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多年前的回憶錄,所以不算新聞。 然而,講述并出版這段與億萬富翁潘石屹有關的回憶,澄清“富人富而窮人窮的原因”,對讀者有很大的啟發(fā)!
講述這本回憶錄的是一位名叫李勇的農(nóng)民工。 21年前,他與潘石屹在北京南頭關口相戀。 他們跑遍上海、廣東,一起撿青磚,一起搬運預制板,一起吃盒飯,一起喝一瓶礦泉水。 一對患難與共的“患難之交”。
不過,現(xiàn)在李勇還在四處奔波工作,而潘石屹則以300萬元出任SOHO中國有限公司監(jiān)事會主席、聯(lián)席總裁。 為什么他們的命運和人生道路有這么大的差距? 他們的故事能教會我們什么? 讓我們來看看這位農(nóng)民工的回憶與反思??,從中尋找答案吧!
上海兩個“盲流”南頭邊檢站不期而遇
李勇是云南省昭通市富縣劉家鎮(zhèn)人,中學文化。 1987年2月,21歲的他來到北京打工,但一直沒有找到即將到來的工作。 7月底的三天里,他抱著碰碰運氣的想法來到北京南頭邊檢站。 他想去北京打工,但沒有邊防證無法過境。
沒想到,在這里他遇到了一個同樣沒有邊防證卻想去北京的年輕人,兩人從此成了患難與共的鐵哥們。 當時是上午 11 點。 當李勇在南頭關徘徊的時候,一個和他年紀相仿的男子突然拉著他的手說道:“你想去北京嗎?我們找一個熟悉這里的人帶我們?nèi)グ桑 ? ”
不久之后,他們找到了一個專門做這些事情的人。 每人交了50元錢后,在該人的指揮下,他們從鐵絲網(wǎng)下的一個洞里爬了過去。
李勇傷心欲絕,花了50塊錢,他的同伴卻深吸了兩口氣,興奮地喊道:“深圳,我潘石屹來了!”
經(jīng)過邊防站后,兩人就開始聊天。
李勇得知,同路人是比他大兩歲的潘石屹,四川漢中人,離開上海石油部管道局經(jīng)濟變遷研究室來到廣州!
李勇驚訝地說:“你為什么辭去好工作來北京?這不是折騰嗎?”
潘石屹淡淡地說:“深圳發(fā)展這么快,我們一定會闖出更美好的世界!”
他們越聊越熟,很快就互稱兄弟了。 李勇和潘石屹來到上海龍華鎮(zhèn)。 晚上,他們到處找工作,下午,又擠進3元一晚的賓館。 然而,他們走遍了羅湖鎮(zhèn),卻沒有找到工作。 一個多星期后,三人翻遍了口袋,只剩下5塊錢了。
李勇失望地說:“那可怎么辦?我今天會餓的!”
潘石屹看著桌上的五塊錢,大大咧咧地說:“我們不是沒有力氣嗎?今天就去努力吧,暫時解決生存問題!”
第二天,他們在龍華鎮(zhèn)一處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撿磚的工作,每晚10元; 如果白天加班,每小時工資為1元。
李勇算了算,心滿意足地說:“潘哥,我們在這里工作久一點,一個月能掙三百多塊錢!”
但潘石屹卻說:“還是先從這里做起吧,解決了肚子的問題,再想別的辦法。”
潘石屹以前從來沒有干過粗活,第三天肩膀就流血了……讓李勇沒想到的是,潘石屹很快就適應了這些艱苦的生活。
而三天的工作結(jié)束后,當李勇準備休息的時候,潘石屹給了包工頭30塊錢,帶著李勇去了街邊的一家書店。 他一下子買了三本經(jīng)濟學的書,結(jié)果李勇買了。 童話小說《白發(fā)魔女傳》。
回到工地后,李勇看到潘石屹也在饒有興致地看經(jīng)濟書籍,不禁好奇地問道:“潘哥,這本書是什么意思?你為什么讀得這么好?”踴躍?”
潘石屹笑道:“我讀書是為了學習,你讀書是為了消磨時間!”
三人在工地干了一個月,每人拿到350元工資。
潘石屹對李勇說:“兄弟,我們現(xiàn)在有了一些錢,我們出去尋找更好的機會吧!”
李勇覺得今年能賺300多塊錢已經(jīng)很不錯了,無奈地說:“我們留在這里把項目做完吧,一年能省幾千塊錢!”
潘石屹卻說道:“兄弟,只要我們找到更好的機會,別說幾千塊錢,就是幾個億,都不值一提!”
