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訪了至少6家新三板垂直媒體公司。 讓我們看看他們如何前進。 這小小的垂直媒體到底蘊藏著怎樣的創業機會? 目前各大企業家的生存狀況如何? 這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殺機? 未來前景如何?
專注內容創業有出路嗎?
目前,新三板仍缺乏媒體窗口、熱門股、績優股信息。 新三板垂直媒體最明顯的創業機會就是內容創業。 獲得一定流量后,可以衍生出多種變現形式。 一些媒體人士創建了自媒體。 了解新三板、輕松三板、新三板在線的創始人均為媒體專業人士。
了解新三板、易三板的媒體形式是微信公眾號。 新三板線上更加多元化,包括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APP、雜志、俱樂部、新三板研究中心等。前述垂直媒體的創始人都告訴我,目前最重要的是才能產出好的內容。
但事實上,僅靠內容并不足以支撐整個商業模式。 當年,東方財富以內容起家,聚集了數千萬散戶,然后推出了金融產品。 與A股8000萬散戶相比,新三板約有20萬個個人賬戶和2.2萬個機構賬戶。 如此不受歡迎的市場。 如何創造另一個“東方財富”? 一位創始人直言,在新三板這個冷門市場,微信公眾號無法支撐媒體屬性,變現是一個偽命題。
這可能是真的。 從內容角度進入新三板的創業者都在試水。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新三板賬戶持有人只有20萬多人,但關注新三板的還有其他潛在人群:已登錄的企業、券商、私募機構、跟投投資者等近8000家。新三板。 應該有數以百萬計的潛在追隨者。”未來,隨著創新層的開放和諸多利空消息的釋放,創業者仍需要探索內容創業能夠創新出哪些新的變現模式。
從企業培訓到FA業務,未來光明嗎?
除了內容創業,新三板另一片藍海正在滾滾而來。
企業家不熟悉資本市場的水性,渴望學會“游泳”。 一些垂直媒體瞄準了這個市場。
微信公眾號洞察資本,為剛剛進入資本市場的人進行“科普”,傳播更多資本市場的基礎知識。 新三板創業者及相關從業者是核心群體。 新三板上市公司信威科技董事長劉云龍曾向36氪表示,他以為公司掛牌做市后會倒閉,但做市后發現自己換了班。市場。 因為他不懂游戲規則,所以他無法在這個市場上玩耍。 。 一切都得重新學習。 ”
這群人有多大? 這要看新三板的定位。 證券交易所系統要把新三板打造成中國版的納斯達克。 這將成為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最廣闊的舞臺。 目前,我國有中小企業400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 目前,新三板上市公司數量已接近8000家。
目前,該微信公眾號粉絲已超過6萬。 線上積累了一定的流量后,洞察資本開始線下舉辦估值管理論壇,然后從論壇中挑選一些優質公司,為他們提供市值管理的相關培訓服務。 如果企業有融資需求,可以提供金融咨詢服務,向風險投資機構推薦優質企業。
事實上,Insight Capital并不是唯一一家擁有從企業培訓到財務顧問等垂直媒體的公司。 Sanitatomi正在做這樣的事情。 6月,陌陌傳媒宣布將舉辦新三板董事會秘書專題培訓班,為300家投資機構提供融資服務,并為新三板8億元基金提供直接投資機會。
必須強調的是,新三板企業培訓是一片藍海,但這個海洋魚龍混雜。 “其中很多打著培訓的幌子,但實際上更像是傳銷。” 一位企業家說道。 以估值管理培訓為例,很多投行人士都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 企業家奔波于各種培訓業務,難免忽視了自己的主業經營,結果得不償失。
投資研究服務在垂直媒體中激增嗎?
新三板一度被視為價值投資的洼地。 這里聚集了近8000家企業。 對于股權投資機構和高凈值客戶來說,如何選擇優質公司進行投資? 閱讀研究報告似乎事半功倍。 一些媒體和財經人士已經看到了這個缺口,開始探索新三板垂直媒體的機會。
目前新三板研究報告派系評分為正統券商和民間機構。 創業者能智勝券商新三板研究團隊嗎?
