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鄭州出發,沿107國道向新鄭方向行駛。 距離南三環不遠,有一個安靜的庭院。 這個庭院低調、簡單、不張揚。 整潔的院子里,除了一個小菜園,再無其他。 引人注目的是,這個小院的主人是河南省應文峪文化研究所所長吳英文。
工作中的作文
進入展廳之前,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普通的庭院,沒什么特別的。 打開展廳大門,映入眼簾的是晶瑩剔透的水晶佛像,仿佛置身于純凈神圣的佛教世外桃源。 每尊佛像都極為莊嚴、慈悲。 每幅作品面容飽滿,挺鼻彎眉,造型灑脫飄逸,雍容華貴。 鬼斧神工的雕刻技藝,使每一件作品都精美絕倫,栩栩如生。 純凈無瑕的水晶佛像一塵不染,每件作品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出身玉雕世家,初顯才華
吳迎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雕大師,1954年出生于南陽鎮平縣的一個玉雕世家。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2012年,他成為首批60人獲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獎”之一。 中國工藝美術學院傳統工藝碩士生導師、中國水晶佛像創作第一人……這些榮譽源于他對玉石無數次的打磨。
吳迎文作品
吳迎文出生于一個玉雕世家。 祖上三代都是著名玉雕師。 他們的祖先曾為慈禧太后制作玉石茶具。 地域條件和家庭影響,讓吳英文從小就喜歡上了玉雕。 他自家習得的玉雕技藝、父兄傳下來的與生俱來的玉雕天賦、勤奮思考、勇于實踐、屢遇挫折、勇往直前的性格,為他后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達到藝術的頂峰。
1972年至1981年,吳迎文首次登上玉雕舞臺。
20歲時,吳迎文進入鎮平縣玉器廠上班。 他創作的第一件修玉作品《華埂》,改寫了中國玉雕歷史,僅用單層華埂,無法旋轉。 內層和外層是分開的,可以旋轉。 自由旋轉的精美華勛被選入人民大會堂,鎮平縣政府立即向當時月薪38元的吳英文頒發了2000元獎金,以示表彰。
吳迎文作品
邂逅水晶,專注水晶佛像
為了更專業、系統地學習玉雕技術,吳迎文于1981年至1996年就讀于天津美術學院,畢業后因玉廠改制,開始了自己的藝術之旅。 這段經歷是他人生的轉折點,讓他的藝術人生完成了從工匠到初嘗藝術大道的轉變。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吳應文實現了從單一玉雕到水晶雕刻的成功轉型,這使他與水晶結下了不解之緣。
1993年,臺灣一位老板結識了吳迎文。 一方面大量訂購他的作品,另一方面又建議他轉行水晶人物雕刻。 他從小就接觸過水晶,對水晶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偏愛和熟悉,但當時大陸上還沒有人雕刻水晶人物。 由于水晶的性質極其純凈,制作人物時很難把握視角,所以他差點錯過了使用水晶的機會。 他勇于實踐,越挫越勇,最終成為“中國水晶佛像創作第一人”。 他的水晶佛像莊嚴肅穆,神韻十足,氣勢十足。
水晶是佛教“七寶”之一。 在佛教中,它具有凈化靈魂、幫助人們開悟的作用。 吳迎文表示,水晶是通往第三空間的媒介,是地球的遺物。 在吳迎文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許多用水晶雕刻而成的小球。 他說,一顆沙子代表一個世界,一棵樹代表一棵菩提,一個小球代表一個世界、一個宇宙。
吳迎文作品
佛教認為,世間萬物的聚集、萬物的發生,都離不開“緣”字。 20世紀80年代,在距離“河南應文玉文化研究所”不到一公里的“沙沃里文化遺址”,考古人員出土了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水晶工具。 幾千年過去了,世界變了,時代變了。 迎文宇文化研究院再次落戶這片土地,專注于水晶佛像工作。 吳迎文說,這是一種緣分,也是水晶的轉世。
與玉雕相比,水晶雕刻要求創作者有更精湛的雕刻技藝和更平靜清晰的心態。 水晶的韌性很小,用力就變脆,質地透明。 即使是肉眼看不見的瑕疵也會通過光學系統。 反應是可見的,所以一件完美的作品是很難實現的。
為了練習細致的繪畫技巧,吳英文曾把自己關在小樓上方的倉庫里整整兩個月。 據說那座小樓鬧鬼,但這兩個月他卻沒有聽到半點響動。 他說這是命運。
吳英文極其專注于工作,無論環境多么嘈雜,他都無法受到影響。 當他拿起極其精致的雕刻工具時,他看到的只是要雕刻的水晶,他說這都是命運。 與水晶的邂逅是緣分; 對佛法的理解是緣分; 而追求精益求精的工藝就是緣分。
吳迎文作品
工匠精神造就一代大師
吳英文對待自己的作品一向非常認真,“觀察細微之處”,不厭其煩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有同事稱贊他:“這樣的人,百年難遇”。 吳迎文對學生的要求也非常嚴格。 將原材料打磨成作品形狀需要很長時間,稍有瑕疵就得推倒重來。 他的學生說:“我們的老師要求很高,我們不能犯任何錯誤。如果我們一點不滿意,我們就得從頭開始。”
學生練習
吳英文的工作室里有兩個展廳,陳列著他的一些水晶佛像。 各菩薩的滿面、直鼻、彎眉,都做得直而不僵,曲而不弱,直而柔,曲而剛。 其獨創的磨砂工藝和流暢的線條,使作品的莊重與優雅表現得恰到好處。 面對這些作品,就像進入了一個完美、純凈的佛教世界。
十年磨一劍,在吳英文這里一點也不為過。 雕刻一件大型作品,從繪畫、制作模型到最終成型,確實需要十幾年的時間。 他正在雕刻的一件作品已經制作了八年,其余作品至少還需要兩年時間。
吳迎文作品
他的水晶佛像外表富于表現力,特別注重描繪人物的內心世界。 他設計的作品常常能給人生活的震撼。 他的作品也被各界視為珍品。
1978年設計創作的秀玉《雙層旋轉花香》榮獲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創作獎”,現陳列于北京人民大會堂河南廳; 黃水晶《蓮花生大士》曾在法國吉美博物館展出。 藏品:南陽玉“悟道”、白水晶“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黃水晶“威猛王”、白水晶“唐式觀音”、白水晶“極樂圖”、發晶“龍鳳” 《呈祥》等分別榮獲中國玉石石雕“天工獎”金、銀獎;《千手觀音》、《五子造佛》、《觀世音菩薩》榮獲金、銀獎2009年創作的茶黃玉《關公》榮獲2012年中國玉雕作品“天工獎”金獎;精心雕琢的水晶作品2006年創作的《三教九流》作為國禮贈送給俄羅斯總統普京。(胡坤華)
關鍵詞:
請選擇您閱讀本文時的感受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