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哥早就想寫一篇批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文章了。 一個經營了半輩子的老板突然心血來潮開始做起一門手藝,卻被評為“國師”。 更可笑的是,他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我想知道他師從誰? 是哪個老工匠言傳身教的? 得知他的老字號是假的,當地有關部門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要求他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并一路大開綠燈。 但真正的繼承人卻沒有評論。 借用張漢文先生的話“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在這件事情上消亡”,再這樣下去,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手工藝真的會死得很難看! 公眾號“故宮歷史”8月30日發表了張漢文先生的文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將因這件事而消亡》,網友認為該文章非常現實,切中要害。 他談到的現象不僅僅是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類似的嚴重問題在整個手工藝界都存在。 現實確實如網友所說,善于結交無真本領的人賺錢,而有本領無真本領的工匠卻過著悲慘的生活,讓工匠們心寒! 更可笑的是,師父并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徒弟卻是,因為師父只專心做事,而徒弟卻很健談、善于演戲、懂關系。
對高手的批評更是混亂,官方高手、老板高手比比皆是。 如果他們拍不出作品,他們就購買別人的好作品并評判他們的獎項和大師。 當他被評為國家大師,名聲大噪之后,他就開始了某種“傳承工程”,帶著普通人一起去。 好的作品都成了他的作品,賣出了天價。
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他從小就當工匠,手藝水平很高。 然而,在他被評為“國家大師”之后,他幾乎停止了創作。 他純粹是一個老板。 他手下有一批人,他們的作品都簽有他的名字。 有的干脆購買成品,然后貼上自己的名字,包裝起來出售,也正是這個“稱號”才賣到天價。 因為不懂藝術,所以有很多人只顧名譽,附庸風雅。
傳承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和傳播者,掌握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和精湛技藝。 它們是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生不息、世代相傳最重要的載體。 問題是,現在很多傳承人,別說技藝高超,也只是“途中出家的和尚”,只能念幾句阿彌陀佛。 至于“功德”,那是很膚淺的。
國家實施非遺工程的目的是為了鼓勵藝術家弘揚工匠精神,防止瀕臨失傳的藝術得以傳承,讓民間藝術蓬勃發展、后繼有人。 但當今浮躁的經濟社會,制造了太多荒唐的事情,助長了邪靈和腐敗的滋生,敗壞了社會風氣。
他們用巧名、用欺騙、用不擇手段,讓這個時代陷入了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盜取名聲的尷尬境地。
張漢文先生表示,在國家大力投入倡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時代。 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退化了。 非遺工匠的能力并沒有增加多少,但脾氣卻明顯增加了。 傳承人的收入增加了,但傳承人實際創作的作品卻越來越少。 國家的支持和輸血助長了工匠的貪婪。 繼承者們對社會規則的無知,演變成了狂妄的性格和畸形的金錢欲。
我同意這個觀點。 他說的很現實。 有些工匠自稱傳承人,被認定為大師后,竟然如此囂張。 其實并不是他們的藝術水平出眾,而是他們賺的錢越多,就越讓人刮目相看。 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師傅。 “八規”之前,由于他善于與官員搞關系,又是“國師”,作品售價數萬、數十萬。 他賣瓜,說他的作品是當今這個領域最好的。 但當我問他,他的作品有何過人之處? 他說不出來。 事實上,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對前人作品的模仿。 他們沒有個性,也不太有藝術氣質。 “八項規定”之后,幾乎賣不出去。
張漢文先生還表示,如今所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已經成為演員、商人,甚至政協委員、人大代表、行業協會領導等。 每天的工作變成了為來訪的官員表演、在媒體面前表演。 有很多人的技能長期被忽視。
這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喬戈說:“真正的作家是孤獨的。他生來就有孤獨,所以他選擇了這樣一條冰冷的寫作道路。因為真正的思想家是孤獨的。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作家只能產生創作的源泉在孤獨中,在孤獨中書寫如神,在孤獨中觸及靈魂,在孤獨中觸及思想。作家都是孤獨的靈魂,但這個靈魂因文字而變得如此豐富和深刻。 ”
事實上,對于工匠來說,他們也需要忍受孤獨和隔離。 那些追求名利、注重性能的浮躁工匠,很難創作出具有收藏價值的杰作。 我曾經告誡過很多收藏家,購買大師的作品時,一定要對大師有所了解。 不要被他的頭銜蒙蔽了雙眼。 他從小就這樣做嗎? 他的才華、文化素養、道德品質如何? 我一再告誡他們,最好不要買大師老板、大師官員的作品。 時間和空間將是最好的考驗。 從此以后,他們的作品就都是垃圾了。
現在選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師和傳承人就像中彩票一樣。 有報道稱,被認定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需要花費數千萬美元。 有些人愿意破產只是為了得到認可。 從市級高手到省級、國家級,就像吸了鴉片一樣無法戒掉。 上癮的原因就是一個“利”字! 為了追求名利,各種名字各異的“高手”紛紛涌現,數不勝數。
自從徐愛民擔任景德鎮市委書記以來,藝術家們就瘋狂地愛上了這種“鴉片”,涌現出不少藝術家。 民間有“師傅多于下崗工人”的說法。 一不小心,去公廁時可能會遇到幾個不同級別的“高手”。 作為市委書記的徐愛民還被授予“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 喬戈多年前就批評過他工作不做好。
景德鎮由此成為貪污賄賂的集散地。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美術評論家侯湘湘指出:在全國各級各種巧妙冠名“大師”的影響下,不僅有真假難辨的“大師”滿天飛”的同時,也有“大師”整體文化含量急劇下降。 隨著中國幾千年文化史上“大師”所積累的深厚文化歷史內涵即將被淡化,“大師”曾經擁有的崇高而神圣的本質也即將消失。 這無疑是一場“文化歷史災難”。 如果中國工藝美術界不能遏制邪路、改正邪路,“大師”很可能會變得和“小姐”一樣。 當它極其優雅、高貴的內涵被逐漸侵蝕時,用不了多久,它就會成為一個被所有人鄙視和不屑的負面詞匯。 時間已經不遠了。 屆時,“大師”的掘墓人必定是中國工藝美術行業本身。 當然,不同的是,“小姐”的質變是在完全非官方的過程中實現的,而“大師”的轉變則有非常明顯的官方助推因素。
他還表示,“大師”的迅速泛濫和嚴重惡化,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顛覆和破壞,也是對一些真正具備“大師”氣質的工藝美術人的嚴重污點,也嚴重打擊了中國的工藝美術行業。 日后危害嚴重。
既然選拔大師是“文化史上的災難”,是腐敗的溫床,是社會道德的嚴重敗壞,為什么不停止選拔呢?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選活動已暫停,其他諸如受到亂批的“中國工藝藝術大師”評選也應停止。
關鍵詞:
請選擇您閱讀本文時的感受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