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石牌坊廠家制作的江西農村牌坊群及江西祠堂牌坊大門基本保持了明清時期古村落建筑格局,石牌坊材料和工藝特點等方面保留了江西牌坊歷史原狀,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其碑刻題記記載的建筑歷史和物質遺存可以相互印證。江西農村牌坊群歷經多個朝代,整修不斷,保存了不同時代的建筑風格和藝術特點,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科甲功名石牌坊
多為旌表科舉金榜題名者而立。如:安徽歙縣桂林鎮芳塘村的“金殿傳臚”石牌坊、廣西桂林清代貢院里的“三元及第"石牌坊、“狀元及第”石牌坊等。

祠堂的石牌樓大門相比民居的會更加的高俊挺拔,一般為三間四柱式,為了增加祠堂大門的氣勢,會在門牌樓的兩側各加筑一道四十五度斜角的矮墻。因形似八字,所以被稱為“八字門”。石牌樓大門是用材料做成四柱三開間五座屋頂形式的牌樓,總體上完全照木結構形式,立柱上架橫梁,梁柱相交處有露出的梁頭,梁下有雀替,梁枋之上有斗拱支撐的屋檐,屋頂上仰覆瓦、正脊、正吻都齊全,而且在幾乎所有的部件上都用石雕作裝飾。現在的祠堂石牌樓裝飾的內容從龍、鳳、魚、植物花草到琴棋書畫,還有萬字紋、回紋、雕工很細。

但是無論匾額的形式是如何的多樣性,匾額題詞都是有嚴格要求的,即使不是社會的名門望族,也是有著很深造詣的書法世家,否則是沒有資格為牌樓的匾額題字的,所以官式牌樓的每塊匾額都堪稱是書法藝術品。
一般的房屋建筑都是坐北朝南、四平八穩,相比之下,北方的古牌樓卻是個單薄的單體建筑,大多是向兩邊擴展而不是向上擴展,其平面形式也都是“一”字型,牌樓的左右兩邊沒有支撐物,石材建造的牌樓自身的重量又較重,北方的風荷載很大時,牌樓極不易出現晃動,穩定性極好。另一方面石材料經受得起室外環境侵蝕,尤其與地面直接接觸的立柱底部,因此,工匠們就想到用花崗巖石制成夾桿石用來包裹住牌樓立柱的柱腳,使得柱腳不受侵害的同時還能增加穩定性以抵抗北方的風沙,北京地區現存的古牌樓都有夾桿石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