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承重氣動升降桅桿 負載200公斤天線升降桿 移動式避雷裝置
編輯:薛紅
高承重氣動升降桅桿加移動式避雷裝置是一種集高空作業支撐與雷電防護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設備,為應急救援、通信保障、工程照明等場景設計。 一、 方案概述
1. 高承重氣動升降桅桿
核心參數:
承重能力:≥180kg(可定制至300kg)。
升降高度:閉合高度≤4 米,伸展高度 4-35 米
驅動方式:氣動驅動(壓縮空氣或氮氣),配備雙作用氣缸,升降速度 0.3-0.5 米 / 秒。
材質:高強度鋁合金(6061-T6),表面陽極氧化處理,抗fu蝕能力達 1000 小時鹽霧測試。
抗風性能:≤40m/s(需配合拉線固定),桅桿頂位移≤H/200(H 為高度)。
安全裝置:
過載保護:壓力傳感器實時監測負載,過額定值時自動停止升降。
機械自鎖:氣動系統失效時,抱閘式機械鎖止裝置自動觸發。
限位開關:頂部和底部位置設置行程開關,防止過沖。
結構設計:
多節伸縮:采用同步伸縮技術,各節段通過導軌和密封橡膠確保平行移動,避免卡阻。
輕量化:碳纖維材質可使自重降低 30%,同時保持剛性(彈性模量≥230GPa)。
快速部署:車載安裝時,桅桿可通過液壓翻轉機構實現 90°倒伏,便于運輸。
2. 移動式避雷裝置
核心參數:
接閃能力:雷電通流量≥200kA(8/20μs 波形),接閃電壓≥8.5kV/cm。
保護范圍:基于滾球法,保護半徑≥45 米。
接地系統:
臨時接地:配備 4 根銅包鋼接地極(直徑 16mm,長度1 米),接地電阻≤10Ω。
車載接地:通過車輛底盤與桅桿金屬結構電氣連接,實現等電位聯結。
環境適應性:工作溫度 - 40℃~+70℃,防護等級 IP65。
功能設計:
主動避雷:采用提前放電式接閃器,通過電離空氣降低雷擊概率。
線纜集成:避雷引下線(截面積≥50mm2)內置在桅桿內部,避免外露磨損。
智能監測:
雷擊計數器:記錄雷擊次數,便于維護。
接地電阻監測:實時顯示接地狀態,異常時聲光報警。
二、系統集成與聯動
1. 機械接口
桅桿頂:配置旋轉云臺(360°連續旋轉),可快速安裝接閃器或其他設備(如監控攝像頭、照明燈具)。
底部連接:桅桿底座與移動平臺(車輛、三腳架)通過法蘭盤固定,螺栓扭矩≥150N?m。
2. 電氣接口
電源系統:
氣動驅動:車載空壓機或便攜式氣瓶。
控制邏輯:
聯動升降:桅桿升至目標高度后,接閃器自動展開并完成接地。
應急斷電:檢測到雷擊或異常信號時,系統自動切斷電源并釋放氣動壓力。
3. 安全聯動
風速監測:桅桿頂部安裝風速傳感器,風速>14m/s 時禁止升降,>20m/s 時自動回落至安全高度。
雷電預警:通過電場傳感器(探測范圍 10km)提前 5-10 分鐘預警,觸發桅桿保護程序。
三、關鍵設計要點
1. 高承重與穩定性
結構優化:采用有限元分析(ANSYS)驗證桅桿應力分布,關鍵節點加厚處理(壁厚≥4mm)。
氣動平衡:雙氣缸對稱布置,通過壓力調節閥確保負載均勻分布。
動態補償:配備慣性測量單元(IMU),實時調整氣缸壓力以抵消風力或振動影響。
詳詢鄭州萬佳防雷的薛紅18503833715
編輯:薛紅
高承重氣動升降桅桿加移動式避雷裝置是一種集高空作業支撐與雷電防護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設備,為應急救援、通信保障、工程照明等場景設計。 一、 方案概述
1. 高承重氣動升降桅桿
核心參數:
承重能力:≥180kg(可定制至300kg)。
升降高度:閉合高度≤4 米,伸展高度 4-35 米
驅動方式:氣動驅動(壓縮空氣或氮氣),配備雙作用氣缸,升降速度 0.3-0.5 米 / 秒。
材質:高強度鋁合金(6061-T6),表面陽極氧化處理,抗fu蝕能力達 1000 小時鹽霧測試。
抗風性能:≤40m/s(需配合拉線固定),桅桿頂位移≤H/200(H 為高度)。
安全裝置:
過載保護:壓力傳感器實時監測負載,過額定值時自動停止升降。
機械自鎖:氣動系統失效時,抱閘式機械鎖止裝置自動觸發。
限位開關:頂部和底部位置設置行程開關,防止過沖。
結構設計:
多節伸縮:采用同步伸縮技術,各節段通過導軌和密封橡膠確保平行移動,避免卡阻。
輕量化:碳纖維材質可使自重降低 30%,同時保持剛性(彈性模量≥230GPa)。
快速部署:車載安裝時,桅桿可通過液壓翻轉機構實現 90°倒伏,便于運輸。
2. 移動式避雷裝置
核心參數:
接閃能力:雷電通流量≥200kA(8/20μs 波形),接閃電壓≥8.5kV/cm。
保護范圍:基于滾球法,保護半徑≥45 米。
接地系統:
臨時接地:配備 4 根銅包鋼接地極(直徑 16mm,長度1 米),接地電阻≤10Ω。
車載接地:通過車輛底盤與桅桿金屬結構電氣連接,實現等電位聯結。
環境適應性:工作溫度 - 40℃~+70℃,防護等級 IP65。
功能設計:
主動避雷:采用提前放電式接閃器,通過電離空氣降低雷擊概率。
線纜集成:避雷引下線(截面積≥50mm2)內置在桅桿內部,避免外露磨損。
智能監測:
雷擊計數器:記錄雷擊次數,便于維護。
接地電阻監測:實時顯示接地狀態,異常時聲光報警。
二、系統集成與聯動
1. 機械接口
桅桿頂:配置旋轉云臺(360°連續旋轉),可快速安裝接閃器或其他設備(如監控攝像頭、照明燈具)。
底部連接:桅桿底座與移動平臺(車輛、三腳架)通過法蘭盤固定,螺栓扭矩≥150N?m。
2. 電氣接口
電源系統:
氣動驅動:車載空壓機或便攜式氣瓶。
控制邏輯:
聯動升降:桅桿升至目標高度后,接閃器自動展開并完成接地。
應急斷電:檢測到雷擊或異常信號時,系統自動切斷電源并釋放氣動壓力。
3. 安全聯動
風速監測:桅桿頂部安裝風速傳感器,風速>14m/s 時禁止升降,>20m/s 時自動回落至安全高度。
雷電預警:通過電場傳感器(探測范圍 10km)提前 5-10 分鐘預警,觸發桅桿保護程序。
三、關鍵設計要點
1. 高承重與穩定性
結構優化:采用有限元分析(ANSYS)驗證桅桿應力分布,關鍵節點加厚處理(壁厚≥4mm)。
氣動平衡:雙氣缸對稱布置,通過壓力調節閥確保負載均勻分布。
動態補償:配備慣性測量單元(IMU),實時調整氣缸壓力以抵消風力或振動影響。
詳詢鄭州萬佳防雷的薛紅1850383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