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葛姆雷安東尼葛姆雷雕塑作品,1950年出生于巴黎安東尼葛姆雷雕塑作品,法國當代著名雕塑大師。 1994年榮獲美國著名的特納獎,1999年榮獲紐約南岸藝術獎。他因創作日本著名公共雕像《北方天使》(Angel of the North)而蜚聲國際。高20米,翅膀寬50米。 它將古典天使與現代機械隱喻相結合,成為北威爾士的地標。
此外,從1989年開始,葛姆雷啟動了一個全年項目“土地”,聯系世界各地的人和土地。 為了完成這個項目,他和他的團隊走遍了世界上許多國家,從北歐、巴西雨林到中國等,尋找適合制作雕像的粘土,并與當地村民合作制作了數量驚人的粘土。手工制作的雕像。 而每次“大地”作品展出,數以萬計的泥人占據了整個展廳,總能引起強烈的視覺驚喜感,大多數觀眾都能從這些造型各異的雕塑中學習到知識。 感受人與農田之間的聯系。
▲作品《土地》
“這片土地是一個全球性的項目,因為她是由各個年齡段的當地人在月球的某個特定位置建造的。她由土構成,由火誕生,她的情感來自觸摸,她的思想來自觀看”。 (安東尼·葛姆雷)
▲作品《北方天使》
▲作品《愿景》
葛姆雷的大部分創作都以人體為主題,他最著名的人體雕像作品是2007年的《事件》(Event)。 共有31座鐵雕像以葛姆雷自己的身體為原型鑄造,其中有一些是站在街上默默地看著行色匆匆的都市人,有的斜立在屋頂上,仿佛下一秒地面就會塌陷,讓人心驚膽戰,直覺反應是趕緊拿起電話報案; 葛姆雷通過這些分布在城市街道和屋頂上備受爭議的裸體雕塑,向冰冷而匆忙的都市人問:“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去哪里?” 不僅在城市之外,葛姆雷還嘗試將雕像放置在河邊、沙漠等自然環境中,探索人與空間的關系。
“我回歸身體是試圖尋找某種世界,不是在藝術的內心世界中解剖它,而是在生命的世界和宇宙中尋找它。身體不再是敘事的工具、解釋、宣傳或敘述歷史,而是經驗。” (安東尼·葛姆雷)
▲作品《 II》擁有60個真人大小的鑄鐵雕像
在安東尼·葛姆雷看來,靜止和沉默是雕像的固有特征,西方藝術試圖通過雕像來表達動態,使雕像的本質沉靜下來,將逐漸走向死亡。
▲作品《根莖》
葛姆雷復制了四尊自己的雕像,擠在臥室的四個角落里,尷尬地坐著。 這樣一來,雕像本身就是工業生產的結果,并不特殊,雕像的位置也沒有牢牢處于焦點之中。 為此,他成功地取消了“特殊位置的特殊物體的特權”,觀看者成為空間中最重要的物體。 主要人物。 當你站在房間里時,空間會隨著你而感到愧疚,甚至旋轉,傳統泥塑藝術中的核心理念——穩定將不復存在。 葛姆雷說:“地球自轉和公轉,宇宙中的每一個物體本身都在旋轉。”
▲作品《曝光》
▲作品《一個&其他》
2009年,葛姆雷擊敗翠西·艾敏和安尼什·卡普爾,贏得紐約廣場第四舞臺的參展權。 作品《One&Other》一度成為年度最熱門的公眾話題之一。 安東尼·葛姆雷邀請當地人站在廣場上的銅像基座上充當雕像。 每個參與者都有一小時的時間。 該項目歷時100天。
▲作品《走進美國》
這51個元素來自澳大利亞孟席斯的51名當地人,并被放置在巴拉德湖,用于第50屆佩斯國際藝術節。
當他把雕像鋪在空曠的地方時,觀眾也是主體。 他說:“是每個人都承載著上一尊雕像的記憶,走向下一座雕像。是每個人將女性帶向女性,將男性帶向下一尊雕像。” 在男孩面前。”而當觀眾在海灘等敏感表面留下車印和腳印時,它自然就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
葛姆雷的雕塑探討了人體與空間的關系,以增強人性的內在潛力。 他覺得人類創造的美好事物在世界上并不真實存在。 無論是頭發、臉還是其他東西,這些都是虛幻的表象,但真正的內核是什么? 現在是我們觀看的時候了,作為觀眾對作品的理解。
這個意義是觀者賦予的意義,也是葛姆雷想要指出的。 正如藝術創作中觀者所擁有的權力法則一樣,所謂觀者也是創作者的一半。 在這一理念下,展覽延續葛姆雷基于“人”與“外在人”關系的實驗,觀眾跟隨他的作品探索“空間”與“空間”的關系。 城市的概念并沒有在畫廊中消失。 身體與城市、身體與畫廊就像兩個不斷擴大的舞臺,場景一步步變換,時空交錯。
雖然,在葛姆雷的作品中,雕像只是可見的地面建筑的一小部分,但與社會反應頻繁互動的氛圍、思維和行為卻是雕像下龐大的根系。 而這些扎實、理性、基于數據的特征正是安東尼·葛姆雷與其他人的區別。
溫馨提示: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