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寺庫開始由盈轉虧。 財報顯示,寺庫2020年凈利潤1萬元,同比下降; 2021年上半年繼續虧損,凈利潤1萬元。
更致命的是,平臺用戶也損失慘重。
事實上,從2020年開始,寺庫新增活躍客戶明顯放緩,用戶天花板凸顯。 2021年,用戶開始大規模流失。 公司財報顯示,寺庫2021年上半年活躍客戶數較去年同期為1000萬。 2021年上半年的訂單總數也較去年同期的1000萬份大幅下降。
用戶流失、收入下降、持續虧損以及負面信息都表明天普圖書館陷入了商業困境。
(二)
看似高端的生意,其實并不是一條好賽道。
2010年是國內奢侈品電商起飛的一年。 當時,市場上充斥著貓步網、尚品網、獨家網、品聚網等數十家奢侈品電商平臺。 但如今,這些曾經的奢侈品電商玩家都已經結束了,奢侈品電商或許并不是一門好生意。
1、奢侈品牌獲得核心領導地位
作為奢侈品行業的垂直電商,寺庫實際上更多是被奢侈品牌掌控的。
奢侈品本身就強調夢想的價值。 只有稀缺性、神秘性和門檻才能給奢侈品帶來高溢價。 因此,奢侈品牌自然不會通過降價或多渠道銷售來降低自身價值。
這使得天普圖書館這樣的電商平臺很難獲得奢侈品牌的授權。 寺廟圖書館只能通過水貨商進貨,利潤其實比較微薄。
此外,寺庫更深層次的痛點在于,自有平臺上通過第三方供應商銷售的奢侈品往往存在產品款式不全、信息真假難辨、售后服務難等問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只要奢侈品牌授權問題不解決,寺廟圖書館商業模式的痛點就很難解決。 奢侈品牌通常不愿意通過授權來降低品牌價值,因此這成為了一個難以調和的矛盾。
2、企業自身發展困難
奢侈品是頻率低、客單價高的特殊商品。 對于奢侈品的主流消費者來說,他們仍然追求愉悅的購物過程和尊貴的服務,而這正是電商模式所欠缺的。
在本已不大的“蛋糕”中,線下門店依然是主力軍。 近年來,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巨頭也開始關注奢侈品市場,這也對寺庫產生了強烈影響。 寺庫的存在感不斷被削弱。
寺庫可能是行業中的幸運者,但奢侈品垂直電商公司很難達到一定規模。
或許正如劉先生幾年前所說:垂直電商,只有垂直品牌才能生存。 有價值的不是它的電商平臺,而是品牌。
(三)
嘗試轉型,但標簽仍難撕
事實上,寺庫很早就意識到自身商業模式的局限性,因此一直在探索轉型。
2015年,寺庫開始刻意淡化“奢侈品電商”概念,嘗試轉型為“線上線下精品生活方式平臺”,專業服務高端人群。
2018年,在成立十周年之際,寺庫表示開始從奢侈品電商向精品生活平臺轉型,業務涵蓋寺庫商務、寺庫金融、寺庫智慧、寺庫社區四大板塊。
為此,寺庫探索了美容、家居、旅游、汽車租賃,甚至生鮮、生活用品等領域。
但財報顯示,奢侈品銷售仍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寺庫仍難以撕下奢侈品電商的標簽。
對于寺廟圖書館來說,布局多樣化,以探索更多的成長空間,并沒有什么錯。 然而,這些新業務已經進入紅海市場。 寺廟圖書館顯然競爭力不夠,自然收效甚微。
2020年,寺庫開始主打直播,但很快就經歷了大翻盤。 2020年6月,快手寺庫專場宣稱營業額破億,但經調查發現,實際銷售額只有912萬多元。 數據造假嚴重,最終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0萬元。
2020年底,寺庫斥巨資在北京三里屯打造了豪華直播基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可容納300余位主播同時在線直播。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