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群眾也有緊迫感,希望盡快改變貧困狀況。 窮人也可以通過創業之路改變自己的現狀,但是窮人應該如何創業呢? 窮人創業有哪些途徑? 且看老農民是如何找到創業之道的。
1、能還錢——窮人的創業之道
老孫是四川宜州的一個老實農民,但他喜歡做生意,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商人。 但直到40歲,老孫才賺到足夠的資金開始自己創業。 他用這筆錢買了一輛摩托車,在廉江市做起了生意,雖然他的生意是在路邊招攬顧客。 在高州市的律師中,老孫幾乎是年紀最大的一個,也是掙錢最少的一個。
42歲時,老孫的拉客生意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用老孫自己的話說,就是“生意太小”。 立志“把生意做大做強”的老孫賣掉了摩托車,向同事借了錢,然后和兩個同事聯手。 最后,他湊了4億元,買了一輛非常破舊的中巴。 開始運營。
44歲時,老孫的生意失敗了。 此時,老孫已經破產了。 用老孫自己的話說,他“無法謀生”。 走投無路的老孫賣掉了自己的招商銀行,又借了8億元,搬到北京開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創業。
和很多從小本生意賺到第一桶金的人一樣,他們嘗試過各種生意才成功,雖然沒有積累財富,或者比創業前更窮,還欠債,但他們擁有的財富卻與創業前不一樣。沒做過生意的人---對市場的感覺和對風險的獨特理解
2、避免惡性競爭——小企業的生存之道
老孫在上海很無奈。 據說新市鞋材城海口人很多,他就搬到新市鞋材城聚一聚,賞火。 在魚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人,如果不吃魚,頭上就會有一股魚腥味。 長年走夜路的人,不用點燈也能認出橋面。 在鞋店呆了幾個月,老孫想通了一件事。 上海澄興城市的專業市場之所以繁榮,是因為與需求更大的市場相比,雖然小經營者眾多,但彼此之間不可能出現惡性競爭,大家都能在其中找到生存空間。每個細分市場。
而正如記者采訪的許多經營良好的小企業主所成功做到的那樣,這類小企業主不僅不會因為資本的弱點而主動尋求競爭,而且還極力阻止惡性競爭。 在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的空間中生存。 老孫說:專業市場是防止惡性競爭的最佳空間。
老孫在一家鞋店租了一個店面。 貨物購自上海解放南路鞋材批發市場。 一開始,哪些鞋好賣,哪些鞋賣了,一雙鞋能賺5元到20元,一般是三天。 賣出30雙鞋,節假日賣出100多雙。 一年后,老孫開始根據店里反饋的市場信息,向批發市場的廠家訂購各種款式、顏色的衣服,生意越來越紅火。 如今,老孫在上海擁有3家門店,還租用了一個鞋庫。 去年,48歲的孫計劃再開幾家鞋廠,從事連鎖經營。 因此,倉庫里已經存放了數萬雙各種款式的運動鞋。 老孫在上海買了房子,妻兒、兄弟、嫂子、侄子都跟著他來到了上海。 老孫說:與四年前相比,現在的生活感覺就像是“天上人間”。
3、為窮人做生意——窮人之道
開店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客戶群在哪里。 老孫說,他家窮,他理解窮人買東西的心理。 當他開店時,他想到的是為窮人做生意。 窮人的生意表面上很難做,但也許這才是最好的做事方式。 窮人接觸世面少,對產品質量和款式不太挑剔,喜歡追趕時尚。 買東西無非就是實惠又時尚,只要你的貨實惠又時尚,就會賣得好,所以老孫還是賣20元到50元不等的低端鞋和60元不等的中檔鞋到100元。 老孫說:進城的人,大衣、皮鞋、運動鞋、拖鞋什么的都要準備齊全。 他每年需要四到五雙鞋。 上海人那么多,鞋子就有市場。
投資回報
老孫說,鞋店20平米的店面,每月租金加上鹽、電、學費就要9000元; 如果你去鞋材批發市場以批發價購買,每次購買的鞋子數量是100雙,所以你需要做好周轉資金的規劃。 1億元,運營成本800到9億元就夠了。 只要操作做得好,三年收回成本是沒有問題的。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