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谷龍一郎:當你出去的時候,你會對未知的事物充滿新奇感。 到了一個新的城市后,如果我發現這是我喜歡的,我就會決定住在那里,真正體驗這個城市,成為當地球隊的球迷。 例如,我現在住在柏林,非常喜歡柏林赫塔。 我也住在倫敦,所以我也喜歡阿森納。 支持當地團隊也是我支持和了解當地城市和社會的方式。 但回顧過去20年左右,從倫敦、東京到柏林等地,總的來說,我一直在城市之間流動。
《21世紀》:您最難忘的旅行經歷是什么?
板谷龍一郎:當我十幾歲的時候,我獨自一人去西班牙馬德里旅行。 當時,我的家人住在多倫多。 我自己訂了機票,自己規劃了行程。 到達馬德里后,我自己在城里來回尋找酒店。 在那個時代,沒有iPad、智能手機和地圖,在陌生的城市找到住處并不容易,但我也用腳步丈量過卡亞俄廣場和塞拉諾街。 幾年后,當我去倫敦圣馬丁學習設計時,人們已經開始使用互聯網隨時隨地預訂酒店、搜索地址。 現在回想起來,自從那次馬德里之行以來,我再也沒有享受過“滿街閑逛找酒店”的樂趣。 當我作為學生旅行時,我總是熱衷于尋找和詢問新事物并嘗試異國他鄉的有趣事物。 現在出國旅游的機會多了,我的旅行經歷也不像以前那么有趣了。
《21世紀》:在您去過的地方中,您最喜歡哪個地方? 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地方?
板谷龍一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在我看來,所有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個性——詩意的、時尚的、美麗的等等,它們各自的特點就像一個人的眉毛、鼻子、眼睛和嘴巴。 當你看到他的臉的那一刻,你甚至還沒來得及想如何稱呼他,就認出了他。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
但我從來不喜歡那種時髦時髦的城市。 我喜歡的是那種可以生活、住得舒服的城市,比如柏林。 我喜歡住在柏林,我在柏林的工作室位于一棟有數百年歷史的老建筑里。 據說這是歐洲最環保的首都。 40%以上的城市面積被樹林、農田、水體、城市小型菜園、公園或運動場覆蓋。 你隨處可見來自大自然的綠色和美麗的小景點。 咖啡館。
還有一些城市總有一些東西吸引著你,讓你去一次又不會覺得無聊,比如香港。 第一次來香港的時候,我在這里坐過電車。 一路上電車在鐵軌上行駛的聲音讓我很感興趣。 不久前,我在海港城舉辦了個展。 再次來到香港,沒想到這么多年了,電車還存在。 我再次登上車,感覺仿佛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這種熟悉的似曾相識的感覺讓我更加喜歡香港,以后想多來這里。
《21世紀》:旅行時對你最有幫助的個人物品是什么?
板谷龍一郎:廣播。 我幾乎不看電視,在柏林和東京家里都沒有電視。 我只從互聯網和報紙上獲取社交信息。 我真的很喜歡那些復古的小方形收音機。 最近去香港出差時忘記帶了。 我還托朋友從國外寄了一份。 沒有它我真的活不下去。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