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于入門級跑者來說,在沒有足夠的核心力量的情況下,他們需要跑鞋提供更多的保護,同時也需要一雙具有緩震設計和穩定支撐結構的跑鞋。
特別是對于體重較大的跑者(80公斤以上),不建議購買這些極輕的跑鞋,而應更加注意防護。
購買跑鞋時,不要盲目追求“踩屎的感覺”。
近年來,人們常用“踩屎一樣的感覺”來形容鞋子的柔軟度和舒適度。 不過,跑鞋的鞋底并不是越軟越好。 有“踩屎感”的鞋子更適合走路。
在衡量一雙跑鞋的好壞時,有一個重要的性能指標——“能量反饋”。 簡單來說,當你踩在上面時,它不僅提供緩沖,還提供回彈力,就像彈簧一樣,讓你跑得更輕松。
如果跑鞋的鞋底太軟,就會像踩在海綿上一樣塌陷,而且不能很好地回彈,跑步時更容易累。
另外,太軟的跑鞋一般穩定性較差,鞋底容易受力不均,扭傷腳部。 試想一下,走在柔軟的海綿上,你是否每一步都擔心摔倒,每一步都感到害怕?
因此,建議大家在購買跑鞋時,最好穿著來回跑幾步。 如果跑步時能感覺到緩震,踩上去后能感覺到回彈,而且穩定,不左右晃動,那么這雙鞋的軟硬程度就比較適中。
誤區三:買跑鞋不注意加大鞋碼
購買跑鞋時,建議買比普通休閑鞋大半碼的; 如果您腳寬或腳背高,最好買大一號。
因為跑步時,腳會因為劇烈運動而變得充血、變大。 跑的距離越長,這種情況就越明顯。
如果你平時穿合適的鞋子,跑步后期你的腳可能會感覺有點局促。 長期處于這種不適狀態,可能會引起指甲脫皮/發黑、腳痛等一系列問題。
《2019中國跑步者調查報告》誤區四:每次跑步只穿自己喜歡的一雙
最好換換跑鞋,而不是一直穿一雙。
跑步是一項高度機械化和重復性的運動。 如果您每次都穿同一雙跑鞋,它們可能會磨損相同的區域。 尤其是對于跑步形式不正確的初跑者來說,這也會增加受傷的風險。
另外,跑鞋也有使用壽命,一般在600到800公里之間。 如果長時間踩一雙,很容易減少跑鞋的壽命。
因此,長跑后,建議您佩戴一段時間后,給它一個恢復期。
誤區五:選擇的跑鞋與你的足弓狀況不相符
我們的足弓分為四類:高足弓、正常足、低足弓和扁平足。
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足弓狀況來搭配跑鞋,否則不僅會更容易疲勞,還會增加受傷的風險。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慢跑鞋分為兩類:支撐/穩定跑鞋; 緩沖/減震跑鞋。
關于跑鞋分類信息,通常會在產品詳情頁或外包裝上注明。 如果找不到,可以詢問導購或客服。
最后寫下的話:
關于跑鞋購買的具體建議,請關注本專欄。 不僅有關于跑鞋的科普,還有跑鞋的實物評測文章。 看看有沒有你感興趣的跑鞋@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