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由揚州市作家協會主辦的報告文學《大河之子》座談會在揚州486非物質文化遺產區舉行。 眾多專家齊聚一堂,鑒賞玉石之美,剖析文學之美。
據了解,報告文學《河之子》是揚州作家梅靜在深度訪談的基礎上精心創作,發表于2022年版《時代報道·中國報告文學》。 文章中,梅靜用“娟娟”文字再現了新時代揚州工人“追求完美、敢為人先、永不停歇”的工匠精神。
“你我都是河流之子。” 梅靜筆下的河子就是揚州玉雕大師王金高。 這位在運河邊長大的男人,花費三年時間精心創作完成的作品《生命環·內鏈花瓶》,刷新了大家對“鏈條生命”的理解。 與傳統在器物外部刻鏈的做法不同,王金高的《活環·內鏈瓶》選擇了難度更高的“瓶內刻鏈”,通過瓶口在瓶內雕刻一條帶子,只有雞蛋大小。 完整的動環鏈條再次展現了揚州工藝的精湛。
“這部作品的誕生,是天時、地利、人和。” 早在四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王金高就從遼寧得到了一塊河運玉石。 原料玉質細膩無裂紋,厚度較大,非常適合制作器物。 王金高覺得機會來了,決定用這塊石頭完成自己的畢生心愿,將其雕刻成“內鏈活環瓶”作品。 困難和磨難給你帶來了成功。 回憶起雕刻過程,王金高仍不禁感嘆:“據說花了三年時間,實際上卻是一生的心血。玉雕需要勤奮、需要大腦、需要雙手,你不能急功近利,容不得半點馬虎,磨出來的就是玉,也是你自己的性格。
王金高近乎瘋狂的藝術追求感動了梅靜。 為此,梅靜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通過深度采訪,形成了一部八千多字的報告文學,向世人再現了揚州工匠的匠心與毅力。 梅靜在介紹自己的創作經歷時表示:“這次我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寫作中,提煉了主宰整個文本的‘大河’形象,塑造了一個橫豎巧妙的立體人物形象。就是要展現時代的揚州,工匠精神,推動‘揚州工業’的最新成果更上一層樓。”
文藝系主任趙雪燕在座談會上表示:“這部《大河兒女》展現了時代之美、文化之美、語言之美。梅靜用報告文學進一步放大了王金高等人用行動、智慧、創造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匠心,希望更多的文藝工作者聚焦優秀時代精神,創造更多優??秀的時代精神。激勵人心、鼓舞人心的優秀作品,為揚州的發展、中華的進步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