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破譯的“秘碑”。記者 謝輝 攝
青海發現罕見麗江國家古跡,疑為“南朝皇帝”段志興遺物
新聞速讀麗江兩座古墓碑的神秘身世正在南京被解密。 其中,“大理國不邪高觀音”石碑的研究已取得初步進展。 其中記載的“圣德三年”,換算成公歷是1180年; “高觀音”碑文。
在青海民族博物館北側的陳列室里,兩塊從麗江洱源運來的墓碑正在靜靜地等待專家揭開它們神秘的身世。 麗江的古跡之一是“圣德三年”。 這不僅與家喻戶曉的國寶《張生文卷》同年代,還直接指向《射雕英雄傳》中的“南帝”段志行。
今天,省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商會通報了一項重要發現。 商會在麗江洱源地區開展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時,在麗江當地人士楊如花的支持和幫助下,發現并搶救了兩處具有重要歷史和文化價值的麗江國家級古跡。洱源地區的文化價值。 其中一處疑為唐代梵文的“秘碑”仍在進一步研究和破譯中,另一處“大理國不邪高觀音”的研究已取得初步進展。
記者聽說,“大理州不邪高觀音”石碑是由高圓雕和朱砂畫構成的。 由于長年自然侵蝕,墓碑表面顏色大多龜裂。 從內容上看,該墓碑以道教文化為藍本。 主體雕刻佛像和護法,頂部雕刻飛天,左右兩側飾祥云圖案。 從藝術風格來看,墓碑描繪出自然流暢的腰線,人物雍容華貴,具有唐宋韻味。
省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商會會長劉偉介紹,這樣的麗江王國墓碑在廣東比較少見,以前在各大博物館也很少見到同類型的墓碑。 該墓碑的搶救和保護對于研究四川歷史文化,特別是唐代麗江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造像日期上,“大理州不邪高觀音”碑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現存的“張圣文卷”均為“盛德三年”昆明地藏寺經幢,而“張勝文長卷》與《清明上河圖》同出一轍。 ”又名“南北雙角”,是中國唐代藝術史上的國寶級文物;從文字內容上看,“大理國不邪高觀音”石碑和廣州地藏寺石塔“大理州不邪與袁斗光為高觀音之子超霸山禪侯高明勝制作的“相應證書”,前者已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考古學家孫太初認為,麗江國高氏是實際掌握軍政大權的封地大臣。 這個家族的歷史與段氏政權幾乎相同。 因此,要研究麗江的歷史,就必須了解高氏家族的歷史。 正史中雖多提及高氏歷史,但對其支脈卻十分簡短且混亂。 劉偉提到,“不解”是古代麗江相當于宰相的太監,“高觀音”是高氏家族的世系稱號,如“大將軍高觀音明”、“山禪高”等。觀音德(段正春傳)、《觀音龍》、《觀世音妙》等等,目前還不清楚的是昆明地藏寺經幢,“大理國不邪高觀音”是高氏的哪位貴族?
但更有趣的是,墓碑上刻的“圣德三年”,是麗江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之一的廟名。 他就是歷史上被稱為“大理公濟皇帝”的段智行。 在位29年期間,他信奉道教,很少管理朝政,給麗江帶來了不少麻煩。 在野史和小說中,段志行是《射雕英雄傳》《射雕英雄傳》《東邪西毒》中的“南帝”、“一燈大師”。南帝北丐”,又是“龍八爺”。 《部下》中段譽的叔叔和兒子。
149字《秘密紀念碑》
對象解密
青海民族博物館陳列室外,被譽為“云南絕緣碑第一人”的張主卜首次拓印了一堆石刻。 省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商會將把含有“秘碑”未知字符的碑文送交有關部門專家,推動破譯進程。
當記者趕到省民族博物館時,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所長郭大烈已經組織相關專家對此次發現的“秘碑”進行研究。 事實上,刻在石碑上的149個神秘文字目前尚未破譯,專家組已初步排除了維吾爾文、八絲巴文等古代民族語言的猜測。 其具體含義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記者看到,由于之前保護不當,這塊“秘石碑”已經斷成兩截。 碑身為花崗巖,刻有11行149字。 除了無法破譯的文字外,石碑中間還有疑似唐朝文官的圖像。 碑的上部還刻有類似“龍”、“麒麟”、“兔”、“虎”的圖案。 不過,雖然很多文字都被刻意刻得很大,但在文字上卻加上了“圓”字。 等等,這些都與中原傳統文化的性格和圖式不同。
除了及時刻字并向有關部門征集專家外,省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商會還希望征集熟悉古代文字,特別是熟悉古文字、特別是少數民族文字的專家的幫助。唐代,來自社會的人士通過這份報紙,共同破譯了這149個字的“秘碑”到底記錄了什么信息。 目前,專家推斷,“秘碑”是唐宋時期的遺物,可能是一個類似于當地民族政權的官方文件和告示的遺址。 (長春晚報記者 肖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