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掃描下方微信二維碼加我咨詢查看!
作為鞋先生,寫文章一定要專業、實用、全面。
提前警告,這是一篇非常枯燥、詳細且全面的文章。
本文將詳細揭秘與足弓/跑鞋相關的話題,并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和網上的評測內容整理出一份詳細的指南。 目錄如下:
如何測量和判斷足弓
如何矯正扁平足弓和高足弓
跑鞋有哪些性能以及如何選擇跑鞋
跑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新技術)
入門級跑鞋有哪些?
正確的跑步姿勢是什么以及如何熱身和伸展?
1、如何測量和判斷足弓
首先,了解自己的腳。 作為一名專業的足部收藏家,我處理過無數的足部。 檢查一下你的腳是否在下面!
最重要的分為兩種類型。 中腳趾和大腳趾哪一個更長?
(1)網上很流行的科普就是通過踩水印、腳印來判斷。 對此不再詳細解釋。 與下圖對比,你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腳屬于哪種類型的足弓。
(2)手指插入判斷法。
站立,雙腳完全壓在底座上。 將左腳放在地面上,將右手的食指垂直于腳背插入足弓。 如果能插入一根手指或一根半手指,則屬于正常現象; 如果您無法插入一根手指,則您患有扁平足; 如果兩根手指能完全插入,腳就是高弓形的。
2.如何矯正扁平足弓和高足弓
扁平的足弓無法有效化解行走和跑步帶來的震動,很容易造成小腿粗、腿部疲勞。 長期運動也更容易造成踝關節、膝關節損傷。
功能性扁平足可以通過微矯正得到改善。 有以下三種方法。 每天只需要半個小時,就能讓扁平足變高。
(1)踩在筋膜球上,增加足弓的觸感,放松足底筋膜。
許多患有輕度扁平足弓或功能性扁平足弓的人所穿的鞋子過于舒適,并且對腳底的保護效果很好。 腳底無法獲取更多信息。 腳會自然地向下壓腳底,感受更多。 觸碰。
可以改善扁平足的原理也是一樣的,比如踩卵石、光腳踩海邊的沙子、指壓板等,原理都是一樣的,通過刺激感覺來達到改善扁平足的目的腳底上。
使用筋膜球法:讓筋膜球在腳底旋轉,移動到最痛處,用力壓下去,保持半分鐘,休息幾分鐘,然后再練習幾次。
(2)強化脛骨前肌和脛骨后肌
1)脛骨前肌功能:負責抬起內側縱弓、勾起腳背、使腳背向內翻的肌肉。
2)脛骨后肌功能:負責跖屈和轉動,同時控制內弓。
強化脛骨前肌的方法:用瑜伽帶或彈力帶將腳背向身體方向拉動或站立并向上拉伸腳背。
堅持做三組,每組10次,享受極致的酸爽感覺。
強化脛骨后肌的方法:踏樓梯,前腳用力踩,后腳跟懸空,整個腳保持水平;
雙腳并攏,腳后跟并攏,用腳后跟夾住紙片,確保紙片夾牢,不會掉落;
每次做三組,每次保持一分鐘,雙腳與地面平行,既不上推也不倒下!
(3)毛巾扭轉法矯正扁平足
雙手握住腳后跟和前腳掌,將扁平足的腳底扭向臉部。 將腳底轉向臉部,并將腳跟轉向地面。 注意你的實力。 輕觸是沒有用的。 分成三組,每組保持5分鐘。
改變以上三種方法,堅持一周即可看到效果。 記得每天光腳踩沙子或趾板,增加腳底的觸感!
步行或鍛煉時,當足弓較高時,足底筋膜會受到壓力或拉伸。 長時間運動容易造成筋膜慢性撕裂,導致足底筋膜炎; 腳踝緩沖能力低,運動能力弱。 、容易疲勞、肌力差; 穩定性較差,容易發生腳踝扭傷。
遺傳性高足弓很難恢復,但不要放棄,慢慢矯正。
(1)踩在筋膜球上,放松足底筋膜。
(2)扭轉毛巾的方法與扁平足相同,但方向相反。
握住腳后跟和前腳掌,將腳底向地面扭轉,腳后跟向臉部扭轉。
(3)足背伸肌和腓骨肌的激活
用松緊帶拉緊腳踝,在向上抬起腳外側的同時,將腳踝向身體方向拉,鍛煉腳背伸肌。
(4)暴力壓迫法
如下圖所示,雙腳著地,從上方跪下,腳背向下壓。
(5)足趾鍛煉法。
高足弓通常會給腳趾根部帶來壓力,這很容易導致腳趾根部經常疼痛。 你需要糾正你的步行習慣。 前腳踩下后,訓練大腳趾向上推,以減輕腳跟、中指、食指的壓力。
訓練方法如圖:
按照1、2、3、4的順序將腳底放在地板上,拇指處向外推出,逐漸改變走路方式,以減輕腳趾根部的壓力,提高靈活性足底筋膜。
3、跑鞋有哪些性能以及如何選擇跑鞋?
