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見到羅建平老師時,他穿著簡單的白T恤和牛仔褲。 乍一看,他就像一個普通人。 肖賈很驚訝。 這是“天工獎、神工獎”雙金獎獲得者。 他看起來很普通? 直到和他交談之后,我才發現這個人很不一樣。
與大多數藝術家高高在上、與世隔絕不同,我總覺得羅老師很平易近人,沒有任何架子,很隨和,而且還有一種煙花里的優雅,是一種回歸自然,如光一般。如水。
他們都說:“愛從來沒有開始,而是變得更深”。 別人形容戀人,羅老師卻指的是玉雕。 當年,偶然遇見了一件玉雕,一見鐘情。 我暗下決心,一定要一路“黑”下去。 他說,他希望用一生去嘗試,看看自己在玉雕領域能達到什么高度。 嘗試、探索、挑戰、提高、突破一直在路上,這也算是實現了他的藝術夢想。
在轉行玉雕之前,羅先生有近20年的繪畫學習和創作經驗,以及10多年的藝術院校和高考藝術的教學實踐。 河北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并參與編寫《高等學校美術》。 教材中,很多畫作也被列入當今美術院校的專業教材中。
羅建平老師的作品
他想,玉雕和美術只是藝術圈里的兩件事,但做起來還不容易吧? 來到玉雕世界,羅老師說:“如果不是我的熱愛和直覺,我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玉雕領域的未來,我早就放棄了!” 因為當我剛開始接觸玉雕的時候,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擺在了我的面前——我熟練使用玉雕工具,經過半年的練習,連平整的表面都顯得很困難。
唯有愛情,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流逝。 帶著不屈的決心和對美學的信心,羅老師自我鞭策,不斷前行。 1年、2年、年復一年,終于到了第4年,我基本上感覺自己的手已經“穩”了,想要表達的效果基本上可以在手中實現了。
“當你想著玉的時候,你也在想著你自己。”
隨著對玉雕的了解越來越深入,羅老師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玉雕表現語言。
在符合傳統玉雕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充分吸收傳統玉雕技藝的精髓,合理融合西方雕塑的寫實造型技法和審美觀念; 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充滿生命力,忠于自己的內心,符合當代。 符合人們審美情趣的玉雕藝術品。 讓玉雕作品的外觀既能充分體現和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能力,又能兼顧玉材的美感。 它不僅具有傳統玉雕的基本外觀和審美特征,而且具有真實、生動、自然、優美的特點。
“在創作和探索玉雕的過程中,我很享受每一次創作中的小突破、小進步帶來的獲得感。”
關鍵詞:
請選擇您閱讀本文時的感受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