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哈爾濱工匠大師”聶鴻俊在他的工作室里展示了造型各異的玉壺,如紅瑪瑙臥龍壺、和田玉坐龍壺……每只壺上的雕刻都栩栩如生。 ,栩栩如生。 聶鴻俊對玉壺的喜愛來自于家族基因的傳承,也來自于他對雕刻藝術的堅持和專注。 從家具雕刻師到玉雕大師,“手藝”始終陪伴著他。
家族三代專注家具雕刻
聶鴻俊1979年出生于賓縣,青山綠水激發了他家族的創作靈感。 聶紅軍家族幾代都是傳統木雕工匠。 他的祖父是一位家具雕刻大師,技藝精湛。 父親繼承了父親的生意,成為了著名的家具雕刻師。 聶鴻俊深受祖父和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喜歡玩木雕。 少年時,他開始跟隨祖父、父親學習繪圖、測量、選材、粗雕、精雕、拋光、上色等全套木雕技藝。
隨著不斷學習木雕技藝,聶鴻鈞的雕刻天賦逐漸顯現。 18歲就能夠獨立雕刻家具,成為周邊地區有名的木雕技師。 這為他成為玉雕大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成為著名的玉雕大師
隨著新式家具的興起,傳統的手工雕刻家具逐漸被市場冷落。 2015年,聶紅軍來到新成立的哈爾濱青燦工藝品有限公司,成為一名手工玉雕師。
玉石和木頭的材質、雕刻工具、工藝細節都不同,這給聶鴻鈞帶來了很多困難。 木雕主要使用雕刻刀和打磨砂紙; 而玉雕則主要使用橫機和牙機。 聶鴻俊努力調整自己,用玉屑感受著機器的速度和雙手的力度。 當手指被劃傷時,他會戴上手套繼續練習。 有時他覺得戴著手套雕刻時力度不準,就會在傷口上貼上創可貼,繼續練習。 為了完美詮釋作品之美,他會設計數十種圖案進行篩選,并且每次圖案都會隨著雕刻過程不斷變化。
他的努力終于為他贏得了出國留學的機會。 為了提高他的專業技能,公司尋找名師,經過仔細考慮,最后安排他去上海跟隨陳海龍教授系統學習玉雕的各種技法和技法。 后師從著名海派雕刻大師張春明學習玉壺雕刻及制作技藝。
“玉是大自然賜予的瑰寶,要雕琢玉,必須先認識玉、讀玉、懂玉,才能最終達到人玉合一。” 聶鴻鈞對于玉石有著自己的理解。 通過長期刻苦學習和不斷探索,他逐漸提高了文化素養,豐富了閱歷,為雕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名師的指導和自己的不斷探索,聶鴻鈞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玉雕風格。
《奇怪圖案的凹凸》榮獲優秀作品獎
中國珠寶玉石玉石行業協會在遼寧省岫巖地區組織舉辦2020年“玉星獎”玉雕大賽。 聶鴻俊選擇了一件自己制作的玉壺“一一七紋”來參加。 該作品直接進入復賽,最終榮獲“優秀作品獎”。
聶鴻俊的玉雕技藝日趨成熟,作品充滿靈性和活力。 聶鴻鈞的夢想是雕琢萬千玉壺,達到“人玉合一”的境界。
關鍵詞:
請選擇您閱讀本文時的感受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