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長城石雕的墓碑裝飾主題中,墓碑和圓墓石的藝術表現大致可以分為寫實風格、寫實裝飾風格和裝飾圖案風格三類。

這三類并不是相互獨立,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不同的形象會融合在墓碑中,形成統一的風格。
比較廣泛多變,如鳥花組合、蟲花組合,增強裝飾情趣。
吉祥圖案開始流行“八祥”、“八寶”、“八仙圖案”等。
這些時代的審美取向對紀念碑的裝飾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明十三陵的圣碑或圣碑,到民間墓碑和墓旁墓碑,再到傳教士的墓碑,都有世俗題材的雕刻。
寫實風格是在寫實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和人的基礎上,在寫實主義的基礎上進行夸張、概括和美化,使其具有特殊的裝飾效果和飽滿的畫面。
它的藝術構成,不受格式和規則的限制,順其自然,隨心所欲,結構清晰合理。
一般用于銘文和碑落。
人們把蛇、虎、雞、龜、鶴等當作吉祥的鳥獸,加以神化,作為美好事物的象征。
這些神可以護送人們升天,或成為天界的使者,也可以起到辟邪、保平安的作用。
在貴州貴陽、安順的墓石圖片中,龍、鳳、玄武等神是中國獨特的藝術產物。
它們是藝術產品,因為它們不存在于自然界,而是超越自然的藝術創造。
他們融合了人的理想、愿望和智慧,以現實生活中的蛇、雀、龜為現實原型,在想象中夸大,在夸張中美化。
但最終的裝飾效果是寫實的,而不是抽象的,都屬于寫實裝飾風格。
如明代《葉祥高神道碑》(天啟七年,1627 年)中方書中間刻“黃明”二字,外刻云紋二字,云紋底陽刻“S"
龍紋造型,左右,龍頭下,龍身上,真真切切的寶珠,熠熠生輝。
另一個例子是宋代的“折紀民祠碑”,碑的正面和周圍的墓室都刻有“兩龍戲珠”,兩側是獨角獸,背面略像一頭犀牛。
它的藝術表現形式類似鹿、馬甚至龍。
清代張化龍碑(宜通二年,1910 年)中,碑上墓欄內對稱的麒麟與墓園內的墓石為龍身。
順便提到的是裝飾在牌位周圍的現實人物。
將梅、蘭、竹、菊、松、桃、石榴、山茶等植物花卉,以逼真的斷枝法,鋪于墓碑、碑側、碑及四周石上。
如廣德元年(763 年)藏公神石上的山茶花像,是略圓的。
它來自自然生長的狀態,在固定的范圍內形成一個對稱的圓。
它具有獨特的效果,是唐代墓碑中罕見的風格。
《貴州墓碑》圓形墓碑制作雕刻梅花圖案,圓形墓碑浮雕石、荷花、荷葉等都比較具象。
我們做的貴陽圓墓石上的線條刻著蘭葉,像從碑的邊緣長出來,裝飾著碑的表面;
貴州的圓形墓石兩側雕刻有狗尾草和對稱的寫實植物,并用金線系在碑頂。
云、水、火等自然現象在墓石圈中也有寫實的形狀,與之對應的是云紋、水紋、火焰紋,它們在墓石裝飾中只起到襯托和補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