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三門五樓樣式的浙江農村石牌坊,下圖就是三間四柱五樓石牌坊,稍有側腳。總寬13.56米,總高9.76米。中門寬5.06米,中柱高5.73米,為方形花崗巖石柱,邊長為0.59米。次邊門寬2.65米,邊柱高4.725米,方形花崗巖石柱,邊長0.49米。柱下各置方形須彌座。中門抱鼓石厚0.26米,高1.28米,雙面雕刻梅蘭竹菊浮雕圖案,中門浮雕雕刻二龍戲珠,東西兩面邊門均雕刻卷草、祥云圖案,上置如意狀元斗拱四攢,上承托正樓及左右次樓, 正樓前后檐下各立鏤空雕雙龍戲珠石匾一塊,牌匾雕刻“幸福村”幾個大字。正樓屋面為歇山頂,正脊兩端為鴟魚吻飾,中心置寶瓶,翼角起翹。次樓屋脊左右兩端也為鴟魚吻飾,鏤空玲瓏脊,翼角起翹。其他橫梁浮雕還有雄獅及母子三獅搶球及祥云圖案、卷草、祥云圖案、鯉躍龍門圖案、鏤空雕仙鶴祥云圖案、鏤空雕麒麟祥云圖案等,這些吉祥圖案也表達了當地農村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農村村口石牌坊圖片
二、下圖是浙江江山的古代進士牌坊
下圖進士牌坊。坐落在距江山市城區約30公里的鳳林鎮街東端,是座二柱三樓一間跨街石牌坊,通高6.8米,橫跨3.08米,明樓和邊樓設有魚龍吻脊,柱頭置石斗.拱,小額枋兩面浮雕麒麟對舞。這座牌坊是鄉人在明弘洽十二年(499年)為紀念姜瓚中舉進士而建造的。

農村石牌樓、大理石門樓圖片
三、浙江農村亭式牌坊
社峰村畢氏四角亭式石牌坊,在永昌鎮社峰上宅村,清咸豐九年( 1859年)建。平面正方形,坐北朝南偏東12°左右,石構單檐歇山頂,樓脊兩端飾鴟魚吻,正中置寶瓶,翼角起翹,青石訛角方柱。檐下正反面各置盤龍“恩榮"立匾。通高4.64米,寬1.46米, 亭內豎有高1.65米、寬0.61米、 厚0.08米的石碑一塊,碑面右邊豎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撫浙江等處水陸水陸事務胡興仁欽命 禮部右侍郎提督浙江全省學政張錫庚",中間刻“奉上諭旌節故儒吳大業妻畢氏”,左邊刻“大清咸豐九年歲次己未八月"等文字。正面兩石柱有對聯:“冊年苦節鋟彤管,一字榮褒慰素心”。是省內唯一的四角亭式石牌坊。

廣東豪華村口石牌樓圖片樣式
四、浙江農村石牌坊現存的圖片樣式和新農村修建的石牌坊圖片樣式總結
通過上述浙江農村牌坊和現代新農村石牌坊案例以及分析,可以看出浙江現存的牌坊,在建筑形制、營造技藝、藝術風格上陡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就地域特征而言,浙北、浙東地區多莊重繁復的樓閣式牌坊,浙南如溫州地區,多簡潔穩定的沖天式牌坊,浙西地區還修建有有嵌入墻體中的“門式牌坊”。從原因上看,我們長城石雕認為有以下因素,分別是經濟因素、地理因素與區域文化影響因素。

廣東農村石牌坊
根據清代歷史學家趙翼在《陔余叢考》的“旌門法式”中所述,“旌門之式,舊最繁重...皆官為建造也。今制:應旌表者,官給銀三十兩””。可以看出,清代農村石牌坊的建造,主要是官方出資三十兩。但是其它款項則由受旌表之家自行籌措,朝廷基本上是“給銀三十兩,聽其自行建坊”。因此,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對本地牌坊的建造數量、建造規模有著重要的影響。石牌坊以物化的形態真實地反映了浙江不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在經濟、文化相對弱后的地區所建造的牌坊一般都不是很大,柱梁等所用材料也很節省,簡化,沒有過多的修飾。

