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作品往往是寫出深沉的情感,思劍而落,是一部天人合一的情感之作。” -
▼
王麗媛的《香》
王麗媛的《溪山隱居》
復雜性和簡單性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 關鍵是要細心、巧妙地保持兩者之間的平衡,這樣才能釋放出不同的光彩。 玉雕也是一種傳統而樸素的藝術。 王麗媛就是這種平衡的踐行者。 他用自己對玉雕的理解來詮釋玉雕所蘊含的傳統與樸素的平衡。
玉石是王麗媛雕刻的首選材料。 “玉石的色感是其他玉石無法比擬的,它具有自然界豐富的色彩,而且變化無窮。玉石的變量充滿神秘感,每時每刻都可能出現驚喜,帶來無盡的靈感。” 對他來說,材料沒有好壞之分。 每件玉石都有不同的特點,對于玉雕的創作具有價值。 在選擇雕刻材料時,王立源更注重材料所給人的感覺,他選擇的是材料的改進空間。
《寒江獨釣》
作品《寒江獨釣》保留了雪花棉材質的自然之美,留有大面積的留白。 只有一角描繪了一位老人獨自在河邊釣魚。 雪花漫天飛舞,老人安靜地釣魚。 簡約的設計卻蘊藏著深遠的意境。 干凈的留白,給了材質本身發揮的空間,也讓畫面的空間瞬間被放大; 老人部分采用淺浮雕的雕刻手法,通過線與面的結合來增強空間的立體感:上揚的下頜、胡須、彎曲的眉毛和眼睛都表現出了老人的滿足感。
這是王麗媛的作品。 他留白,雕刻不精準,細節絕對不含糊。 復雜與簡單在他的腦海中自由校準。
王麗媛的《平靜》
從十年前焦急的男孩,到十年后冷靜闡述自己想法的成熟青年,王立源用十年時間完成了從修理工到玉雕師的轉變。 同一件作品因興趣不同、對象不同、表現形式豐富多樣而變得有趣。
01 在王麗媛看來:“優秀的作品往往是帶著情感做出來的,思劍墜落,是一部天人合一的情感作品。”
《臨江仙子》
《臨江仙子》是王麗媛2016年的作品,當年榮獲瑞麗“魔術獎”金獎。 作品用料優美,刀收放自如,在細膩處傳達精神,留有反思的空間。 漁夫悠然自得,表情專著,握著魚竿,仿佛能看到它的動靜; 意韻交織,有河不如無河。
王麗媛的《笑談風雨》
02 王麗媛的作品多為吊墜,有小有大。 他們很放松,很輕松。 他的作品簡潔而宏大。 該精致的地方就精致,該簡單的地方就沒有多余的筆畫。 在每一寸空間里創造屬于你自己的玉雕想象空間。 你的心中有一個世界,但你的意圖卻沒有限制。
繁簡最終重要的是玉雕師對作品整體結構和細節的把控。 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個要素是“誠信”。 “全面”體現了作品主題在布局、韻律、節奏上的完整表達。 但這只是玉雕作品的一半。 觸動心靈的一定是細節的描述。 那些深入人心的細節往往會在觀者與作者之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重返山林》
這種共鳴體現在翡翠上棉花的使用上。 作品《歸山林》在視覺上將翡翠分為兩部分。 棉花這邊,四周是險峻的山巒,亭臺樓閣; 綠色的一面是碧波蕩漾的冷水池,翡翠的反射點就像湖面上的漣漪。 閃閃發光,又像從俊峰頂上自由飛舞的落葉。 傳統與簡約形成強烈的對比。 在“融為一體”的范圍內,注重細節,點與線,線與面,疏與密,空與實,動與靜,是傳統與簡約之道。
王麗媛的《凈土》
王麗媛的《心靈綠山》
03 在領悟傳統與簡約之前,王立源在玉雕上也走過了一段“彎路”。 過去,王立源經常受到顧客的影響,將大眾審美與現代審美混為一談,但漸漸地他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有時客戶實際上并不知道他們想要什么。 他們可以告訴你他們喜歡什么元素,但??組合并不是設計。
明白這一點后,王立源的作品開始發生質的變化,圍繞自己的創作理念,通過自己的學習和研究,向顧客傳遞現代審美潮流和真正的現代美學。
王麗媛《石窟佛影》
尤其是玉雕,材質的美是第一位的。 從玉石本身出發,展現玉石最本真的美。 挖掘比給予更有意義。 從材料中尋找靈感,接受材料的反饋信息,在形式上不對材料進行過多的打磨,充分展現材料的美感,在細節上把握材料的特性,與當下的審美相結合才能打動人。 “玉雕的創作一定是玉雕師與玉石的充分對話。” 王麗媛相信。
王麗媛手繪《秘香》手稿
王麗媛的《秘香》
王立源的《儒釋道》
王麗媛的《佛影》
王麗媛一直努力學習、研究、實踐。 接下來,他將做出一些更具挑戰性的嘗試。 除了擺件、掛件之外,他還會嘗試將玉雕與鑲嵌結合起來。 它也是一復雜和一簡單的結合。 發現美麗的黃金點。
-王麗媛-
· 2004年進入玉雕行業;
· 2011年榮獲“能工巧匠”稱號;
· 2014年創立“”,大膽用料,在玉雕道路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 2014年8月榮獲“云南玉雕大師獎銅獎”;
· 2014年10月榮獲“瑞麗神作獎銀銅獎”;
· 2014年12月榮獲“廣州云峰杯銀獎、優秀銅獎”;
· 2015年被評為“云南省玉雕名家”;
· 2015年10月榮獲“瑞麗神作金獎”。
關鍵詞:
請選擇您閱讀本文時的感受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