CIF價格。 以雅詩蘭黛眼霜為例,其CIF價格為175元,進口關稅稅率為10%,消費稅稅率為30%。 加上進口成本,進口完稅價格為274.5元,比CIF價格高出近100元。 在國內流通過程中,還需要繳納5%的營業稅、17%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加上廣告費,其直營店最終零售價約為540元。
|||
調整征稅范圍、降低關稅
隨著世界經濟低迷席卷全球,歐美主要經濟體低迷,導致奢侈品消費呈下降趨勢。 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的銷售增長有所下降。 盡管如此,國際各大奢侈品公司仍不打算在中國降價。 一些公司反而計劃在歐洲提高價格,以“縮小”價差。
對此,周挺認為,這實際上是為了讓中國消費者多花錢,讓中國人在國內外多花錢,美其名曰“縮小”價差。 這就是他們的市場策略。 。 他們還有一個更宏大的理由:匯率問題,因為人民幣升值導致國內外物價相差較大。 其實這并不是理由。
面對國內外奢侈品巨大的價差,如何降低中國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成本? 少華建議,首先調整奢侈品征稅范圍,適當降低關稅; 其次,減少國內稅收環節,實行統一消費稅,免征營業稅,減少各項稅費數額。 此外,應鼓勵國內企業收購國外奢侈品牌,讓其在產品設計上更多地考慮國內需求,減少品牌推廣費用和各種進口成本,同時減少預設利潤,使零售價下降。奢侈品將逐漸與國際接軌。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