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是百獸之王,力大無比,兇猛無比。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虎為“山獸之王”,可見古人對虎的敬畏由來已久。 我們的祖先利用老虎的力量來溝通天地諸神并??辟邪。 在中國古代玉器史上,有一定數量的以虎為圖案的玉器。 它們的宗教意義遠比裝飾功能重要,是原始祖先信仰的物化形式。 農歷虎年,澎湃新聞整理了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收藏的精美玉虎文物。
我們的祖先利用老虎的力量來溝通天地諸神并??辟邪。 在中國古代玉器史上,有一定數量的以虎為圖案的玉器。 早在新石器時代,江淮流域的凌家灘文化就出土了虎頭形的玉璜,殷墟婦好墓中也出土了許多玉虎。 這些玉虎往往特征鮮明,內涵豐富。 根據虎形玉整體特征的不同和雕刻技法的差異,大致可分為虎形或虎面紋玉、片雕玉虎、圓雕玉虎和虎紋玉。 。 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都有精美的玉虎藏品。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清代白玉獸面月形掛件
虎面玉最早見于遼寧省東溝縣后洼遺址,距今約5000至6000年。 距今4000多年的石家河文化晚期甕棺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虎面或虎面玉器,是該文化的代表玉器之一。 在萬物有靈的原始社會,虎形玉的宗教意義遠比其裝飾功能重要,它是原始先民信仰的物化形式。 雄偉的虎頭、虎臉體現出濃厚的宗教氣息。 史前時期的玉虎,主要表現的是虎的面容。 在追求整體真實感的前提下,耳朵和鼻子的表情都比較夸張。 在雕刻技法上,以挑地揚陽的手法輔以陰刻線條,表現虎面的細節特征。
玉虎片雕是數量最多的以虎為主題的玉器。 主要見于商周時期。 其用途多為裝飾品,西周至春秋時期觀賞功能更為突出,或用于佩戴。 部分。 商代殘片玉虎均為單體器皿,數量眾多,居當時現實玉虎之首。 西周早期和中期的玉虎不僅繼承了商代直形玉虎的造型,而且繼承了其不重裝飾的特點。 即使有裝飾,通常也是非常簡單的卷云圖案。 西周后期的玉虎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紋飾變得相對密集。 春秋玉虎是繼殷商、西周之后的又一高峰時期。 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比前兩代要好。
與片雕玉虎相比,圓雕玉虎在中國古代玉器史上的數量非常少。 他們分散在不同的歷史階段。 不同時期玉虎的風格也發生了變化,或兇猛,或溫順,或單獨出現,或成對出現。 。 戰國時期的玉虎數量極少,有的可能是春秋初期流傳至今的遺物。 本期玉虎作品雖少,但制作精美,圖案多樣豐富,構圖獨特大膽。
虎玉是以虎的整體形象作為裝飾題材的玉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仿遼金的元代秋山玉。
秋山玉是指以山林、虎、鹿、熊為主題的玉器。 圖案以虎、鹿、熊、兔等動物為主,輔以山石、靈芝、橡樹等。 它們往往代表山林中人與獸的和諧共處。 場景。 采用純熟的工藝,保留玉皮的黃色,表現秋季樹木的金黃色皮毛和虎鹿熊的金黃色,充分展現了深秋北方草原天高氣爽、野生動物的美麗景色。 。 狩獵生活的真實寫照。
秋山玉是虎紋題材玉器開發的最高水平,紋飾精美,制作工藝精湛。 根據老虎姿勢等特征,虎紋可分為走虎、立虎、臥虎和幼虎。
石家河文化虎面玉藏 中國國家博物館
白玉。 器身扁方形,正面刻虎面。 面部特征通過減去地面而突出,然后用淺而細的陰刻線勾勒出來。 有凹形耳孔,鼻子兩側刻有胡須,底部有寬口。 虎頭兩側有圓孔,可作為配飾佩戴。 佩戴這些飾物作為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具有辟邪的作用。
臺北故宮博物院后石家河文化玉虎藏
老虎身體側面雕刻著一塊淺藍黃色的弧形玉片。 虎頭比較逼真,身體也很簡化,末端鉆了一個小孔。 兩側的圖案大致相同,除了一側邊緣稍微凸出外。 虎頭短耳,圓鼻,負線雕棗形眼,張口露齒。 寬陰線描繪了老虎的前后肢,但比例與老虎的本質并不相符。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后石家河文化綠松石玉虎
