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實體零售的競爭日趨激烈。 許多企業受到嚴重影響。 有些人選擇轉向網上創業,但往往會失敗。 實體零售走向線上為何如此困難? 我們來看看實體零售和電商的四大痛點。
8月5日,上海三江購物宣布投資1000萬成立電商子公司,又一家實體零售企業發起電商競爭。
在實體零售如火如荼地進軍線上的今天,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一家實體零售企業在線上業務可以說是成功的。 就連作為行業標桿的國美電器,也依然飽受詬病。
缺乏人才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人才是實體店做電商的糧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實體店做電商通常有兩種用人方式。
首先,聘請現有的電子商務公司高管。 這類高管擁有多年的電子商務經驗,對電子商務非常熟悉。 從表面上看,確實是實體店做電商的最佳選擇。 我們看到,大商集團任命易迅原副總裁劉思軍開發天狗網,上海三江也任命庫巴網原副總裁兼任總裁。 那些人是伴隨著互聯網長大的,他們骨子里就有互聯網基因。 而且,他們對實體店的運營模式也比較陌生。 實體店經營電商店時,無法逃脫其現有的實體資源優勢。 使用純電商高管,必然會導致雙方認識上的差異。
其次,傳統零售業高管仍然受雇。 傳統零售業高管對行業有著不同尋常的運營和控制力。 他們在做電子商務時遇到的阻力要小得多,并且可以輕松利用現有的物理資源。 而且,他們對電商的運作了解甚少,一切行動只能通過試錯來做出。 作為一個典型的例子,飛牛網在創立之初不僅聘請了一些日本電商高管,而且大部分人才都是從大潤發中選拔出來的。
目前,實體店還沒有電子商務的成功案例,也沒有能夠同時協調線下和線上的專業人才。 天賦之痛是徹骨的痛!
貨運配送
電子商務的優勢在于購物體驗。 貨運速度是購物體驗質量的重要指標。 實體店擁有強大的線下實體店資源。 做電商時,他們經常選擇O2O配送模式:第三,網上訂單到網點提貨,但到店提貨率真的高嗎? 首先,網上訂單的區域分支機構充當倉儲和配送的角色,而配送最終流程的建設往往被忽視。
目前,實體店會選擇兩種形式進行電商貨運配送。 其次,對于第三方貨運配送,交貨時間通常是次日或次日。 而且,當實體店轉為電商店時,其顧客大部分是各分店商圈內的顧客。 如果有東西需要第二天送達,我為什么要買呢? 它和市面上大多數電商店有什么區別? 易迅、1號店等已經能夠在多個城市實現當日達。 首先,自建貨運配送,無論是建設統一的貨運配送,還是各門店建設貨運配送系統,都是一項重大的資產投資。 訂單數量太小,無法支付運費。
在阿里巴巴炒菜鳥、易迅斥巨資打造運輸體系之際,明天實體店搞電商,運輸之痛將難以承受!
投入產出不是百分比
實體零售店多年來的思維是,投資必須在一定時間內產生產出。 沒有產出的東西,在實體零售中是很難實現的。 電子商務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高投入、低產出的行業,并且需要持續的高投入。 實體零售經過前期相對較高的投入后,發現產出很低甚至虧損,因此無法獲得公司內部更多的支持,電商項目將逐漸成為實體零售的附庸。 不少實體零售商一開始低調宣布將投入電商多少錢,但過了一段時間卻沒有任何聲音。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即使是擁有臺灣大賣場龍頭高鑫零售集團支持的飛牛,也很快就會受到資金問題的困擾。
實體零售和電商受到投入產出限制,成為企業的附庸是痛苦的,令人心碎!
沒有球員,資本不看好
雖然國外電商的發展始終伴隨著外部資本的注入,但在再投資機構的支持下,也涌現出了易迅、阿里巴巴、一號店等各類電商公司。 實體零售電商企業在難以獲得大量內部資金支持時可以尋求資本市場的支持,但我們失望地發現沒有資本看好它們。 2016年上半年,有超過170家電商公司獲得融資,但這份名單上沒有發現傳統零售領域公司創辦的電商公司獲得融資。 雖然,京城也拋棄了他們。
上表為2016年上半年獲得融資的企業
如果沒有強大的內部支撐,沒有外部的資本支持,實體零售企業做電商每一步都將是痛苦的!
傳統實體零售很難在線上運營,因為沒有內部支撐,也沒有外部增援。 事實上,他正在走一條布滿荊棘的路。 還有一大批企業是好先鋒,正在摸著石頭過河。 沃爾瑪、家樂福、沃爾瑪、永輝、銀泰、天虹、大商、三江……我們應該向每一位謀求商業變革的先行者致敬,萬一實現了該多好啊!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