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格
書法家指定的作品中列出的價格標準也稱為行規、行合同、筆單。 制定龍格的目的就是明碼標價,做到誠實。 姜太公釣魚,那些欲上鉤的人,也能讓一些“小氣鬼”嘆息不已,節省了不少體力。 點綴費的報酬標準根據詩、文、書、畫的類別不同,不同的類別根據其大小(如詩、文的長度、書、畫的大小)而不同。
古今書法史上,有幾位具有“標新立異”潤格的大師。 其中,有的人在“龍格”的措辭中是“無情的”,有的人是“溫柔的”。 其實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說法。
【清朝】
鄭板橋
1759年(北宋乾隆二十四年)的三天時間里,作家鄭板橋在南京受到了震撼。 他曬出了筆清單,并公布了自己字畫的收費標準:
“大的六兩,中的四兩,小的兩兩。書簡、對聯一兩。一把團扇、一斗五錢。送禮、送食物時,更差了。”比銀子還多,大眾送的不一定是小弟喜歡的鄭板橋雖詩文 書法 繪畫兼擅,送錢心歡喜,書法好,送禮都是糾纏,賒賬尤其肆無忌憚,我老了,累了,不能了。莫陪君子造無用言,畫竹不如買竹,紙高六尺,價三千。讓瞿談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乾隆雞毛,卑僧屬書謝客。”
鄭燮行書金農詩錦旗
第一段切入正題,有明確的價格標簽:
尖銳的六二,中等四二,
一兩幅挽聯,
團飯斗方五錢。
鄭燮《行書七韻》30X17.9cm 南京博物院藏
第二段說不要送禮物,直接給錢:
凡送食物禮物的人,
比銀子還好。
蓋公之送,
這可能不是我哥哥喜歡的。
如果你給現金,中心會很高興,
書法很好。
豆坊
第三段說不能欠錢別跟我聊天:
禮物是糾纏,
我害怕賒欠錢款。
又老又累,
不能陪君子說無用之言。
鄭燮的《潤樹論樹軸》。 8厘米紙本 杭州博物館藏
最后附一首詩,點明買賣兩廂的意愿:
畫竹不如買竹,
紙高六尺,價值三千。
任渠談舊論交接,
唯有秋風從耳邊吹過。
鄭燮隸書橫額“失為福”
據說鄭板橋有“三真”:強勁、真意、真趣。 在龍格問題上,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竹石圖》
鄭燮《蘭竹圖》
鄭燮《墨竹圖》
鄭板橋筆榜立于乾隆二十四年。 當時,鄭板橋的大幅繪畫價值近一畝良田。 鄭板橋的坦白一掃文人暗藏的酸澀,談錢傷不了愛情。 有奉承的,有贊揚的,也有誹謗的,但更多的人微笑著接受書法市場的這突如其來的變化。
【中華民國】
漸漸地,書法作品的經濟價值的獨立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金石篆刻的規則被社會廣泛接受。 到了清末,龍歌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通過對晚清書法家潤格的考察,上海文史詩人得出的結論是,那個時代訂購潤格的人大致有五類:
第一類是以刻印為生的職業書法家。
第二類原本是高官,退伍后要交筆令。 他們的資質通常被設定得很高,而且不一定能以此謀生,但他們卻向別人展示了他們“袖手旁觀”。
第三類人還在官場,也懂書法。 兩人都有筆單,都當官了。
第四類學者有專長,技能與特長兼備。 因為他們不滿于時事,又羞于與迂腐的人交往,所以他們就接起了這個“智業”,即保存名人的品格。
第五類屬于意氣風發、瘋狂的學者范疇。 他們不修飾容貌,視金錢如糞土,專心圈養。 英雄人物,因為他們的地位不同于職業書法家,所以他們應該是幾類人中最特殊的一個群體。
吳昌碩
在北京,作家特別喜歡制定規則。 一代宗師吳昌碩,作為中國近代篆刻、金石界的領軍人物,他當時的潤格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1913年,吳昌碩下令《芙蓉潤目》:
堂匾二十兩,齋匾八兩,楹聯三尺三兩,四尺四兩,五尺五兩,六尺八兩,橫豎張古琴四兩,五尺十二兩,六尺十六兩,書樣一,橫幅按整張對半,琴條四兩,書樣一,冊頁折扇二兩,寬一,寬度增加。 上注:每兩為一元四角。
《篆書七字春聯(贈史少墨)》
湖北省博物館藏
1922年,78歲的吳昌碩重新推出《佛爐龍歌》如下:
