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倒計時100天之際,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正式發布。 其中,參考南越國王陵墓的同心圓圖案玉器設計備受關注。 10月27日,獎牌設計團隊主創、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杭海接受南都、N視頻記者采訪,介紹了該系列“五環同心”獎牌的靈感來源。
繼2008年突破材質限制打造“金鑲玉”奧運獎牌后,今年冬奧會獎牌設計團隊繼續運用玉文化理念。 杭海告訴南都記者,兩枚奧運獎牌的圖案與廣州南越王墓出土文物有著特殊的緣分——“金鑲玉”獎牌的鉤子是玉石雙龍的簡化版。那里出土的玉佩上有蒲紋黃。 本屆冬奧會獎牌的正面圖像來自中國古代同心玉,參考對象之一也來自南越國王的陵墓。
獎牌正面的“祥云圖案”和“冰雪圖案”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相呼應。 背面的星軌形象體現了冬奧運動員的耀眼星辰,也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共生共榮。 “無論是外觀還是感覺,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
獎章的創意設計參考了南越王墓出土的同心圓圖案玉器。
【對話杭海】
南都: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金鑲玉”獎牌當時引起了熱議,您也是主創團隊的一員。 今年,團隊在構思2022年北京冬奧會獎牌時,總體思路是怎樣的? 相隔十四年的兩屆賽事的獎牌之間有何傳承和呼應?
航海:從材質上來說,我們認為獎牌既然是對運動員和奧林匹克精神的褒獎,那么這個符號就應該體現在中國最高禮儀制度的載體上。 在中國古代,可以用作禮器的材質有兩種,一種是青銅,一種是玉石。 “蒼碧拜天”是古語天圓地圓,用玉來祭天地。 既然玉是圓的,獎牌也是圓的,我們自然就想到了用玉的概念來設計獎牌。
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時,我們著力突破材質的限制,在普通的金、銀、銅材質中加入了一塊代表中國最高儀式的材質,讓大家不僅看到了玉,還看到了玉。觸摸它。
今年在構思2022年冬奧會獎牌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花了更多的時間在玉石的形狀或形式上,研究了玉石在獎牌設計中的象征意義。 我們想繼續使用玉文化的概念,因為北京是第一個“雙奧城市”,但我們擔心再次使用玉的概念會降低中標的希望,所以我們增加了“玉”的概念叢”。 “玉琮”表達了對大地的敬意——“蒼碧拜天,黃琮拜地”。 玉琮與玉璧的結合,完全展現了“天地和合”的美好寓意,蘊含著深厚的中國文化內涵。
南都:獎牌正面的同心圓環是什么意思?
航海:根據我們的研究,中國古代的同心玉璧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裝飾品。 翡翠上的任何一種裝飾都是有意義的。 同心圓代表了古人對天象的觀測,反映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兩點的晝夜軌跡。 中國古代的人文與天文學密切相關。 作為農業大國,人民仰望天空制造糧食,利用天象指導農業生產。 同心圓就體現了這樣的特征。
獎牌正面
古代玉璧有三環或五環的。 最后我們選擇了五環,因為我們希望玉石能夠與奧運五環相連,體現“五環同心”的理念。
同時,獎牌的正面并不是平面,每個環都是凹形的。 凹工藝是中國古代禮器制作中采用的一種特殊工藝。 由此產生的圖案稱為弦紋,它可以使平面物體呈現立體感,特別是當物體旋轉時,可以產生非常好的光影變化。 玉凹的視覺概念來自于三星堆玉院。 無論是外觀還是感覺上這枚獎牌,都能讓大家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
杭海(中)。
南都:具體到獎牌背面五環之間和星軌的裝飾,靈感來自哪里?
航海:我們團隊在研究“玉璧”信息時,主要參考了兩個地方的文物。 一件是出自安徽凌家灘遺址的玉石,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另一件是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三環玉。 凌家灘遺址出土的玉璧屬于早期玉璧。 它們特別原始,制作工藝也比較粗糙,但卻有一種神秘、大氣的氣質。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璧是玉質的。 符合南越王的身份,做工極其精美,玉質和紋飾上乘。
獎牌正面的設計靈感也來自于玉石上的圖案。 使用的兩種圖案是“祥云紋”和“冰雪紋”,都是通用的。 “祥云紋”在中國很常見,而“冰雪紋”則是指過去的“冰梅紋”。 “冰梅紋”是乾隆時期非常流行的裝飾,由冰片和梅花組成。 此次我們將梅花改為雪花,緊扣“冰”和“雪”兩個概念,也呼應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祥云圖案以示致敬。
獎牌背面
在獎牌的背面,我們設計了星空的軌跡,用24顆星星代表第24屆北京冬奧會,也體現了冬奧會運動員璀璨星辰的形象。 獎牌圖案運用以上兩種傳統元素,表達了中國人民與自然和諧存在、共生共榮的關系。
南都:獎牌設計時,您如何平衡傳統與創新,在尺寸和重量方面有哪些考慮?
杭海:作為設計師,我們的本能就是設計一些新鮮的、與眾不同的東西。 然而,奧運會獎牌的設計卻有所不同。 我們需要考慮多方的需求,包括運動員的意見、國際奧組委的意見、北京奧組委的意見、人民群眾的意見。 如何在多方需求之間找到平衡,是我們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我們非常關心運動員如何看待這枚獎牌。 獎牌是對勝利的獎勵,我們必須確保運動員享受它。 不僅如此,運動員還將把獎牌帶回家,傳給家人甚至子孫,從而賦予獎牌家族榮譽和家族傳承的意義。 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方面,獎牌必須保持其質量,不能脫落,不能生銹,不能有瑕疵。 另一方面,它的形式和美必須是永恒的,能夠超越時間的維度。 綜合以上,我認為獎牌的設計還是應該走經典的路線。
夏季奧運會獎牌相對較小,2008 年的獎牌直徑為 70 毫米,厚度為 6 毫米。 在設計冬奧會獎牌時,考慮到運動員穿著較重的衣服和裝備,為了使獎牌戴在身上時顯眼,我們最終將獎牌的尺寸定為直徑87毫米,重量超過500克。 這個尺寸并不是歷屆冬奧會獎牌中最大的。 我們收集了之前的數據。 取平均值以使獎牌可見但又不會太重。
南都:兩屆奧運會的獎牌設計似乎都受到了廣州南越王墓文物的啟發。
杭海:我們離南越王墓很近。 2008年,我們使用的“金鑲玉”獎牌掛鉤的設計靈感就是南越國王墓中出土的玉璜。 我們稍微簡化了它,有了一個復雜而華麗的雙龍鉤。 整體氣質接近漢代玉質水平,非常漂亮。
嶺南歷史文化尤為深厚。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嶺南文化在朝代更迭過程中相對不那么劇烈。 這片土地保存了包括南越王墓在內的大量文化遺產,出土的文物非常精美。 這座皇陵里的文物在打磨技術上非常獨特,這對我們裝飾設計的啟發特別大。 符合我們對具有王者氣質、大國風范的獎牌設計的想象。
南方的文物很多都是平面浮雕,乍一看有些平淡,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不尋常的細節。 這也是我們設計獎牌時追求的質感。 由于疫情原因,冬奧組委對獎牌的設計要求是“簡單、安全、精彩”。 我們希望設計出一款外觀簡潔大方,內部細節吸引人的獎牌,摒棄喧鬧和張揚,保留平靜和自然。
北京冬奧會獎牌發布后,很多文化界、博物館界的朋友都特別興奮,因為今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玉器成為奧運會獎牌的視覺起源,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關鍵詞:
請選擇您閱讀本文時的感受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