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技藝,代代相傳,一種傳統(tǒng),銘刻著古老的文化記憶、文化遺產、中華血脈的傳承。 《小康》雜志與時代記憶聯(lián)合推出【工匠說】系列,以優(yōu)秀傳統(tǒng)手工藝文化為基礎,
全方位、多角度探索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發(fā)現文化傳承背后的精彩故事,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人一生的堅持與輝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于杰,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珠寶首飾行業(yè)的先驅者,中國玉雕偉大工匠,中國青年玉雕藝術家,中國一級高級技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遼寧省特級玉雕大師、遼寧省5月1日勞動獎章、阜新市勞動模范、阜新市首批阜新工匠、阜新市第一批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 “阜新瑪瑙雕塑”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瑪瑙雕刻
瑪瑙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美麗、幸福、吉祥、財富的象征。 瑪瑙因其瑰麗、堅硬、稀有三大特點,贏得了“玉石”的稱號。 萬千瑪瑙萬千翡翠,瑪瑙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沖擊,還有大自然帶來的驚嘆! 瑪瑙顏色豐富,可塑性極強,是雕刻師手中雕刻創(chuàng)作的良好材料。
雕刻精美的作品具有與其他瑪瑙品種不同的質感和表現力。 它們不僅是精美的雕刻藝術品,更是值得收藏的精美雕刻收藏品。
瑪瑙是一種奇妙的花。 這是我們國家獨有的。 它誕生于深山之中,被古人稱為天地靈物。 瑪瑙是一種中檔寶石,具有多種天然顏色和條紋圖案,是雕刻的理想材料。
瑪瑙被譽為“玉黃金”,其材質本身就具有收藏、保值、增值的功能。 于杰出生于1983年,從小就有藝術天賦,經常挖黃泥制作泥塑。 小學六年級時,他在全鄉(xiāng)14次學校美術比賽中獲得第一名。 因為對藝術的熱愛,1999年畢業(yè)后,我進入藝術行業(yè),成為中國玉雕大師楊輝的學生,專攻瑪瑙雕刻設計和瑪瑙雕刻技藝。
他癡迷于瑪瑙的設計和雕刻,對作品精益求精。 他多次自費參加美術學院的培訓班和到魯美雕塑系進修,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 作品以淡雅明快為主,多以創(chuàng)意抽象風格為主,但又不脫離傳統(tǒng)。 他們的表達方式與公眾不同。 他們善于利用瑪瑙美麗的色彩,將紋理與工藝結合起來,用抽象的手法營造意境,同時融入生活和文化。 ,融入學術流派,使作品充滿活力、主題和內容。
才華橫溢的余杰于2004年告別恩師回到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公司,招收學生,開始從事瑪瑙藝術品的設計、制作、雕刻事業(yè)。 2006年,他在阜新瑪瑙寶石城開設了天韻瑪瑙商貿公司。 2012年,他在新威瑪瑙寶石城開設了東宇天韻瑪瑙商貿公司。 成立于2013年,隨著企業(yè)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余杰秉持教書育人的理念。 我們廣泛招生,盡力為下崗人員、殘疾人就業(yè),盡力解決社會和政府的問題。
數十年的不斷創(chuàng)作,為余杰贏得了無數獎項和各種榮譽。 其設計的作品《懷舊》榮獲2017中國玉雕天工獎“金獎”和“最佳專題獎”。 作品《雪夜歸來》、《清風古韻》、《姐弟情》分別榮獲2018年中國玉雕天工獎“金獎”、“銀獎”、“銅獎”; 作品《鄉(xiāng)愁》《清風古韻》分別榮獲2017年、2018年中國玉雕玉星獎“金獎”; 作品《慈母手中的線》榮獲2018年中國玉雕玉星獎“金獎”; 作品《明天》《萬事如意》《古風韻》《兄弟姐妹》《情深》榮獲2014年、2016年、2018年中國紅瑪瑙杯玉雕大賽“金獎”; 作品《世界杯》榮獲第七屆中國鹿子崗杯“金獎”; 作品《招財辟邪》榮獲2017中國首屆泰山玉杯玉雕大賽“金獎”; 作品《蝴蝶夢》、《無常·仁義禮智信》分別榮獲2013年、2015年中國玉雕百花獎“金獎”; 作品《永恒的名字》和《春天的歌》分別榮獲2015年和2016年中國百花玉婚獎。 杯“金獎”; 作品《志》獲第二屆中國國際文化博覽會“文博杯”特別金獎; 作品《阿詩瑪》榮獲2014年中國匠心金馬獎“金獎”; 作品《甜蜜》榮獲2017中國原創(chuàng)輕工當代玉雕藝術家作品展“金杯”傳承匠心; 作品《喜怒哀樂》、《神女》、《一成百成》、《孔子》、《韻之美》分別獲得第六、七、八獎。 遼寧省御爵杯玉雕大賽“金獎”; 作品《鳳凰傳奇》榮獲2012年遼寧省紅山杯“金獎”; “竹林七賢”榮獲第二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遼寧玉龍杯“金獎”……
雕刻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瓶頸。 只有靜下心來潛心研究這項歷史悠久的國技,才能把它做好,才能順利傳承下去。 而余杰多年來一直為發(fā)展阜新、建設“世界瑪瑙之都”的宏偉目標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86信息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