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品陳列室里,竹餐桌、竹茶幾、竹電視柜、竹沙發、竹床、竹衣柜、竹椅子等依次排列。 保持了原色的竹家具看起來清新自然,走近就能聞到香味。 竹子的清香。 張繼剛首先給筆者上了一堂通俗課:“竹家具不僅沒有化學污染,是純粹的環保家具,而且吸熱能力強,能始終保持竹子特有的質感,冬天溫暖如春。” “夏天涼爽,有利于環境。竹材料因其生長周期而環保,短而豐富的材料被視為時尚家居的新選擇。”
張繼剛的公司于2014年4月開工建設,在原大廟老糧站租用了10余畝倉庫。 “雖然廠房有點簡陋,但我覺得能回到家鄉創業,前途一片光明。” 張繼剛說。 他是大廟鄉下馬村人,是當地有名的木匠。 在國外工作多年后,他后來在成都一家竹家具公司從事生產管理工作。 公司原材料竹板來自江安、長寧等地。 張繼剛想,既然家鄉原材料如此豐富,為什么不回家創辦一家竹家具制造公司呢? 他把他的想法告訴了妻子和兒子。 沒想到,他的家人一致同意:回家辦廠!
創業的過程是艱難的。 “以工人為例,在當地找到合適的人并不容易。” 張繼剛說。 目前,公司有4名員工,平均年齡40多歲。 “我們現在需要教他們,等他們熟練后,再招募新工人進行培訓。”
張繼剛的竹家具產品不用擔心銷路。 “主要銷往一二線城市,現在我們的老客戶已經有200多家了。” 他給作者做了詳細的計算。 “在家鄉做生意有很多好處。一是降低租金和原材料成本。二是減少運費和物流。” 也方便,更重要的是可以就近提供就業,幫助農民增收。”張繼剛的企業目前的規模每年需要10萬根竹子。
現在,張繼剛已與該公司達成初步合作協議,生產一系列竹制品:竹筷子、竹菜籃、竹包裝籃等。“我們負責訂單生產,他們負責銷售。”產品主要銷往日本及其他亞洲周邊國家。” 目前,張繼剛已訂購了三臺竹條加工機,準備元旦后投入使用。 “竹編以雜竹為原料,每天要用五噸雜竹,工藝并不復雜,預計可容納周邊200人從事竹編工作。”
張繼剛計劃買下舊糧站,重建工廠。 下一步,他將擴大規模,增加幾條生產線。
大廟鄉了解到張繼剛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主動幫助協調。 “我們正在做收購舊糧站、預留企業發展用地等前期工作,對于像這樣能夠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企業,我們一定會盡力幫助。”
注:白竹海竹木制品企業是典型的“涉農企業”。 其帶動作用明顯,不僅消化了當地豐富的竹資源,而且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問題。 對于這樣的企業,有關部門需要大力支持,在政策、項目、信貸等方面提供幫助,只有發展初期伸出援手,關鍵時刻給予支持,企業才能發展壯大。 這樣的企業多了,何愁農村經濟不振興呢? 農民為什么要擔心自己的腰包鼓不起來呢?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