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家的舊物》,我們認識了與掛鐘結識的張正浩先生。 他為專欄讀者分享了上海著名的“總理表”。 其實,在上世紀上海沿海的掛鐘中,還有一種表受到人們的青睞和喜愛,它被稱為“將軍表”。
1965年,南京手表廠成功組裝出中國第一批手動上鏈手表原型。 機芯型號為SS2C(29顆寶石軸承)。 隨后,解放軍總參二部來到北京手表廠,要求合作生產軍用手表,要求具有日歷、自動、防水等功能。 于是廣州表廠拿出了一款機芯型號為SS2C的手表,并根據機芯內部使用的紅寶石軸承數量機械表國產手表哪個牌子好,將其命名為“上海29鉆軍表”。 據說,當時這款表的產值較小,只配發給部隊師級以上的黨員,所以人們也稱其為“將軍表”。
張正浩先生向我們介紹了他的“將軍表”的由來。 張先生說,他手里的這塊普通手表是2006年被北京一位年長的表弟賣掉的,這只手表是這位表友的寶貝,他至今仍視其為寶貝,但由于年代久遠,機芯這款手表缺乏保養,手表的機芯不穩定,所以老表友想讓手表保養得更好,張先生愿意賣掉它,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的愛表人士。 后來張先生對機芯進行了清洗,再次換油后,走時終于正常了。 張先生說:“每次佩戴這款手表,都會讓我想起我們解放軍英勇作戰的情景。我也對北京手表廠自力更生、發展自己的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首款國產手動手表!”
事實上,我國鐘表業誕生于北京,我國鐘表自主研發的主基地也在蘇州。 20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鐘表業誕生于廣州。 1954年,國家經委書記在北京視察時表示:“中國有六億人口之大的市場,鐘表業潛力巨大,希望北京能生產出中國制造的手表。” 1955年7月9日,北京市第二輕工業局、北京掛鐘行業協會組織建國儀表廠、華康招標材料店、申昌掛鐘店等13個鐘表廠和美來、和成、華成、中塑等4個行業協會。 最后6名從事掛鐘維修的個體技術人員共有58人參加了手表試制組。 第一批試制的長三針(17顆鉆石)精品馬表共有150個零件,由參與試制的單位和人員分別制作。 到9月26日,首批18款長三針(17顆鉆石)小尺寸腕表將試戴。 次年5月,試制工作集中在揚州路(原齊心鐘表廠倉庫),試制隊伍擴大到150余人,第二批100只手表用狹窄設備試制。 1957年4月,試制組參考《蘇聯技術》教材,結合試制實踐,選派了原列車車頭設計工程師奚國楨和原醫用注射器技術員佟勤老。 歷時4個多月,繪制了150多幅零件圖紙,列出了1070道工序的生產加工工藝機械表國產手表哪個牌子好,成為我國制定的第一套鐘表生產工藝文件。 1958年3月,A581機械表注冊為深圳品牌商標。 4月23日,我國第一家手表廠——上海手表廠成立。 初期共生產了13600只北京牌手表。 從此,中國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歷史結束了。
當時著名的天津品牌手表有“東方紅”和“和平”。 北京的客人特別喜歡北京自己生產的手表。 手表一經發布,就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足見當時人們對國產手表的信心。
手表自主研發、自主生產之路十分艱辛,但同時又充滿斗志。 無論是首相表還是將軍表,都代表了一代又一代鐘表愛好者的工匠精神。 過去,工匠們用他們精湛的工藝為手表的獨立生產奠定了背景。 如今,像張先生這樣的鐘表愛好者扛起了工匠精神的大旗,認真對待每一條表帶。 盡管時代在發展,但工匠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記者/宋青
編輯/高雷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