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正走向標準化、集中化、專業化
□ 賈濤文 本報實習記者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秘書長畢立軍近日表示:“隨著我國民族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國潮文化受到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的追捧。如何讓永恒的玉石文化與當今潮流文化巧妙碰撞,積極拓展‘圈外’新用戶、捕捉年輕消費群體,將是玉石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
近年來,隨著民族時尚文化的興起,年輕一代消費者對中國傳統珠寶的熱情不斷高漲。 曾經被視為“媽媽寶”的翡翠產品的消費群體正逐漸年輕化。 隨著珠寶工藝和題材的不斷創新,獨具中國審美韻味的“青”、“白”色彩也在年輕人的耳頸中綻放出新的光彩。
翡翠吸引大批年輕人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歸屬感推動了民族文化的快速崛起。 年輕人穿漢服、學習中國民族禮儀、觀看中國動畫片、欣賞中國音樂、穿著古裝拍照、佩戴傳統首飾,已成為新的消費趨勢。 中國的玉文化和珠寶設計文化源遠流長,乘著民族文化的磅礴潮流,也為玉石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1年中國玉石行業消費白皮書》顯示,25歲至34歲的用戶群體已成為線上玉石消費的主力軍。 這個年齡段的消費者普遍成長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 他們愿意接受多元的文化和事物,注重個人的消費體驗。 提高生活質量、獲得體驗是他們消費的核心動機。
如今,不少時尚主播、文化機構紛紛登陸各大短視頻平臺。 通過展示非遺珠寶制作技藝、教授DIY古董珠寶制作視頻,也吸引了大批年輕人。 將“古色古香”與中西合璧,成為年輕人的最新穿搭時尚。 《2021年中國玉石行業消費白皮書》指出,得益于短視頻直播等技術變革對市場的推動作用,源頭市場的玉石產品通過直播帶向了年輕消費群體,玉石已超越鉆石成為中國第二大珠寶首飾。 在消費類中,市場份額達到14.8%。
對此,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孫莉認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佩戴翡翠,這是中國文化對珠寶消費信心的重要體現。 玉石行業的從業者應該在新一輪的產品研發、渠道布局和服務升級中進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適應用戶需求的變化,從而使行業發展躍上新的臺階。
線上成為主流消費渠道
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和線上交易不斷正規化,不少玉石翡翠集散地、珠寶品牌紛紛加入線上銷售的“大軍”。 貨真價實、售后保障、物流便捷等優勢也為年輕消費群體提供了保障。 進入玉石的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會長葉志斌表示,2021年對于中國玉石文化產業來說是危機與機遇并存的一年。 玉石新料緊缺,正是重新審視庫存產品創新服務于中國玉石生產、營銷、消費各個環節的時候。 新的機會。 如何在設計上實現民族時尚的新內涵,在玉石產品多元交易中搭建新的服務平臺,將是推動我國玉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據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人民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四會玉石產業在20世紀90年代迅速增長,已發展成為集產、供、銷于一體的玉石批發市場和玉石加工銷售集散地。 目前,四會擁有玉石交易店(基地)15家,從業人員近20萬人。 玉石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其產品暢銷國內外,年交易額約300億元,其中線上銷售占比同比占比。 增加。
某平臺珠寶銷售主播張濤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也表示,翡翠直播銷售經歷了從野蠻生長到無序發展的過程。 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用戶積累,在電商直播規則不斷完善的約束下,變得更加規范。 以前的直播基本上都是主播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說的“獨角戲”。 如今已成為網上珠寶城,可為消費者提供大數據溯源、第三方鑒定、正品保證、無理由退貨等售后保障。 雖然“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但留下來的是行業誠信經營的“精髓”。
四會市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會長胡麗華也表示,在經歷了一段“粗放式”野蠻增長之后,翡翠直播將走向規范化、集中化、專業化的經營模式。 在建立健全直播市場長效監管機制的同時,加強專業直播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的研究,是翡翠直播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范勇表示,從數據來看,經過多年的快速增長,中國大陸網民整體增速開始放緩, -商業流量正式進入庫存游戲時代。 。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行業洗牌的趨勢也將加速。 玉商只有對外合理規劃布局銷售渠道,對內以優質內容和貨品以價值為導向,才能在“戰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
請選擇您閱讀本文時的感受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