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曾掀起一波“賭石”熱潮,但似乎這股熱潮只是一時的。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平衡點。 如今,玉石市場的“空調”已經藏不住了,學徒們都跑了。 出走、轉行、轉行,每家店都擠滿了人。 玉石行業真的要降溫了??嗎?
吳藻發和田玉籽料《露露連科》柄件,尺寸:9.5×4.9×3.6厘米
一、玉石市場三大“頑疾”
1、假冒偽劣產品較多
哪里有錢,哪里流行,哪里就有很多騙子。 尤其是這幾年,賭石熱潮興起,很多不法商人、不法商販都從中發了大財。 翡翠市場最大的“頑疾”就是假冒偽劣產品,花高價買到的寶物結果是假的、一文不值。 這真是讓人氣憤、氣餒,也讓很多認真的修行者望而卻步。
清乾隆白玉瑞獸擺件,尺寸:長15厘米,估價:人民幣1,200,000 ~ 1,600,000元
2、玉石制作粗糙
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像金。 金若粗制,可以熔煉重鑄,但玉若粗制,則浪費了寶玉。 盡管玉雕工藝依然精湛精湛,但市場上仍然存在不少工藝極其劣質的玉器。 玉雖是好玉,但如果雕刻不精,其價值自然不高。 但不少商家急功近利,過度揮霍手中的好玉,這就造成了目前玉石市場上很難見到優質玉石的局面。
3、好玉被浪費了
過于急功近利的市場帶來的后果是,連很多優質的和田玉籽都被浪費掉了,這讓無數玉石愛好者心痛不已。
清代白玉英雄雙瓶,尺寸:長8.2厘米,估價:RMB 1,800,000 ~ 2,500,000
這種翡翠市場逐漸“冷淡”,劣質、粗糙的翡翠產品充斥市場,翡翠專賣店無人問津。 對于這種情況有一個專業術語叫“玉災”。 這種情況在明朝和清朝都曾出現過。 主要原因是商人和工匠過于追求利潤而忽視了玉石的雕刻技藝。 市場上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玉器數量大大減少。 時間久了,玉器自然就沒有了。 畢竟消費者不是傻子,玉石最大的價值往往就在于它的雕刻工藝和藝術性。 一旦這種“藝術”不再可用,自然就沒有人愿意為其買單了。
黃洋紅王把,尺寸:9×6厘米; 重量217g,預估售價:RMB 1,000,000 ~ 1,600,000
面對低迷的玉石市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 仍有一些人堅持在玉石市場做從業者,還有一些人轉行。 一些玉石收藏家將目光轉向了人民幣收藏、古玩古玩收藏等,這些都是近年來的熱門。
清乾隆 白玉皮童子供壽山子 尺寸:高21厘米 估價:人民幣1,500,000 ~ 2,500,000元
雖然玉石市場逐漸走下坡路,但低迷是危機,也是轉折點。 但當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必須制止、治愈這些“頑疾”。
關鍵詞:
相關文章
請選擇您閱讀本文時的感受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