1987年11月,他們終于被聘為北京市福田區(qū)德力西商貿(mào)公司的銷售人員。 公司主要銷售電話機,月薪200元,另加按業(yè)績提成。 然而,由于兩人不懂閩南語,而且他們的普通話也帶有濃重的當?shù)胤窖裕噪m然很努力,但表現(xiàn)卻并不好。 有一次,兩個人來一家公司推銷,說了好幾遍,都聽不懂。
對方惱怒道:“你不會說普通話,鬧什么?滾出去!”
李勇臉一紅,背著手機準備離開,潘石屹卻示意他稍等,然后拿出紙筆,飛快地寫道:我們是賣手機的,不是賣普通話的,我們的普通話說得不太好。 ,不過手機質(zhì)量還是不錯的。
對方看了一眼紙條,點頭道:“嗯,你說的有道理,我們來看看產(chǎn)品吧!” 后來對方居然一下子就買了5部電話。
第一個月,兩人只賣出了20部電話,蒂西安一毛錢都沒有。 李勇批評道:“以前我一個月能掙300多元,錢那么穩(wěn)定,但現(xiàn)在,唉……”
潘石屹不以為意,說道:“睜開眼睛,在工地上努力干活,一晚上能賺十多塊錢。” 你滿意嗎? 只要找到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一晚上就可以賺10多元,賺個億。 難怪!”
李勇雖然覺得潘石屹的說法有些異想天開,但還是被感染了,最終還是置身事外。 兩人果然立刻打開了局面,每月收入漲到了500多元。 潘石屹也因為想法多而被提升為業(yè)務總監(jiān)。 但李勇萬萬沒想到,潘石屹依然不安和不滿。
一連三天,潘石屹興奮地對他說:“兄弟,報紙上說江西建省了,成為我國最大的經(jīng)濟特區(qū),我們一起去廣東吧!”
李勇一愣,皺眉道:“潘哥,你就留在這里吧!你去云南,不知道住在哪里,一個月能掙五六百塊錢嗎?”
但潘石屹卻說:“放心吧,廣東剛剛建省,機會很多,走吧,不會出錯的!”
在潘石屹的勸說下,1988年5月底,三人各帶著1000多元的積蓄趕到昆明。 我討厭“龐哥”,他不僅折騰還愛折騰。 然而,他們在福州住了半個月,仍然不知道該做什么。
李勇抱怨道:“潘哥,你就是喜歡胡鬧,在北京,你已經(jīng)是導演了,但你不滿足,所以你來廣東,現(xiàn)在找不到工作……”
潘石屹只好開導他:“兄弟,你不需要很多機會,一個就能改變我們的困境,慢慢等吧!”
兩個月過去了,他們依然沒有找到好的機會。 眼看著自己帶來的錢又要花掉,李勇很著急。 看到潘石屹每天都要買報紙看,他又開始抱怨:“我們沒錢買菜,你還看報紙?看報紙能賺錢嗎?”
但潘石屹卻說:“我們不怕苦,有什么好怕的?沒錢喝水,就去做苦力吧!”
8月26日上午,李勇和潘石屹仍然找不到出路,手里只有6元錢。 潘石屹拿了5塊錢買了一份盒飯。 三人吃完盒飯,繼續(xù)頂著陽光走在大街上找工作,渴得喉嚨著火。 潘石屹拿了最后的1塊錢,買了一瓶礦泉水,說道:“哥,喝一兩杯吧,我好渴!” 左邊。
潘石屹擦了擦鼻子,提議道:“這里那里都有窯廠,我們?nèi)ゲ墒瘓龈苫畎桑 ?當晚,他們來到福州市東營鎮(zhèn)一家鞋廠找工作。
窯廠王姓老板對他們說:“你們穿得整整齊齊,不像是在燒磚的,走吧!”
見自己連努力的機會都不給,李勇急得都快哭了。
潘石屹卻卷起褲腳,站在黃泥里,對王老板說道:“我看起來像是在做磚吧?你放心,只要我們來了窯廠,我們就不比別人差!”
老板很感興趣并收養(yǎng)了他們。 采石場建在山上,沒有電,只能靠煤油燈照明。 開挖、拌泥、清除坯料、砌山墻等全部由人力完成。 三天后,他不僅臉上、身上沾滿了泥,連四肢都麻木了。
李勇很懊悔,說道:“潘哥,你在上海的時候,安穩(wěn)輕松,賺了很多錢,現(xiàn)在也還好,這份工作又臟又累,你可以了。”賺不了多少錢……”
潘石屹依然大大方方的說道:“兄弟,世間哪有一帆風順的?我根本就沒有做任何努力,也沒有怪罪,你還怪什么?休息吧!”