堂匾三十兩,齋匾二十兩,楹聯三尺六兩,古琴四兩,五尺十兩,六尺十四兩。 橫豎,三尺十八兩,四尺三十兩,五尺四十兩,山水花木三倍,每字刻四兩,銘跋三十兩,一元四焦為各道。 。
在張潤舉看來,吳昌碩的書法價格大幅上漲。
《隸書春聯》
湖北省博物館藏
《行書詩漢軸》
湖南省博物館藏品
《梅竹簡圖軸》
湖北省博物館藏
《墨青石軸》
湖南省博物館藏品
《蘭竹石軸》
湖北省博物館藏
齊白石
齊白石從當石匠起,就靠手藝喝水,所以賣畫、賣印章時從來不羞于要錢。 齊白石最早的符是1902年清代文學家范范山贈予他的書法符:
“俗名印,每字四金,石光以漢尺量,加石大釗。石分兩部分,字如粟粒,每字十金。” 在遠行的六年里,這個龍格仍然在使用。 再往前走,吳昌碩給他定了龍格:四尺12元,五尺18元,六尺24元,八尺30元,冊折扇每把6元。
《胖彩圖》行書扇形潑彩紙
移居上海后,齊白石創作了自己的潤格。 在他的臥室里,常年掛著一份寫于1920年的求婚書:
“賣畫不顧友情,君子無恥,請按龍格付款。”
1945年 設色紙本《桃》立軸
同年還有另一次求婚:
“花加鳥獸各加10元,藤黃蜂各加20元。降價者損人利己,我不喜歡。壬子四月分三天。”
《紫藤胡蜂》扇形水墨設色紙本
齊白石賣畫、賣印章,從來不計較感情,除了一些親戚朋友。 不管是誰,都必須按價付款,不賒賬,不減價。 齊白石有時請別人(如范范山、林紓等)寫序、題詞或紀念文章,他按照對方的規定付錢。
虎一筆(正大光明印)帶齊白石書畫印章“樂壽奶奶”
但他從未為了金錢而放棄自己的藝術追求。 我剛到上海搬到法源寺時,寫過這樣的求婚信:
“這一年剩下的時間,我的心很累,視力也特別弱。繪畫和雕刻只能隨心所欲,不敢回應別人……不做畫的人:不畫肖像、不做工精細的、不涂色的、非人不畫的、強迫的不畫的、不刻印章的:不刻水晶、玉石、牙骨、小字、印語風俗,不用印者,石丑者,恰巧者逗。貪畫者紙不還,貪印者不還石,明玉學得。我正處于出生的邊緣。”
《祝福圖》
這次求婚,展現了齊白石傲慢迂腐的一面。 畫需要換錢,但他并沒有失去基本的自由,不能受別人的驅使。 當然,為了賺錢,他有時不得不忍受客戶,但正是對藝術自由、個人興趣和獨立人格的追求,造就了他藝術的杰出。
1941年《秋柿工蟲圖》
抗戰時期,齊白石厭倦了日軍的糾纏,于是掌控了書畫和印章的買賣。 1940年,門上貼著求婚:
“畫不賣,求婚是不吉利的:中外官員若想買白石的畫,可以用代表,何必親自開車到門口。官員從來不進私人住宅。”官入私宅,主人不好,特此告知,我們不予受理。乙未80年白石奶奶拜白。
《雞冠圖》鏡心設色紙本
并不是他們不賣畫鄭板橋雖詩文 書法 繪畫兼擅,而是他們明確不喜歡和日本軍人打交道。 這樣的求婚,無不體現了白石奶奶的膽識和魄力。
《松柏高聳·篆書四字》
當他七十多歲的時候,由于苦思苦畫,幾乎沒有休息。 他說:“我又病又累,所以我降低了龍格。” 在他家的書房里,有一份他寫的稿酬標準,標注清楚,一目了然。 楚。
我已經七十多歲了,苦苦休息卻無法休息,因為有邪觸,心臟病嚴重,沒有時間畫畫,又病又累,就降了龍格。 敲門的人肯定很少。 人若棄我,能休養生息,保其性命,乃大幸。 白秋和捷利欠賒退貨,大家原諒我吧,何必相見呢,我怕我會生病。 我不求介紹,有需要介紹的人也不求報酬。
齊白石畫蝦
有一天,一個人來要一幅畫,但數了一下錢包里的錢,只夠買一只半蝦,卻想得到齊白石親筆畫的兩只蝦。 齊白石說:“我一生受苦,從小到現在,所以錢對我來說很重要,沒有錢我怎么活?” 然后他接過錢,說道:“放心,我一定會讓你滿意的。”
齊白石畫蝦
隨后,齊白石拿起畫筆作畫。 首先畫了一只在水邊玩耍的蝦,形象生動; 然后,我在海面上畫了一只蝦,只露出上半身,下半身被層層水浪封住,栩栩如生。 三人都很高興。
齊白石畫蝦
就這樣,齊白石巧妙地滿足了來客的要求,同時又嚴格遵守自己制定的報酬標準。
胡小石
胡小石,晚年綽號紫霞、沙公。 他是國學大師,也是語言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書法家和藝術家。 曾任金陵大學院長、中央學院英語系主任、系主任、文大學教授、北京大學英語系主任、院長、文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與陳忠范相??識和王丕江是南大英語系的“三長老”。
胡小石潤格:
廳寬:4尺每件2元,5尺3元,6尺4元,7尺5元,8尺8元,每尺12元,2尺14元。
對聯:同堂
屏:4至5尺2元、6尺、3元、7尺、4元、8尺、5元、12尺、14元。
琴條與橫垂:與屏風相同。
1953年畫深谷云煙成扇圖
扇子:一柄一元,扇子的兩倍。
名刺:一字一元。
書頭、書封、銅牌:半個名刺。
板書及空腹金額:每平方2元,三尺以下每平方3元。
小冊子:每頁1元。 試卷:每尺一元。
收評:每節課100元。
金石拓片:30元/次。
求良墓志者,壽文及諸文,值得商榷。
書墓志銘:不討論。
要求篆書、隸書者:原直度加倍。
漆紙:雙層
唐福平合書:貢獻者數量翻倍
油墨研磨費:原直的1/10
受理地點:司馬路麥泉振亞書店; 青島人福北河南路青云里五龍地安定里25號; 北京各大造紙企業; 廣州張寶樓
1962年3月16日上午,在廣東工人診所逝世,享年74歲。胡小石先生遺書:將藏書捐獻給揚州大學圖書館,館內文物藏品捐贈給杭州博物館。
豐子愷
大部分藝術家的龍格都張貼在自己家里,但也有一些人“厚著臉皮”將其發表在公開雜志上,比如豐子愷先生。 清朝時期,他在著名雜志《論語》上公開發表了他的《論語》和指南:
動畫(一平方以內)每張80億元。 冊頁(一平方英尺)每頁80億元,豎版或橫幅,根據紙張大小而定,每把古琴10億元。 (例如,一個普通的兩平方英尺的小立方體,即160億元人民幣。其余示例。) 粉絲與專輯頁面相同。 指定主題者加倍。 知道其余的。
賺錢不費力,賺錢不費力。
舒潤寫真畫減半。 挽聯,四把古琴十億,五尺百億,六尺百億。 那些指定題材的人就更加不同了。
哀嘆無知,廣平是個酒鬼。
零件應先潤濕后著墨,并應在半個月內取件或寄出。 動畫不需要送紙,剩下的紙請自己帶,也可以用禮物購買。 外部請包含回郵郵費。 廣告生日、婚禮等字畫,除特殊情況外,不應包含在內。
《行書公詞詞》掛軸紙
從公布的龍格來看,是相當詳細的。 豐子愷在同時出版的半季刊《論語》中也發表了類似的例子。 內容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還公布了豐子愷在北京的地址:上海市京西路85號。 看來豐子愷賣畫是真的,不是賣畫的。 而且,由于通貨膨脹,物價飛漲,豐子愷不得不賣畫貼補家用。
匆匆的杯盤里的懺悔和笑聲,昏昏欲睡的燈光談論著生活。
20世紀40年代末,抗戰勝利后,社會通用貨幣是公債。 1946年初,一百元公債相當于今天的一元錢。 但由于社會動蕩,物價上漲和通脹放緩。 到了1948年2009年8月,五六十億就只剩下一元現金了。 如此算來,豐子愷的動漫龍格可以說是很低的。
楷書鏡心紙
豐子愷抒情動畫風格,以詩意賦予生活,融入宗教禪宗思想,將古典詩詞帶入生活,用幾條腰線將人物山水畫得惟妙惟肖,與殘酷的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雖然在舊時代,作家賣畫、文人賣文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落在豐子愷的身上,卻有一種艱辛和無奈。
張大千
張大千可以說是20世紀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繪畫大師。 他創作的潑墨水墨畫風格,是繪畫技法新水平的象征,震動了世界文壇,中國山水畫進入了新時代! 從近年來的拍賣記錄來看,張大千的畫作也很受收藏家的青睞,拍賣價格極高。
1976年制《翠山溪》鏡心潑墨卡紙
但參考張大千上世紀的畫例,與他的弟弟張山馬、吳昌碩并不相同。
甲申《紅芙女》(1944)
1926年,張大千發表了他的第一個運行例子:
一件4尺的售價為3至4元(2至3兩),幾乎是吳昌碩1922年的例子的十分之一,甚至還不到他的弟弟張山馬的例子的一半。 1928年,張大千的價格開始大幅下跌。 4尺作品均在10元(7兩)以上,扇面為6元(4.3兩)至8元(5.7兩),但仍只與1917年吳昌碩的價格相當。
水墨設色絹本立軸,1967年
這樣的價格對于當時的中上收入家庭來說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呢? 王中秀先生在《近現代金石印刻家辦條例》序言中,曾摘錄一位姓沈玉齡的人1934年5月記錄的家庭收支明細,頗具說明性:
1948年制 水墨設色紙本蓮花鏡心
