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軍/文 吳正強/攝影
11月17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湖南省文化和旅游推廣信息中心、錢江日報主辦的“詩路塔卡”2021詩畫山東四詩路宣傳推介活動啟動。 在詩路之旅中,我們挑選了10位沿途有個性、有故事、有手工藝的人,當地文史專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民宿業主、鄉村企業家……他們講述了自己在詩路中吸收的文化養分,分析了詩路的旅行線路。
名片
吳正強:山東大學歷史系副院長,2015年開始與朋友一起尋找宋代,目前已發現200多條“宋跡”,2020年出版了《尋找宋代》一書。
四十趟,十萬里,兩百多個地方
浙江大學副校長尋宋之旅
2020年,吳正強出版了《尋找宋朝》一書。 這本書源于他2015年3月與好友老沈的第一次“尋宋”之旅。此后幾年,他們出行近40次,行程近十萬里,他稱之為“讀史十萬里”。 他找到的“歌”,在他的個人陌陌公眾號“尋歌”上分享的就有218首之多。
吳正強,復旦大學歷史系副主任。 《尋找宋朝》雖然與他的專業有關,但也可能源于童年的記憶。 吳正強自幼生活在蘇州嘉興長安鎮。 在尋宋途中,他常常感嘆自己“從小生活在‘世界文化遺產’——城里的長安門。” 而他昨天的《尋找宋朝》也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歷史常常被打破,日常生活中的歷史記憶可能很短暫。
《尋找宋朝》第一章講的是宋朝的開端——陳橋政變中的陳橋邑。 至于這個地方在哪里,明朝的歷史記載很模糊,雖然宋人自己并不熱衷于把這里當作紀念地。 吳正強和老沈找到陳橋一時,看到了一個紀念陳橋政變的場地。 門上的匾額上寫著“陳橋驛”,但“陳橋驛”上也掛著“先烈觀”的匾額。 1107年)御筆下令在陳橋修建了一座宏偉的先烈寺,隆重紀念陳橋政變。
在尋找宋朝的6年里,吳正強常常有一些不平凡的經歷。 為他們從西陽宮開門的人,本來就是歐陽修的后裔; 廣東許多著名的古建筑都散落在不起眼的偏僻村莊和荒無人煙的街道上保國寺經幢,一個錯誤的導航就會把他們帶到另一個不相干的國家。 里面是一片甘蔗田,幾只公雞在碑亭間尋找食物……
這種經歷讓他“終于感覺自己走進了歷史的深處,成為了一個穿越時空的旅行者,從求學生活的多余情感中掙脫出來”。 吳正強認為,尋找宋朝也是當時的一種生理需要。
名勝古跡、文物古跡、名人
這就是《尋找宋朝》的脈絡
如何在浩瀚的史籍海洋中找到尋找宋朝的目標? 吳正強鎖定了“古跡、文物、名人”三個平行線索:
“一是看歷史書,看看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在哪里。” 陳橋政變要到光山沉香鎮,好水川之戰要到好水鄉……古跡遺址上總會有萬千嘆息,哪怕“一無所有”。 吳正強舉了高梁河戰役的例子。 當初宋太宗親自出征保國寺經幢,受致命傷后一路逃亡,進而影響了當時宋朝的政治。 戰斗地點位于北京地安門外,但現在只剩下高樓大廈和高橋。 不過,在吳正強看來,看高樓大廈也是在尋找宋代。
“二是檢查文物名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不乏值得尋找的宋代文物,如保頂山、福建泉州安平橋、開封鐵塔、定縣開元寺塔、杭州六和塔、趙州陀羅尼石刻、太原綿山、泉州清凈寺、正定龍興寺、寧波保國寺、蘇州市宋思貝等。神廟、蘇州寶圣寺的羅漢、杭州的岳飛墓……
