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以元清三代玉帶鉤最為常見,多次拍出高價。 2001年12月,上海匡時拍賣會上,一組五件明代墨玉帶鉤龍首以6.6億元成交。 2003年,在成都曠世拍賣會上,一件估價7000元的清代玉石羊頭鉤以6.9億元成交,比估價高出數(shù)倍。 在美國,一件戰(zhàn)國時期的黑玉帶鉤被拍出150億元人民幣的高價。
金屬帶鉤也分為戰(zhàn)國至秦、秦至漢、漢至南北朝三個歷史階段。 目前,戰(zhàn)國時期的銅箔掛鉤,表面樸素,外觀普通,體型較小,市場價格通常在1000至3000元一個; 有圖案的5000元至10000元; 1億枚; 10萬件精品掛鉤。 中國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帶鉤中,有不少屬于第一、第二批國家級文物。 去年春季拍賣會上,有一件瑪瑙雕龍帶鉤,估價1.8億至2.8億元,成交價高達(dá)19.04億元。 鉤子的價格日益上漲,升值潛力不可小覷。
慧眼識鉤真假
20世紀(jì)90年代后,市場上開始出現(xiàn)帶有掛鉤的假冒產(chǎn)品。 通常普通銅箔掛鉤的市場價格不高,因此造假者以次充好,稍有收藏經(jīng)驗的人就可以辨別真?zhèn)巍?/p>
一般來說,鍛造銅桿鉤最多的是老工和新工,比如老工上的金工、銀工。 造假者首先在舊的普通皮帶鉤上畫線和設(shè)計圖案。 根據(jù)圖案的腰線畫出凹槽。 為了不損壞舊機(jī)身的外部材料,凹槽加工通常很粗糙,腰線不直,弧線過渡不自然,凹槽的寬度不等,所以金銀腰線不光滑自然。 另外,唐代的錯誤金銀都是用金箔、銀箔制成的,但造假者為了增加成本,用金粉、銀粉和弱酸鑄造,所以腰線的寬度不一樣,而且圖案也不是很規(guī)則。 用放大鏡可以看到金箔、銀箔制成的方形或?qū)拵顖D案。 金銀紋的斷面就像一卷紙的斷面,有圈圈白色,而用金粉鑄造時則沒有這種情況。 有的造假者用銅葉或鋁葉代替,所以錯誤的圖案生硬、無光澤、暗淡、無材質(zhì),一眼就能看出真?zhèn)巍?/p>
186信息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