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即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鹐沙(Ksitigarbha)。據《地藏十輪經》講,由于此菩薩“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王。6米高石雕地藏王菩薩樣式請欣賞圖片。
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薩形象很有特點,一般菩薩為頭戴寶冠、身披天衣、瓔珞裝飾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薩則多為光頭或是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錫杖,一手持蓮花,或是手持幡幢、寶珠等。
據《地藏菩薩儀軌》、《地藏菩薩十輪經》等記,由于地藏菩薩在無佛的“五濁惡世”(即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濟渡眾生,為了讓眾生能深信因果,皈依三寶,所以顯示出家僧人相。
「地藏王」是佛教的稱呼,因為佛家認為「地藏王菩薩」從「釋尊(即釋迦牟尼佛)」寂滅后到「彌勒佛」出世這中間,化導無佛世界的眾生;祂在忉立天附屬于「釋尊」,受「釋尊」的接引,去普度六道的眾生;祂發大誓愿,出于無佛之世,引導在五濁之世的迷界眾生;「地藏王菩薩」較其他諸菩薩誓愿深重,祂與閻浮提有大因緣,專施給人生的幸福和佛道的圓成,是誓愿的代表菩薩;也就是說,「地藏王菩薩」的「大愿」:「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不達目的,決不中止。又「地藏十輪經」說:「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也許這就是佛家稱「地藏」的由來吧!臺灣民間,又認為「地藏」乃閻羅王的化身,管轄冥界,所以信仰特別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