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學生創業有一個比喻:與其讓1000個人爭奪一個“工作”席位,不如自己造一張椅子坐上去? 社會叫囂“分流、分流”大學生就業壓力,各方面開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成為重要的就業方式。
記者采訪了上海交通大學的兩名個體戶碩士生。 一位是陶景超,專業是材料加工工程。 他創辦的奧正高科技有限公司已初具規模; 一位是巖土工程專業的張清旭,和朋友創辦的商業咨詢公司也走上了正軌。 讓他們的創業經歷告訴你大學生創業需要做哪些準備和經歷。
什么項目好:您喜歡一個? 一個能賺錢的?
選擇合適的商業項目是首要困難。 由于很多大學生沒有工作經驗,不了解市場情況,往往會因為選擇不合適的項目而創業失敗。 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疑問:創業時應該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是看起來賺錢快的東西?
上海交通大學蔡軍老師建議大學生首先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去創業。 “創業和就業是一樣的,如果你不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你永遠都做不好。” 蔡老師告訴記者,大學生應該自主創業。 項目選擇比較廣泛:有的開賣花、賣衣服的小店,有的和父母一起開餐館,還有一些高科技項目。 “前兩者門檻低,技術含量低,比較容易引進,前期賺錢快,但也更容易被別人取代;后者是一個需要較大前期投入的項目,而且很難馬上走上正軌,對于大學生來說更難,但一旦成功,就會有‘壟斷’的味道。” 蔡老師說,可以先選擇一些門檻較低的項目。 挖到“第一桶金”后,你不僅積累了資本,也積累了更多經驗,到時候轉項目也不遲。
最頭疼的問題:“第一桶金”從哪里來?
想要創業的大學生,每個人都有美好的藍圖和無盡的熱情,但關鍵是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將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 第一個大障礙是“錢”。 從零開始哪有那么容易?
那么,對于“貧困”畢業生來說,怎樣才能從零開始積累原始資本呢?
1.尋找投資者
陶景超公司經營的業務可以說是大學生創業的“制高點”——納米、涂層和表面技術。 此類高科技含量的項目很受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歡迎,但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 “我的投資人是我一個搞外貿的朋友,我們彼此非常信任。我對納米非常熟悉,一直在做相關課題。他看到這個項目很好,就成了我的投資人。” ” 陶景超說道。
陶景超表示,尋找合適的投資者、雙方的相互認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 “我想告訴有志于創業的大學生的是:不要太擔心錢的問題,只要你的項目好,一定會找到投資人,所以要堅持下去,但前提是你有詳細的規劃和良好的可行計劃。” 據記者了解,市場上有多家投資公司可以通過它們進行項目投資。
2.從小事做起,積累資金
在碩士學習的最后一年,張慶旭利用業余時間幫助一些國外客戶進行采購,積累了大量的客戶資源。
“第一批資金的來源很有趣: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和朋友認識了一位剛到上海的加納政府官員。 恰逢加納總統四年一度連任。 他來中國采購貨物。 他對選舉當天使用的野營燈和專門的選票袋非常不滿意。 事情緊急,他提前聯系到的供應商提供的價格和服務與他之前承諾的相差甚遠。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主動幫他做了很多事情:尋找新的供應商、下訂單、安排空運……歷盡千辛萬苦,我們終于在總統選舉的前一天完成了所有任務,也就是說,運送急需的一批野營燈和選票袋。 運往加納。”
張慶旭笑道:“這確實是一個機會,政府官員對我們的熱心幫助非常滿意,有興趣與我們建立長期的貿易合作關系,任命我們為他公司在中國的采購代表。隨后,這個客戶還給我們介紹了一些其他的客戶,我們和這些客戶的業務往來逐漸頻繁起來,這讓我們萌生了成立自己的中非貿易咨詢公司的想法。”
看來,一些看似很小的生意,可以讓大學生在積累經驗的同時,也積累原始資本。 蔡老師告訴記者,有的大學生畢業后甚至開起了出租車,以通過門檻很低的項目積累商業資本。
3.申請小額貸款或政府資金
據蔡先生介紹,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實行“小額貸款”創業扶持機制,解決個體工商戶融資問題。 大學生如果申請創業,基本不需要抵押擔保,但申請人必須是上海人。 學生來源。
此外,您還可以申請政府資金。 蔡老師具體告訴記者: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業“天使基金”是全國首個由政府出資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基金,用于資助高校畢業生創辦科技公司,以及咨詢公司。 該基金首期計劃期限3年,總資本規模1.5億元。 目前,已在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設立接收點。
陶景超和張慶旭都是今年交大“天使基金”錄取點的申請者。 據記者了解,如果申請成功,他們將首先獲得5萬元的孵化基金,然后再獲得30萬元的股權資本。
提前“繪制”未來藍圖:創業規劃與職業規劃同樣重要
當你想到一個項目并拿到錢時,你會立即開始工作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很多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原因是過于急于‘創業’而很少考慮長遠發展問題,缺乏合理、科學的規劃。” 張慶旭覺得這是他感受最深的。 “我經常要坐下來冷靜下來,靜靜地想,三年后我的公司會是什么樣子?五年后會是什么樣子?勾勒出創業藍圖和職業規劃同樣重要。”
與陶景超聊天時,他饒有興趣地談到了自己的計劃:“公司一期的計劃已經實現了,有臨時辦公室,租了機器,有6名員工。最新的計劃是在今年8月份,我們將改為一家更大的辦公室,然后年底前在閔行占地5畝的土地上建一座廠房,購買相應的設備,招收10多名員工。”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