除了足弓之外,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就是內外旋程度的判斷。
緩震跑鞋:鞋底柔軟,鞋墊彈性好,回彈力強,緩震效果好。 適合體重較大、肌肉能力較弱的跑步者。
緩震類型分為頂級緩震、次頂部緩震、入門級緩震鞋。 配置不同,技術不同,緩沖程度(效果)也不同。
如果你只是日常鍛煉,跑步距離短,跑步時間短,或者身體和肌肉狀況都不錯,覺得不需要太多的配置輔助,也可以選擇入門級跑鞋或亞頂緩震跑鞋。
穩定支撐性跑鞋:鞋底足弓處填充高密度(硬)材料,將足弓向上推起(支撐功能),適合足弓平坦的跑者! 穿著跑鞋糾正內旋(外翻)。
赤足跑鞋:適合精英跑者,非穩定,超輕。
根據跑者的體重、足弓、內旋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跑鞋!
高足弓和內翻足; 正常腳、正常體重、大重量(80KG以上)建議穿緩震鞋;
低足弓、外翻型; 正常足型和輕微外翻型的人建議穿穩定、有支撐性的鞋子;
對于扁平足的人,建議運動前稍微矯正足弓。
4. 跑鞋采用了哪些材料和最新技術?
Boost技術:TPU材料通過發泡技術將體積膨脹到原來的十倍,并使用大量顆粒來塑造Boost系列鞋的鞋底。
5.入門級跑鞋有哪些?
如果你想入門,我們先來看看如何選擇跑鞋吧!
第一,緩沖類型。 檢查后跟處的材質是否足夠柔軟、彈性足夠。
其次,包裹性和透氣性。 包裹性好的鞋子可以減少腳與鞋之間的相對摩擦,避免起水泡、指甲變黑。
第三,控制性能可以幫助我們抵抗腳內翻和外翻。 鞋底需要提供支撐,避免跑步過程中過度內翻和外翻。 控制性好的鞋子在鞋底和足弓內側提供額外的支撐結構,中間部分不易彎曲。 鞋底面積越寬,控制性越好。 好的跑鞋會在鞋底中部提供TPU結構來抵抗彎曲。
第四,抓地力取決于最外底的橡膠材質及其質地。
(1)千元以下各品牌高性價比跑鞋及性能推薦(價格可能會有波動)
(1) 亞瑟士 GEL-4
ASICS 非常低調的入門級跑鞋。 從以上四點來看,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地方,但是性價比很高,價格低廉,而且好看。
另一雙GEL系列也是比較中低端的ASICS跑鞋,中底緩震和后跟緩震都不錯。
(2)安踏氫科技跑鞋
重量130克,超輕,感覺就像穿在腳跟上一樣。 適合體重較小的跑步者。 它已經是同價位中最輕的設計了。
200多元的跑鞋并沒有太多的工藝和技術。 它們沒有橡膠并且防滑。 緩沖效果較差,運行長度不宜過長。
(3)361°
由于銷量較低,這種款式很少見。
(4) GUIDE 10 穩定支撐緩震
該指南系列已發布第13代。 這已經是一款非常不錯的跑鞋了。 它采用緩震和高貼合的鞋面設計。 這已經是一種很古老的風格了。 活動期間價格500以內即可購買。
(5)美津濃波浪騎手20
機械減震,鞋底會比較硬,但是緩震效果很好
本來想找Rider 20的,結果發現沒貨了。 這款22的價格會高一點,不過京東閃購期間,500多一點還是可以買到的。
(6)Nike Zoom 第 37 代。
結構經典,性價比一般,但如果喜歡的話,耐克迷可以買。 性能充足,是著名長跑運動員莫法拉赫的日常訓練鞋。 腳感比Ultra Boost更好,腳感真的很軟,緩震性能超好。
(7)Peak flick系列跑鞋
以下三款新款跑鞋也是2020年7月的熱門跑鞋。
(8) 亞瑟士
2021新款,貨源少,受歡迎,ASICS系列緩震特別好
(9) 亞瑟士
非常支持
(10) 耐克反應跑步 FK
耐克的跑步有非常好的緩震和支撐。
迪卡儂
初學跑步者不宜選擇輕質的跑鞋,而應選擇緩沖性能好的鞋。
(11)阿迪達斯的ultra boos是著名的緩震跑鞋,回彈良好,適合新手。
6. 正確的跑步姿勢是什么以及如何熱身和伸展?