五通書創始人劉恕表示,目前券商出具的新三板研究報告質量不高。 這與證券公司固有的分析模型有關。 因為新三板和A股公司的市值方式完全不同。 券商研究者大多將A股市值模型應用于新三板公司。 有些研究報告被稱為“八篇論文”,有些是數據拼湊而成,有些甚至只是從招股說明書中摘錄信息。 與此同時,新三板的近8000家公司遠遠超出了幾個人組成的券商研究團隊的覆蓋范圍。
民間,匯聚大家的智慧,創建一個研究報告崗位。 微信公眾號梧桐樹就是其中之一。 劉舒告訴我:他們想把它打造成一個類似于知乎的社區型研究報道基地。 目前他們擁有自己的研究團隊,并且正在舉辦研究員征集活動,召集來自不同行業的研究人員,組建一個簽約的研究和報告團隊。 匯聚大家的智慧,分享各自行業的研究成果。 目前,其共享是免費的。 未來達到一定規模后,將對新三板投資機構和高凈值投資者收取費用。
與此同時,梧桐樹也想打造一個大數據平臺。 他表示,在A股體系下的大數據平臺上,券商還沒有成功。 相反,同花順和東方財富異軍突起。 券商缺乏技術能力和數據能力,加之體制上的困難,數據平臺很難在券商體系內發展。 相反,非政府組織更具創造力和活力。
但必須強調的是,A股研究報告是服務于二級市場的,研究報告的具體表現很快就會通過股價反映出來。 然而,新三板研究報告服務于一級市場和半市場,而新三板企業的財務數據往往處于不規范的領域,以此為基礎的研究報告的準確性可能會受到影響,其價值也難以在市場中體現。短期內。 新三板研究報告的價值還需要時間的體現。
資本運作能否移植到垂直媒體?
新三板垂直媒體創業者身份各異,有的是媒體從業者,更多的是金融從業者。 后者通過垂直媒體進行資本運作,例如借殼業務。
我采訪的兩家垂直媒體都經歷過這種形式。 事實上,企業殼的出售是相對保密的,必須經過一定的渠道。 因為本身也是做生意的,如果賣貝殼的事情被世人知道,就會影響上下游的供應和正常的經營。 因此,新三板的買殼者和賣殼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需要中介機構來彌合這一差距。 新三板自媒體平臺就成為了這樣一個港口。 某垂直媒體創始人表示,“陌陌傳媒新三板是我進入企業的切入點,前段時間我在幫助一家企業通過殼牌上市。”
除了買賣殼資源外,并購重組也成為創業者的一個方向,但這大多是券商能做的事情。 從企業上市到做市業務,從再融資業務到并購業務,券商是整個新三板業務涉足最深的,在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每一個投行家都是一個關系圈,里面蘊藏著豐富的資源。 新三板垂直媒體的一位人士有投資銀行背景,正在設立并購基金。 他說:“他正在借助新三板自媒體窗口,幫助企業進行并購服務。”
但無論是借殼、并購重組服務,還是只能時不時地做一下。 以后門談判為例。 有地區限制、行業限制和價格差異。 尤其是在收購價格上,雙方存在博弈。
垂直媒體領域,新三板眾籌模式前途不可預測……。 。
如果說內容創業門檻最低,企業服務和FA業務前景廣闊,建立投研平臺充滿希望,資本運作也可以時不時地進行,從媒體到企業新三板眾籌,似乎受到新政策壁壘的制約。 但未來是不可預測的。
這是因為個人投資者購買“新三板”基金所需的金額較高,從100萬元到200萬元不等。 如果將新三板放到眾籌平臺進行眾籌,所需金額將分為10萬-20萬元,不僅增加了對投資者的資金要求,也減少了投資者的選擇余地。 一些垂直媒體已經嘗試了這一點。 一三板和梧桐樹都想打造眾籌平臺。 以梧桐樹為例。 今年他們嘗試為新三板掛牌前后的企業進行網上眾籌。 此前已有多家企業上線,但后來因新的監管政策而不得不叫停。
去年以來,監管層重新定義了股權眾籌,并對新三板股權眾籌做出了諸多限制。 例如,定向增發數量不能超過35家,臨時設立的有限合伙企業不能參與上市定向增發; 互聯網平臺募集資金須符合私募股權投資法相關規定,單筆投資金額須達到100萬元門檻。 “這些限制基本上堵住了通過互聯網模式進行網上定向增發的合法路徑。”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