廣東福建等地佛教大門石牌坊圖片樣式
以浙東南部的溫州為例,該地在明代的社會、經濟發展受到倭患的影響,建筑的發展、進化亦隨之緩慢。尤其是清初,鄭成功收復臺灣,往來于東南沿海,溫州是鄭成功活動的地區,隨著清朝廷實行遷海政策,溫州的經濟社會發展與明代相比較尚有不及,加之康熙時期福建耿精忠與清廷的戰爭也是在溫州展開的,因而溫州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較浙北平原地區低。因此溫州地區的建筑形制相對較為簡單古樸,這在溫州的古民居上也有相應體現。

石大門樣式之一石牌坊
在一些平原較發達地區農村石牌坊就比較講究,如杭嘉湖平原、寧紹平原等地,明清時期是其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一個相對輝煌時期,這些地區商賈云集,往往會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建造相對更為宏大的牌坊,規模、用料、細部構件都非常講究。

山門石牌坊
地理環境不同浙江的農村石牌坊風格裝飾也各不一樣不同的地理環境對建筑文化是有著顯著影響的。從地理角度上看,浙南溫州、麗水以及臺州南部地區,屬于甌越文化,地理位置較為偏遠,環境閉塞,與浙江北部的寧紹地區之間的交通并不便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浙江南北地區的交流與聯系。因而這些地區也存在文化上的滯后性,因此浙江南部如溫州地區的農村石牌坊建筑與浙江寧紹平原等地的農村石牌坊建筑存在了明顯差別,區域特點明顯。與浙南地區傳統的民居相似,牌坊的建筑形制也較為古樸,不重裝飾。
浙東南部地區的農村石牌坊結構相對簡單、樸素,沒有過于復雜的構件,裝飾性也較弱,這些特征的形成與山地環境息息相關。浙南一些山區土壤貧瘠,農業生產條件差,經濟發展較為落后,使得該地區缺乏建造較為復雜的牌坊的經濟基礎。無樓式牌坊形制簡單,建造起來相對較為容易,且易于保存和維護。

農村村口牌坊牌樓圖片
五、農村石牌坊和區域文化的影響
此外,從區域文化影響上講,衢州與江西、安徽地區緊鄰,而安徽、江西地區恰巧存在一定數量的門式石牌坊。此種類型的農村石牌坊雖然在浙江其他地區并沒有出現,但是在江西、安徽等地卻存在。安徽古徽州地區的一些祠堂會用門式牌坊,大門開在祠堂的正面墻上,石牌樓則緊貼在墻體表面,占據墻面的大部分,如下圖所示。建筑文化本身也是區域文化的一部分,存在著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影響。因而可以推斷,在一定的地域內,建造石牌坊的匠師們可能會相互影響,從而形成用有地方特征的建筑形制。

農村村口大門門樓石牌坊圖片
小結:浙江地區不同地方的農村石牌坊在建筑風格、形制.上都各具特點。就浙東地區而言,寧紹平原和杭嘉湖平原的石牌坊多為形制復雜的樓閣式牌坊,溫州、麗水等地的牌坊形制為較簡潔樸實的沖天式牌坊;浙西地區如衢州、金華等地,建有不同于浙江其他地區的門式牌坊。從原因上看,農村石牌坊的建筑營造在遵循其基本形制時,也會考慮本地建筑形制的主流、建筑的成本問題,同時也會受到周邊地區的影響,也正是上述的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浙江地區的牌坊形制存在地域差異。
作者:長城石雕公司,敬業的牌坊牌樓雕刻廠家,我們專注、用心制作,追求極致........版權屬于: (http://www.shidiao136.com/paifang001/)(12301688.com)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本文來自:http://www.shidiao136.com/paifang001/archives/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