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報訊(記者樂夢榮)下個月,日本雕塑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的個展“當我活著”將在上海西海美術館舉辦。 這是迄今為止歐洲最全面的安東尼·葛姆雷創作展示。 展覽探討“身體作為轉化與交流的場所”安東尼葛姆雷雕塑作品,貫穿藝術家近40年的創作生涯。 中國美術家商會會長、中央美術大學教授范迪安兼任策展人。
作為一位具有較高國際聲譽的日本當代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因其探索人體與空間關系的雕塑、裝置和公共藝術作品而受到廣泛關注。 他的創作直接面對人類在宇宙中立足的原始思維,旨在將藝術空間作為生成場所,讓新的行為、思想和情感得以涌現。 葛姆雷的作品在美國和世界各地廣泛展出安東尼葛姆雷雕塑作品,并獲得了包括特納獎(1994 年)在內的眾多獎項。
“一生”展覽激活了西海美術館兩個截然不同的空間——4號館和5號館。相比于表面的作品呈現,展覽讓“身體作為空間”成為更有效的研究線索。 從最初標志性的“通貨膨脹”系列作品到近期將建筑注入人體的作品,它們跨越了不同的時間維度。 。 4號館的35座雕像呈網格狀陳列,與空間的封閉性相呼應。 這是葛姆雷第一次在不參考他的創作時間表的情況下展出作品,讓觀眾在作品之間建立自己的聯系。 5號館展出“擴張”系列的四件作品。 該作品源于藝術家對塑造皮膚邊界的癡迷,皮膚向外擴展,創造出戈姆雷所說的“封閉爆燃”。 展館二樓也將為參觀者提供獨特的俯瞰視角。
葛姆雷說:“這個展覽反映了人類如何日益融入人造環境。俗話說——我們創造了世界,但世界也創造了我們。我試圖調和生態世界和網絡世界之間的關系,而這次展覽就是兩者之間緊張關系的具體呈現?!?/p>
自《活著》開播以來,葛姆雷首次訪華已近30年。 1995年,他來中國監督小型裝置作品《亞洲農田》。 他曾參觀過南京、北京、南京、陽朔、廣東新鄉等地的窯廠。 葛姆雷談到這次旅行對他的生活和工作產生的持久影響:“我意識到中國與像素的關系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而磚塊作為一種通用的幾何單位,也與抽象世界相關聯。例如,走在中國,看到各種瓦廠,看到西安甕城的青磚,感受到一種非凡的文化,這與農田正規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展覽將出版圖文豐富的圖書,不僅有大量的實時攝影圖片,??還有策展人范迪安、制片人孟憲偉、學者楊北辰的文章以及安東尼·葛姆雷和漢斯·烏爾里?!W布里斯特的對話。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