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企業家。
李佳,一個非主流的00后女孩,臉上帶著叛逆的表情,喜歡去夜店。
她的微博還有“生活網CEO”的頭銜。 Ke和 Life 是李佳的初創項目。 這兩個項目都是以夜生活為主,但早已被擱置。
“如果你只付出了80%的努力,就不能說你已經盡力了。你的努力應該是120%的努力。” 談起之前創作的艱辛,李佳說,“朋友約我去參加投資人會議,我就在旁邊徘徊,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靠近門口。”
大二的時候,李佳利用實習的機會來到了《企業家》。 她的動機非常明確:認識人并尋找資源。 2012年初,她花了半年時間做市場監管,原來想做同城活動的想法被打消了,因為她發現如果抓到音樂、展會、線下朋友,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需要投入物質資源,這是不合適的。 啟動項目。
一天早上,她參加了一家夜總會舉行的開放麥克風活動。 會場很熱鬧,她靈機一動:我為什么不做一款針對“酒吧飲酒者”的產品呢?
“組織了兩次Open Mike活動后,我發現中國人不像外國人,市場很慢,即使每次都能賺錢,也無法規模化。” 李佳極力總結產品失敗的原因,“一般夜店顧客都是用‘刷臉卡’,跟老板熟悉就能拿到折扣,網上打折自然留不住顧客。”
她設計完“酒吧客”APP的UI圖紙后,迫于家人的壓力,回到美國繼續讀研究生。 不過,她并沒有放過這個項目,還請國外合作伙伴幫忙找技術人員來寫代碼。 時至2013年底,該技術仍沒有定論。 “也許合作伙伴的意見不統一,我們的團隊就會分散。” 李嘉說道。
在她看來,團隊建設比運營推廣更重要,甚至比產品本身更重要。 “合作伙伴分為三類:匯集資金、貢獻資源、貢獻力量。最重要的原則是能力互補。”她說。
去年3月,她開始著手目前的項目——“小帆船在線”,一個幫助“海歸”進行就業培訓、咨詢和緊急招聘的網站。 目前,網站已經上線,李佳計劃1個月后回國尋找投資。
創業專家如何看待80后創業者
有人說,80后沒有60后的恐懼,沒有70后的聽話,沒有90后的壓力,沒有固定思維,只為夢想而努力,只為自己和愛自己的人而活。 它非常酷并且具有感染力。
70%網友投票“如何對待80后創業者?” 由百度百家發起。 泡沫過多應該是理性的。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