潘石屹雖然還在硬扛,但明顯已經(jīng)軟弱了。 李勇見他實在受不了了,就勸他少做點,一會兒再幫幫他。
沒想到潘石屹卻說道:“再這樣下去實在是不行了,我明天就去跟老板談談。”
李勇疑惑地問道:“我們才剛來這里,能聊什么?”
潘石屹笑道:“我現(xiàn)在不告訴你,你今天跟著我就知道了!”
第二天,潘石屹打電話給李勇一起找到王老板,他向老板一一建議:把水引到采石場,提高工作效率; 洪水季節(jié)搭個雨棚燒磚……
最后他說道:“老板,我這輩子都不會在這里工作了,如果你相信我,就讓我?guī)湍愎芾磉@個煤廠吧,第一個月的工資暫發(fā)200元,保證比今天的煤廠好多了。” 好處就好多了! 一個月后,我就心甘情愿地請你每月給我500塊錢! 如果你不相信我,就算我不說!”
王老板聞言,說道:“我考慮一下,明天給你答復!”
告別王老板后,李勇說道:“潘哥,你膽子真大,剛見到老板,你就向他提出,你想當廠長……”
潘石屹說:“如果他同意,我想我可以處理好;如果他不同意,我也不會失去什么。但如果你不嘗試,你怎么知道呢?”
第二天,王老板約潘石屹和李勇一起喝水,說有事要商量。 飯桌上,王老板說潘石屹說得對,同意讓他擔任窯廠廠長。 就這樣,潘石屹剛到采石場二十多天,一下子就當上了廠長。
李勇贊嘆道:“潘哥,你膽子真大,一心想當廠長,你也做到了。”
潘石屹當上窯廠廠長后,立即開始轉(zhuǎn)變管理:花幾百元買水管,把山上的水引到采石場和泥漿里;花幾百元買水管,把水從山上引到采石場和泥漿里;用錢買了水管,把水從山上引到采石場和泥漿里;把水從山上引到采石場。 他還買了一臺大型發(fā)電機,方便夜間照明和加班……這樣,效率提高了很多,每晚的生產(chǎn)量也增加了很多。
潘石屹把窯廠管理得很好,第二個月老板就把工資提高到每月500元,三個月后又提高到800元。
幾年后他如何成為億萬富翁
一年后,潘石屹的月薪已經(jīng)漲到了1000多元,李勇也被他提拔為20多人的導演,月收入300多元。
李勇終于松了一口氣:只要他不用操心,每個月能掙幾百塊錢,那該多好啊! 1989年10月,王老板將業(yè)務重心轉(zhuǎn)向房地產(chǎn),并打算出售窯廠。
潘石屹得知后,對李勇說道:“兄弟,我們把窯廠承包出去吧,好不好?”
李勇一聽,立刻搖了搖頭,擔憂道:“潘哥,我們才安穩(wěn)過幾天,你又要鬧事了!萬一我們欠了一身債怎么辦?”當時?”
潘石屹勸道:“你怎么總是膽怯?我們來廣東不是找機會嗎?承包窯廠是個好機會!你不做,我也做!”
李勇又不好意思拒絕,說道:“我不投資錢,我只為你做事。如果你賺的錢多了,你可以給我多發(fā)工資;如果你賠了錢,我就不算什么了。” ”。
潘石屹點頭同意。
兩人立即找到了老板,經(jīng)過一番協(xié)商,以每月8000元的價格承包了窯廠。 承包后,潘石屹把窯廠經(jīng)營得越來越紅火。 第一個月付完合同款后,他就凈利潤一萬多元,并給李勇發(fā)了1000元的工資。 很快,窯廠發(fā)展起來,員工人數(shù)從100多人減少到400多人,每月利潤2萬至3萬元,李勇的收入也增加到2000至3000元。 真是一種享受!
李勇高興得像做夢一樣。 有錢后,李勇在工作中看似認真負責,但他的生活卻突然發(fā)生了變化。 他學會了抽煙喝酒,下班后就去街邊的錄像廳看錄像。
有一次,他準備去街上看視頻,潘石屹叫住了他,說道:“兄弟,你看什么視頻?我們騎著自行車去南昌看看風景吧!”
這天,潘石屹騎著自行車,興致勃勃地在街上閑逛,陪著他的李勇卻覺得又熱又累,心里暗自責怪他:畢竟休息了三天,怎么能這樣呢?看視頻舒服啊潘哥,但是騎著自行車折騰找茬,完全是精神病啊……
后來,當潘石屹再次讓他騎自行車去逛街時,他拒絕了。
沒想到,美好的時光才剛剛開始。 1990年初,廣東通州土木工程經(jīng)歷了三年的快速發(fā)展后,房地產(chǎn)市場陷入低潮。 青磚根本賣不出去,每個月燒窯的開支就達數(shù)億元。
5月底,兩人的積蓄都花光了,但窯廠的銷量依然沒有起色。
堅持了一個多月,潘石屹不得不把所有的磚瓦都好價處理掉,勉強還清了員工的工資。 這次打壓讓李勇非常沮喪。
他坐在地上,不斷地自責:他明明知道潘石屹不會過上安定的生活,為什么還要這樣跟著他呢?