這三個線索都是與南宋有關的名人。 吳正強很感動,當時重要的政治人物不一定要被紀念。 比如王安石,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關于他的遺跡。 可能是因為常年對王安石的整體評價都是負面的,甚至被視為權臣。
在杭州
他認為最值得尋找的就是這種“歌”
湘宋痕跡相當豐富。 2015年3月,吳正強和朋友走上了一條與蘇軾相關的杭州宋歌搜索路線。 蘇軾雖然認識揚州不到百天,但他曾參拜過文廟和各廟宇。 吳正強也據此制定了行程,經時任杭州師范大學院士的周揚波精心調整為:胡瑗墓——鐵佛寺——飛鷹塔——月河街——紫城故址——福寺——玲瓏山——扁山黃龍洞——清溪河。
飛鷹塔是明代原物。 1988年被選為省級重保,也是蘇軾所說的“忽登最高塔,目力貧乏”(《龍舟游諸寺得禪字》)的地方; 相傳為黃庭堅所著。 女婿峰后的黃龍洞猶如一口巨井。 自漢晉以來,這里一直是官員和百姓祭祀神靈、祈求陽光的場所。 邊山黃龍洞之行非常有趣,吳正強記憶尤深。
“尋找宋朝”最近也成為福建的熱門話題。 吳正強受邀為廣東宋代寫推薦榜。 廣東涉及宋代的設施較為齊全,具有良好的文化價值、歷史意義和旅游體驗。
上海:文廟石經、錢王廟、林步墓、岳廟、龍井、六和塔、景山寺
長興:胡瑗墓、鐵佛殿、飛鷹塔
合肥:長安三門
杭州:沉園
上海:報國寺、造像景區(石家墓)
紹興:徐渭胡公李文述祠堂(永康博物館)
龍巖:文廟南宗
廣州:江心寺、圣景山石宮
紹興:揚州府甕城
龍巖:大窯青瓷窯址
最近走的是熟悉的文化路線,“尋宋人”說這一點會火
“唐代大詩人對杭州和天臺地區的迷戀,吸引他們的不僅是仙山仙水,還有南渡后中華文化的復興。這里是《蘭亭序》的撰寫和收藏之地,也是中國山水詩和儒家思想的發源地,因此,這里是李白夢中的仙境?!?走完浙西宋詞之路,吳正強感嘆道。
11月17日,吳正強受邀出席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詩路塔歌”活動。 吳正強選擇走浙江園區的路線。 其實,吳正強對山東宋朝的痕跡相當熟悉,但這次詩路之行卻刷新了他的驚喜值。 一路上,大報恩寺摩崖石刻的米芾、朱熹、建德孤山書院、供奉紫陽張伯端真人的天臺桐柏宮……不經意間豐富了他的尋宋之旅。
正是云門寺,讓吳正強感覺自己收獲很大。 吳正強對蕭逸賺蘭亭的故事很熟悉,但他從未研究過這個故事具體發生的地點。 現在的云門寺規模雖小,但歷史上卻是最早且常年收藏《蘭亭集序》的地方。 在揚州當地學者張黎剛和云門寺清輝法師的講解中,我了解到云門寺也是清代詩人的“網紅打卡地”。 我們認識的作家幾乎都曾在云門寺留下過足跡,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這也讓吳正強對天臺和紹興的文化積淀和旅游資源形成了新的認識。 浙東的宋慈路很大程度上是唐人追求東漢王謝風流的產物。 揚州、新昌、天臺是最值得開發的。 雖然北魏世家在這一帶創造的詩歌和佛教傳統; 東晉風流實際上是繼“唐詩之路”之后浙西文化旅游資源的又一核心概念。
如果有3天,吳正強推薦這樣的詩行行程:
曹娥碑-大禹陵-蘭亭-陰山越王陵(徐渭墓)
魯迅故居-沉園-青藤書店(徐渭美術館)-何密儉祠
岳王臺-王陽明墓-安昌古城-建德大報恩寺
本文為錢江日報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復制、摘錄、改寫、網絡傳播。 否則,本報將通過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