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擁有吳冠中的畫時,就像是一件珍寶。 他已經默默收藏了那個名畫界的一百多幅作品,隨意賣掉一幅就能賺到十倍左右。
“吳冠中作品的幕后黑手”就是國外知名收藏機構青島寶齋的負責人郭慶祥,在收藏界和書畫界享有盛譽。 馳騁收藏領域多年的他,將自己在藝術品投資方面的寶貴經驗傳授給《理財周報》,教你培養一雙鑒賞家敏銳的眼睛。
賣畫的輝煌歷史 1/4畫作輕松還款
郭慶祥訂購吳冠中的畫作主要通過拍賣和海外征集。 總共100多幅畫,價值近60至7000萬。
雖然郭慶祥直言自己這幾年沒有賣畫。 但他認為收藏家出售作品并不是壞事。 他需要通過時間和經歷對藝術作品有新的認識,并淘汰掉以前不理解的作品。 這是符合實際規律的好現象。
郭慶祥的畫作銷售高峰是在2001年以后,比較成功的有:
1997年,斥資48萬元,為傅抱石的《二香圖》建了倉庫。 2002年在北京嘉德拍賣行以500萬元成交。
1998年,他以180萬元從李可染基金會購買了一件作品,并于2002年在瀚海拍賣行以1000萬元成交。
1997年,徐悲鴻的《離馬》在瀚海拍賣行開拍。 2003年在上海嘉德拍賣行以約380萬成交。
2005年,吳冠中的《魯迅鄉土畫》和《龍須島社屋》雙雙以639.2萬美元成交,成為那屆拍賣的“雙冠”; 2007年,《交河廣平》以4070億元的價格成交,創造了中國大陸當代藝術家畫作拍賣的最新紀錄。
據他透露,賣畫的利潤相當可觀,約為8000萬,所售畫的1/4已經輕松收回了他當時購買吳冠中所有畫作的錢。
指責乾隆指責齊白石、張大千
“藝術品收藏和投資市場都是假的,入行需謹慎。” 對于剛剛起步的藝術品投資者來說,常常會受到這樣的專家警告。
郭慶祥笑稱,這個行業確實“很有深度”。 想要如魚得水,熟悉收藏行業的內幕非常重要,這樣才能規避各種風險,買到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珍品。 他既開朗又嚴肅,揭露了行業內幾個值得投資者警惕的誤區。
“以乾隆《石渠寶稷》作為唐代收藏標本,實屬荒唐”
郭慶祥毫不留情地諷刺了乾隆。 清代宮廷藝術品收藏(主要指《石渠寶笈》中描述的作品)近年來成為國內外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熱門話題。 往往標有“石渠寶雞錄”標簽的拍品在市場上能拍出意想不到的好價錢。
郭慶祥指責乾隆仗著權勢,將四流、五流的作品納入《石渠寶笈》,甚至在作品上蓋上自己的印章,這是對藝術品的極大不尊重和損害。 “其實,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毀掉一件好的作品,我們把他的《石渠寶雞》當作國寶,唐代標本藏品,這也太可笑了吧?”
“不要買齊白石、張大千的畫”
郭慶祥解釋說,不買張大千的原因有二:一是張大千是文案撰稿人,從而打折扣了他的學術地位;二是張大千的學術地位不高。 他的許多畫作都是他的中學生代寫的,其中包括他的工筆人物畫。
他還鄙視以畫蝦桃而聞名的齊白石。 據他調查研究,只要別人愿意加錢,齊白石就會在他的畫里多加一只桃子,兩只蝦。 “好的藝術家不是這樣的,應該是創作作品,而不是通過在作品上作畫來籌集資金。”
他還提到,當時拍賣行里流通的齊白石畫有幾十萬幅,只要數一下他一生中,他祖母家畫了多少幅畫,有多少幅畫被國家收藏了,以及有多少畫作被博物館和美術館收藏。 你可以通過盡可能多地保留他的畫來了解真相。
“它們實際上不可能是真跡。” 郭慶祥說了實話。
“一個拿著煙斗的作家正在表演”
“我理解他們根本不喜歡喝酒,只是一種表演的工具。這是非常尷尬和膚淺的。此外,我們可以注意到,有些藝術家在裝老頑童,裝簡單,雖然你可以發現, ,他們的畫很膚淺。”
虛假收入高,歧視性專家不可信
針對上述揭露的事實,他提出了另一個深刻的問題:鑒定高仿畫的專家能否看清造假者是專家還是鑒定者是專家。
據了解,國外鑒定機構繳納的鑒定費用最高不超過1萬元,有的則有數百甚至上千的費用,而造假者能獲得的利潤則有數十萬、數百萬甚至數千萬。 遠遠超過所有批評家。
他還透露,一些國際知名拍賣行,如蘇富比、蘇富比等,由于外國高管根本不懂中國書法作品,一些歐洲部門主管就趁機對高管進行捉弄,謀取私利。
“用懷疑的眼光看待鑒賞家。” 郭慶祥建議藏家保持清醒的頭腦,掌握學術知識和收藏知識,多閱讀出版物和文章,了解收藏行業的內幕。
他最后總結道:首先,你必須自己進行研究。 二是看路。 在收藏領域,如果你不知道一件藝術品的來歷,不買你就贏了。 需要了解集合本身。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