1、跑前熱身、跑后拉伸
跑前熱身的目的是激活你的肌肉,讓你的關節產生一些關節液潤滑劑,讓你的心肺系統提前打開,這有助于預防運動損傷。
跑步前推薦的熱身運動:
1) 大腿向下深蹲。 蹲下時不要彎曲背部。 重心在你的腳跟上。 這大致就像張開雙腿站在凳子上一樣。 當大腿與地面平行時,就可以站起來了。
2)用小腿和踝關節抬高腳跟,或者俗話說,抬高腳趾!
3)做膝關節屈伸時,只做前后屈伸,不要做環向屈伸。
4)活動肩關節。 跑步時擺動手臂需要肩關節不斷運動。 需要提前激活肩關節。
5)同時做兩組開合跳來熱身腿部、手臂和肩關節。
6)總的預熱時間夏季約為5分鐘,冬季為10至15分鐘。
跑步后拉伸的目的是拉伸我們的肌肉纖維,讓身體更加放松。
跑步后推薦的伸展運動:
1)拉伸大腿前部:雙手握住腳背向后抬起,髖關節向前移動。
2)拉伸小腿后側:找一個有力的一側,將腳趾放在墻上,腳后跟著地,慢慢將身體靠在墻上。
3)拉伸叉腰肌:用弓步拉開前后腿的距離。 將臀部壓得盡可能低。
4)肩膀向下拉并放松關節
2.適當的跑步量和強度(配速)
對于初學者來說合理的跑步速度是能夠在跑步時輕松地與朋友聊天; 如果踢得太快而無法說話,則說明步伐和強度太高,這對初學者來說是有害的,因為有氧能力和肌肉力量沒有提高,這會對呼吸道、肺部和膝蓋造成損害肌肉。
跑步的量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而定。 如果你感覺肌肉很酸痛,膝關節有點痛,或者跑步時氣喘吁吁,有氧系統跟不上,就應該停下來休息。
與前一周相比,您每周的跑步量增加不應超過 10%。 比如你跑了30公里,下周就不要超過35公里。 跑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
3、正確的跑步姿勢和落地方法
跑步姿勢四步:雙腿保持向前、踩地、踢腿
保護膝關節的落地方法:
1) 嘗試使著陸點稍微向前并低于重心。 如果重心太靠前,就會產生制動作用,阻力大,跑步容易疲勞,腳跟受力過大。
2)落地方式包括前腳落地、后腳跟落地、全掌落地。 三種方法都是正確的。 職業運動員大多采用前腳掌著地的方式,但對于初學者和實力較弱的跑者來說,強行用前腳掌著地會導致受傷。
建議初學者跑步者以腳跟著地,但腳后跟著地后立即過渡到前腳,讓前腳承受更多的力,腳后跟承受更少的力,以保護腳后跟。
也可以采用全腳著地的方法,讓整個力量分散到整只腳上。
3) 落地時切勿將膝蓋伸直。 確保膝蓋稍微彎曲,以減少膝蓋振動。
4、正確的肌力訓練
初學者跑步者在剛開始跑步時必須進行腿部肌肉訓練。 因為大腿前側的肌肉較弱,所以跑步的影響全部集中在膝蓋上。 長時間跑步首先會導致膝關節受傷。 您可以先做一些練習,以避免受傷。 膝關節肌肉力量訓練。
1)靠墻靜靜蹲下
將背部靠在墻上,膝蓋成 90 度,軀干和大腿也成 90 度。
2)深蹲訓練
如果沒有健身經驗,盡量不要做深蹲來訓練大腿力量。 錯誤的深蹲方法仍然會傷害膝蓋。
3)使用步驟進行力量訓練
就像踩樓梯一樣,踩著臺階往上推,但不要踩上去。 然后當你跌倒時,用腳趾著地,讓踝關節吸收沖擊力。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