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彌勒佛(彌勒佛石雕像 石雕佛像彌勒佛 彌勒佛雕塑)——九龍星石材
石雕佛像彌勒佛的形象為菩薩相,表現的是彌勒上生兜率天宮為諸天說法的形象。其特點為彌勒身著菩薩裝,雙**叉而坐,后以左腳下垂,右腿曲屈,右手扶臉頰,稱作“半跏思維像”此為彌勒菩薩在兜率天等待下生的情景。大肚彌勒佛石雕圖片體態肥胖大腹便便,常常錫杖上掛著布袋游方化緣。故稱"布袋和尚"。
石雕佛像彌勒佛強調要大度能容,不要計較人世間的是非憎愛,要“寬卻肚皮”、“豁開心地”,只要肚量大、心胸寬,遇到冤家也能與之和平相處,甚至還能由此悟道成佛,證得六度。 后人以契此為原型,又加上了笑口常開的特征,從而形成矮身大肚、蹙鼻笑口的典型的彌勒佛的形象;也有光頭現比丘相,雙耳垂肩,臉上滿面笑容,笑口大張。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個按著一個大口袋,一手持著一串佛珠,樂呵呵地看著人們的大肚彌勒佛像。 人們往往受他那坦蕩的笑容感染而忘卻自身的煩惱,大肚彌勒佛石雕像圖片令人一見就有皆大歡喜的感覺,深受世人喜歡,以后“大肚彌勒佛石雕”的這一布置就成了寺廟的定制。
佛教寺院的天王殿內,都供奉有彌勒菩薩的坐像。彌勒佛雕塑展示給人的是慈顏常笑,大肚能容的形象。凡是到寺院朝拜的信徒,見到石雕彌勒佛樂呵呵的形象后,都會心生歡喜。佛教寺院之所以將彌勒菩薩置于寺院的**層殿堂中,有其特殊的含義。
彌勒佛石雕像作為諸佛菩薩的形象代表,他的形象不只是讓我們能夠對其產生恭敬之心。更重要的是,他還象征著慈悲、忍辱、寬容和樂觀的深刻涵義。從彌勒菩薩的法相中,我們不僅能夠得到彌勒象征意義的啟迪,而且還能夠培養自己慈悲、忍辱、寬容與樂觀的品格,從而成為一個品格高尚,受人歡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