沉某是某外企中層員工(董事)。 1929年3月他的工資是55元,1930年10月是64元,1934年是91元。 應該屬于中產階級的收入,他這個月的總開支是161.97元,其中43元是定期儲蓄,屬于非日常生活開支,其他都是正常的日常開支,即使不能收支平衡。
金紙水墨山水豎卷水墨設色
由此可見,對于一個外企的中層員工來說,訂購一張張大千的畫,還是一件極其奢侈的事情。
沙孟海
沙孟海下令潤格時還不到三十歲。 雖然《潤格》所涉及的書籍、印章、文字都是文壇知名的元老,但他卻不敢將這三項同時出版。 沙孟海雄心勃勃,晚年以高深古樸的著作稱霸文壇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沙孟海潤格:
范書:對聯修四尺,銀子三元,四尺以上,利潤二元。 屏風四尺的扇子兩塊銀子,屏風四尺以上的扇子值兩錢。 橫幅上說是的。 隸書以字數計算,一尺內二字,一尺外兩倍大,四尺九倍大。 碑文每百字十元,沒有一百字的,按一百字算。 保險金額為十元。 體積一尺二元。 二元方便面。 金紙的第二個好處。 它兼作篆書。 第二件事是童仆學墨。
梵音:花石的性格是二元的,是象牙的兩倍。 它太大又太薄。 水晶玉屬的應該不是。
未滿三十歲,胸中無墨,面紅耳赤,必死于世。 不過,如果是合伙人,索取什么也得不到,但一分錢完蛋,那就難到兩人見不得人了。 付鐸寫書印出來的時候,以為是措辭,沒有得到和書印出來一樣的薪水,這也是不公平的。 圖書印刷協議完成后,大廳將進行書面預約。
范文:守言哀悼六十元。 傳志百元。 短章雜項十元。
陸彥韶
陸儼少,又名鐵,字亦同。 中國近代著名書法大師,被譽為“上海書法三大家”。 與李可染、南北并稱“南路北李”。 他擅長畫山水,尤其擅長用筆表現人物、花卉,畫作亦獨具特色。
陸儼少潤格:
年老體弱、精神衰退者,請不要從事一切無償的筆式勞動,以示你的極限。
山水畫每平方英尺1500歐元;
蘭、竹、梅花每平方英尺500歐元;
挽聯每副4000鎊;
每平方尺港幣2,000元;
碑文詩堂每張3000港幣,限四字,此后可議價;
1986年被打造成春天巍峨的綠山
每個銘文 6,000 美元;
畫卷每平方英尺3,000美元;
《江陵千里》
以上價格為作者凈收入,所有調整及其他稅費均由尋求者承擔。
【現代的】
黃永玉
在當代,黃永玉是更加“看重”書法潤格的人。 在龍格,他非常“明確”地表示“金錢面前人人平等”,并告誡客人“當場談價,鐵價都一樣”。 至于還價,他會“被惡狗咬,臉色不好,言語惡劣,被趕進醫院”!
《自述帖》
黃永玉潤格:
書畫作品均實行現金交易。 在金錢面前,人人平等。 價格是現場協商的,鐵價一致。 一旦說出一個詞,就很難遵循。 如果你纏著討價還價,原價立馬翻倍; 如果再做交易,就會被惡狗咬傷。
上海萬和堂不知道有多少客人被惡狗咬傷,但像黃永玉這樣直白地泄露“壞臉壞話”的老先生卻很少見。
《石崇拜》
《畫龍》
《愛壇瓦礫》
賈平凹
賈平凹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畫家,他在書畫方面也有自己的童心。 他在《潤格》中提到“認錢不認官,評人不認色;一手付錢,一手得貨”,堪稱真言。 而那句“凡是陌生人熟人都是顧客,沒有成交請喝酒”,也大有“成交無仁義”的大度。
賈平凹·潤格:
自古以來,字畫都是用來換錢的。 其實我已經問過價格了。 今年每個字1000元,每幅畫5000元。
1、紫斗方乾元,中堂錢屋;
2、匾額有五百字;
3、畫斗數千方,幡五千方,中堂兩千方。
無論你是官員還是公民,無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你只認錢不認官,認人不認色。 一只手付款,一只手拿貨,對每個人都有好處,對你來說更有利。 你不舍得金錢,我也不舍得墨水,這對大家都有好處,尤其是對我。 陌生人熟人都是顧客,沒有成交請喝酒。
潤格
寫得生動、有意義。
讀來讓人發笑,
也讓人心生敬畏,
簡而言之,
藝術家對他們的作品做出回應
有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
同時,我們也應該
尊重藝術家的勞動成果!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