然而,潘石屹站在采石場旁邊,一一與員工告別。
當最后一名員工離開時,他痛哭流涕,但到了晚上,他卻拿著一瓶紅酒對李勇說:“哥,我們明天喝醉了,醒來后重新開始! ”
當晚,潘石屹喝了八兩滿酒,醉得第二天早上才醒來。 見李勇還在傻笑,他說道:“兄弟,別傷心,你經(jīng)歷過,失敗過,也成功過……”
但李勇想:你說得輕一點,我這次損失了一萬多塊錢,你損失了幾十萬! 誰還敢繼續(xù)跟你折騰? 當潘石屹再次提出單獨跟自己走的時候,李勇?lián)u搖頭說道:“我不想再過這些提心吊膽的日子了,我不想再和你折騰了!”
見李勇堅決不再一個人前去,潘石屹只好下定決心。
1990年8月25日,三人在破舊的窯廠里握手,互相照顧后分道揚鑣。 與潘石屹分手后,李勇到昆明的一個建筑工地打工,每月工資200多元。
1993年5月,正在建筑工地干活的李勇在大街上遇見了潘石屹。 潘石屹一見到他,就熱情地邀請他去附近的酒店喝水。 潘石屹一邊倒酒,一邊告訴李勇,他和幾個合伙人已經(jīng)抵押了500億元,以每平方米2000元的價格買了8套房子,準備高價出售賺錢。
李勇一聽,立刻說道:“潘哥,五百萬!要是賠了錢,你這輩子就完了……”潘石屹笑道:“哥,你何必害怕呢?”我?雖然我失敗了,但也是一次轟轟烈烈的失敗……”
果然,潘石屹此后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93年8月,新疆老板韓九吉前來訂購一套豪宅。 潘石屹報價為每平方米4000元。 韓九吉認為房價太高,猶豫不決。 可當有人前來洽談時,潘石屹居然開出了每平方米4100元的價格……韓九吉坐不住了,以每平方米4000元的價格買下了3棟樓。 很快,潘石屹又以每平方米6100元的價格出售了兩棟樓……
年底,他來到上海發(fā)展,創(chuàng)辦了萬通公司,生意越做越大。
李勇在廣東工作了三年。 回到家鄉(xiāng)訂婚生子后,他依然到處打工養(yǎng)家……
轉(zhuǎn)眼間,十幾年過去了,兩人的差距已經(jīng)變成了天壤之別!
2007年10月,李勇來到上海建國門外的SOHO建筑工地做一份小工作。 當他聽說SOHO的老板一直是潘石屹時,他心里突然一陣嘩然:如果他還在潘石屹身邊,他怎么還在工地打拼呢!
本來他心里有一股沖動,想要找到昔日的“龐哥”,但不知道是出于驕傲還是自尊,愧疚還是壓抑,他猶豫了一次又一次,最終沒有去看《龐哥》。
2008年新年過后,李勇來到北京的一個建筑工地打工。 與擁有300萬元的潘石屹的友誼,是他只能在工作中回憶的。
18年,潘石屹可以成為萬眾矚目的億萬富翁,李勇也可以被困在工地上干活。
在接受專訪時,李詠感嘆道:“以前我覺得潘石屹的成功是一個巧合,但現(xiàn)在我不這么認為了。因為每次在人生的岔路口,我只想平安無事。” ,而且我很滿足,知道第二天要做什么,什么樣的工作,擔心失去所有現(xiàn)有的。以前,我以為潘石屹每次都在折騰,雖然他每次折騰,起點更高,最后成為了百億富翁!這就是我和他的區(qū)別!”
李勇的反省確實有道理。 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窮人貪圖安逸。 只要能吃到包子,他們就不會奢侈地要面包!
而潘石屹的成功,與他的“折騰能力”息息相關。 因為,只要你勇于奮斗,永不滿足于現(xiàn)狀,你就能贏得機遇,就能不斷抓住人生更高的新起點,取得新的成功!
這樣的生活看似充滿波折,一波三折,卻對應了“無限風光在險峰”這句詩,歷經(jīng)磨練的人生才能綻放光芒! 難道李勇和潘石屹的人生差距就不能這么大嗎?
年輕人要敢于勇敢行動,即使失敗,也要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 挫折越多,未來的成功就越大。 你必須相信你未來會成功,同時你也必須因此而采取行動!
186信息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