這是一件奇怪的神器。 看起來像是一塊淡黃綠色的玉石被一分為二,形成兩塊弧形的玉塊,每塊玉塊的兩端都鉆有一個圓孔。 然后雕刻成老虎的身體,有前肢和后肢。 后肢背部器緣刻有東方風格的獠牙。 還有綠松石雕刻的虎頭:短耳、圓鼻、棗核狀的眼睛,刻有負紋,張開的嘴露出牙齒。 是后石家河文化典型的虎頭造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上清玉虎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上清玉虎形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商玉虎形件
2006年歷城墓地出土西周虎形玉佩 山西博物院藏
春秋虎形玉佩,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混合色調的赭石玉。 雕成半臥虎側面,一面刻,一面素。 在虎背和虎嘴上各切一個小孔。 如果將兩塊的平面放在一起,可以看出它原本是一塊,被切成了兩片薄片。
安徽博物院藏春秋玉虎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戰國玉器臥虎
漢白玉臥虎宮博物院,北京
臺北故宮博物院遼代藏金玉虎
玉質,色綠黃色,質地致密,有橙黃色斑紋。 整個雕塑是一只蹲著的老虎,眼睛圓睜,咧著嘴笑。 線條簡單但人物豐滿,呈現出童趣童趣的樣子。 上下腹及兩側均有成對的穿孔,可組合。 配有木質底座。 此件收錄于乾隆年間制作的多寶閣《吉瓊造》。 據《季瓊藻》小冊子記載,兩層樓原有七十三件,存放在鑲有獸骨螺的木箱內。
金(1115-1234)上海博物館藏秋山玉飾
金代秋山玉佩的正面采用鏤雕手法,表現橡樹、巖石、靈芝等山景。 中間一只老虎蹲著回首,頭毛精心雕琢,充滿古樸的山林風光。 玉石主體近白色,巧妙地利用玉料的皮色來表現虎皮和靈芝,不失為一件“漂亮”的工藝品。 遼朝春秋有“那卜”制度,即統治者在春秋兩季外出營營、捕魚、狩獵的習俗。 金代繼承并改稱“春水”、“秋山”。 “泉水”、“秋山”玉在金元時期成為特色玉器類別。
宋慶余《靈芝臥虎》,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圓之明玉虎頭吊墜
清玉虎形鼻煙壺
明末清初玉雙虎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玉質,部分沾黃赭石。 兩只老虎頭尾相連,尾部盤根錯節,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清宮設有木雕座椅。
臺北故宮博物院清代玉虎藏
藍寶石。 老虎端坐,尾巴壓在背上,眼睛向前看,表情溫柔。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玉虎吊墜
灰色翡翠,中間有黃色斑點。 其長,刻有虎紋,一側刻有“平安”二字,另一側刻有“虎符”二字,均為篆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玉雕十二生肖(虎)像
玉質,淺黃綠色,帶淺赭石色。 其造型為虎,呈蹲伏姿勢,長尾貼背。 腹部有橫向穿孔。 此件與其他十一個十二生肖器組成十二生肖。
清 清玉十二世紀虎 北京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藍寶石生肖(虎)
清代中期玉十二生肖,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虎頭青花玉簪
簪子是用青白玉制成的。 玉質潔白,質地柔軟。 簪頭雕成虎頭。 老虎的圖案、耳朵、表情都是用簡單的短陰線雕刻出來的。 整個事情有一種簡單的美感。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碧璽虎紋吊墜
碧璽略呈半圓形,顏色粉紅色半透明,中間和正面刻有老虎圖案,上、下、右側刻有動物圖案。 玉頂上用黃繩系著翡翠和紅白米珠。
(本文根據臺北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相關資料整理,并參考《談虎賞玉——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玉虎鑒賞》等文章》和《玉虎四論——虎年談虎》)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