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中國民俗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農村牌坊和石牌樓文化便是其中較為特殊的種。正如金其楨所言石牌坊和石牌樓這種中國特有的門洞式建筑,長久以來,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都被公認為是古老的中華文化的一個象征和標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一、我國農村石牌樓和石牌坊與中國民俗心理
追求吉祥、祥和是一種典型的中國民俗心理。先秦典籍《莊子》中首先提出了吉祥的概念,“虛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微””。在農村牌坊和村口石牌樓上雕刻吉祥圖案體現了人們對人生的美好追求和愿望,具有濃厚的現實生活氣息,但同時它的產生也離不開萬物有靈論和鬼神信仰,因此它也帶有一些神秘的宗教色彩。


廣東農村古建筑石牌坊牌樓
二、農村石牌坊和村牌樓反映出的吉祥、祥和寓意
自古以來,人們總是充滿著各種美好的向往,喜歡吉慶祥瑞、添財添福、長命富貴、多子多福、子孫滿堂等等。農村石牌坊和石牌樓在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以“福、祿、壽、喜、財”為核心的門樓牌坊吉祥文化設計主題,這樣的石牌坊牌樓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特定的表現形式。

安裝在江西農村村口大門門樓石牌坊圖片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農村牌坊經常出現的“蝙蝠”這一形象。似獸似鳥而詭異的蝙蝠,在人們的生活一直被認為是丑類的代表,但因“蝠”與“福”諧音,蝙蝠的形象在中國傳統的吉祥崇尚習俗中便成了福祉的象征。在村口牌坊牌樓上刻蝙蝠,就是人們祈福的一種形式。有頭朝下的蝙蝠,寓意“福從天降”;也有紅色的,諧音“洪福”;此外,還有“天官賜福”;表示“福到了”的“童子倒蝙蝠”;象征“五福臨門”的“五蝠”等。

安裝在河南村口牌坊門頭雕刻圖片
鄉村石牌坊本身的雕刻之外,還有掛紅習俗也是祈福的一種方式。人們在修建的石牌坊牌樓上掛紅綢或紅布,希望達到避邪求吉、消災祈福的目的。紅色從很早的時候起就是中國人心中的吉祥色,中國的尚紅習俗也由來已久。據考古發現,一萬八千年前的山頂洞人就非常喜歡在死去的同伴身.上撒紅色的礦物質。在原始社會觀念中,紅色是太陽的顏色,是血的顏色,也是火的顏色,這些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都是神圣的東西。紅色之中似乎隱藏著某種生命力,所以紅色崇拜也是自然的。

云南農村石牌坊牌樓圖片
三、農村石刻牌坊和石牌樓設計雕刻圖案體現出的對富貴生活的追求
1、石牌坊牌樓上雕刻牡丹寓意
榮耀富貴牡丹、芙蓉也是經常出現在農村石牌坊和村口石刻牌樓上的圖案。牡丹花雍容華貴、美艷絕倫,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因此被認為是富貴、吉祥的象征;芙蓉清新秀麗、雅致脫俗,是“花中君子”,此外,“芙蓉”因與“富、榮”諧音,又被賦予了富貴榮華的意義,所以世人異常喜愛。

廣州海南農村樣式的石牌坊
2、石牌坊牌樓上雕刻鯉魚的寓意
我國農村牌坊上祈求福祉的動物圖案中,恐怕非蝙蝠莫屬,而追求富貴的動物圖案與之相比,就顯得豐富多了,有魚、鹿、獅子、大象、猴子、公雞等等。
“魚”與“余”諧音,表示有余、富裕的意思,是財富的一種象征,而“鯉魚跳龍門”雕刻在進村大門樓牌坊上面,則寄托了人們希望科舉及第、飛黃騰達的強烈愿望。

云南石門樓樣式的一門牌坊、單門牌樓圖片
3、石牌坊牌樓上雕刻鹿和石獅子寓意
鹿在民間中代表祥瑞,同時又與“祿”諧音,十分符合人們追求厚祿的心理。
“獅”與“師”諧音,“象”與“相”諧音,分別表示“太師”和“丞相”,都表示對至高官位的祈求。石牌坊上雕刻石獅子有守村門的作用,雕刻鹿鶴等圖案寓意福祿長久。

海南海口村口石牌坊石牌樓圖片

江西農村單門牌坊圖片
4、石牌坊牌樓上雕刻猴子寓意
“猴”與“侯”諧音,代表著官爵;猴子捅蜂窩,意思是“封侯”; .猴子騎在馬上,旁邊一只蜜蜂,寓意“馬上封候”;猴子站著撒尿,意思是“立便封候”。公雞的“公”與“功”諧音,象征“功名”,所以“公雞打鳴”就象征“功名富貴”。

濟寧市嘉祥縣長城石雕廠制作的石門頭、大理石牌坊、石牌樓圖片
小結:通過我們長城石雕以上分析,從工藝美術的角度去分析理解濟寧市嘉祥縣石牌坊廠家石雕牌坊的雕刻藝術,研究分析嘉祥石牌坊廠家概況與制作工藝,總結出農村石牌坊和石牌樓雕刻藝術的現存價值,探討農村牌坊和村口石牌樓雕刻藝術今后的設計理念,補充完石雕牌坊設計雕刻藝術一直以來缺失的圖案,為農村石牌坊和石牌樓雕刻藝術的合理設計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研究吉祥圖案在農村石牌坊、石牌樓雕刻藝術當中的創新設計原則與方法,從而使農村石牌坊和村口石牌樓雕刻藝術的裝飾圖案在傳承的基礎上融合現代設計思想,推動石牌坊牌樓雕刻藝術這種活態手工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以期形成對農村牌坊、石牌樓雕刻藝術發展有幫助的可參考資料獻。
作者:長城石雕公司,敬業的牌坊牌樓雕刻廠家,我們專注、用心制作,追求極致........版權屬于: (http://www.shidiao136.com/paifang001/)(12301688.com)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本文來自:http://www.shidiao136.com/paifang001/archives/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