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圖像對于生活的意義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雖然它不像“食色”那樣與人類直接的生存繁衍相關,但沒有圖像的生命是多么黯然失色。 在現代社會,攝影的發明和廣泛應用對于豐富我們的視覺形象發揮了關鍵作用。
早在攝影術發明20年后(18世紀中葉),美國攝影師威廉·萊克·普萊斯就寫道:攝影已經在很多方面得到了進步,并將繼續提高人類的知識和歡樂。 攝影以其獨特的方式讓我們觀察到月球的大概面貌,從赤道到南北兩極,讓我們了解月球上的村民,從瘦弱的努比亞人到苗條的愛斯基摩人,讓我們熟悉起來。有了月球上的屬性,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另外,比如城市的面貌、山川的輪廓等等,通過攝影都可以一目了然。
據報道,我們還可以發現一些其他東西:已經過去但尚未被遺忘的歷史,以及以前存在且今天仍然保存在照片中的人和地方。 攝影為我們提供了步入時間隧道、觀看暴風雨發生的可能性,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經常用“化瞬間為永恒”來比喻攝影的表達方式。 每一張照片都像是時間隧道中的一個車站,我們可以在這里上下車,走進過去,也可以回到未來。
攝影的這一特性令無數愛好者著迷。 然而,自其誕生以來,關于攝影是否屬于藝術的爭論就從未停止過。 攝影在藝術殿堂之外一度受到敵視。 當攝影勉強擠進藝術界大門時,她還是藝術界心照不宣的“二等公民”。 近年來,隨著攝影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攝影表現方式的多樣化,藝術界和收藏家也開始以新的眼光看待攝影。 二六年前,英國專業攝??影畫廊屈指可數,大多數傳統畫廊拒絕展示攝影作品。 相反,如今不僅專業攝影畫廊隨處可見,大多數傳統畫廊也定期舉辦攝影展。 近年來,海外錄像藝術的投資和收藏達到了高潮。 2005年至2006年,倫敦佳士得錄像藝術交易額從4300萬歐元增長到6500萬歐元,年增長率達40%。 2006年2月14日,日本著名攝影師愛德華·史泰欽的作品《池塘月光》在佳士得拍賣會上以293萬歐元成交,創造了攝影拍賣的新紀錄。 該作品最初的銷售記錄僅為75英鎊。 這樣的市場形勢導致美國很多博物館都增設了攝影部門,而那些已經設有攝影部門的博物館也減少了攝影作品的收藏。 現代藝術博物館攝影經理彼得·加拉斯兩年前就強調,攝影是目前“最熱門的媒介”。
中國攝影收藏市場的發展必然會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和阻礙。 倫敦佳士得現當代藝術研究專家馬歇爾·韋格曼強調:“國際藝術市場對藝術攝影的熱情是中國當代藝術攝影在海外流行的保證。 這個大市場就像一個溫室。 ,提供最基本的客戶和市場支持,保障新興的中國當代藝術攝影市場的健康成長。”
在國外,具有歷史文獻價值的照片最先受到國人的關注。 中國第一代攝影家的作品和罕見的歷史老照片成為拍賣市場的“寵兒”。 郎敬山就是其中的代表。 2005年,臺灣佳士得郎景山的《湖山路虎》以78萬港元成交,成為當年最高價的攝影作品,徹底點燃了人們對具有東方神韻的老照片的熱情。 其次,一批出生于20世紀中葉活躍于樂壇的人士與國際攝影界有著密切的聯系。 他們記錄當代人文生活、反映中國歷史發展進程、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紀實作品具有原創性。 原汁原味,帶著時代氣息,也吸引著海內外收藏家的目光。 例如,1951年出生的攝影家謝海龍,在2006年華辰秋季拍賣會上以30.8億元人民幣拍出1991年的成名作品《希望工程-大嘴》。 此后,觀念攝影也趁著中國當代藝術席卷全球的熱浪而蓬勃發展。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06年倫敦佳士得推出的王慶松的《跟我來》,以31.84萬美元的高價易手。 因此,從明清時期的老照片,到雜七雜八記錄新中國改革開放的攝影作品,再到以當代藝術觀念為主的觀念作品,越來越受到愛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睞。
在大環境醞釀已久的情況下,2006年11月23日,華辰拍賣公司在上海舉辦了一場對中國攝影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影像藝術專場拍賣會。 本次拍賣成交額245.6億元,成交率達61%,宣告了中國攝影收藏二級市場的誕生。 2007年春末夏初,三大拍賣公司紛紛迅速推出專場視頻拍賣。 他們是中國嘉德、誠軒和華辰。 嘉德更關注當代知性攝影,推出84件拍品,成交率85.71%,總價值633億元; 誠軒極力征集中國百年攝影藝術發展過程中重要攝影家的代表作品,37件拍品成交率92%,成交額304億元; 華辰精選中外新聞或紀實作品192部,成交率56.80%,總價值近350億元。 其他拍賣公司雖然沒有將攝影單獨列為專場拍賣的一個類別,但或多或??少地將視頻拍賣納入當代藝術的類別中。 不到三年,中國影像藝術品拍賣騰飛!
那么,在收藏攝影作品時,有什么基本的注意事項嗎?
首先要注重攝影作品的技術標準和質量控制。 也就是說,攝影作為一種商品,無論從技術水平還是藝術效果上,都必須與千家萬戶用簡易單反相機拍攝的即興照片有著明顯的區別。 這涉及到設備的選擇、對光線使用的重視、對暗室技術的追求,以及對復雜而漫長的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圖像缺陷的嚴格控制。
其次是攝影作品的版數和限量版問題。 如今,數碼掃描、噴墨彩色印刷等現代復制技術日益發展,版數和限量彩色印刷已成為攝影作品商業價格的命脈和支撐。 版本數量和限量彩印,以及每件限量作品的流通和成交的清晰檔案記錄,創造了數量封閉、傳遞有序、價格延伸的市場體系。
其實不僅是這兩點,對于藏家來說,最重要的是“看”。 紐約收藏家桑德拉·吉爾曼 ( ) 表示:“你必須一直觀看,直到你能夠閱讀,然后突然你會聽到質量。” 在這方面,僅僅閱讀是沒有用的,你必須不斷地尋找。 ”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