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慧玲 通訊員 趙志勇/文
通訊員 趙志勇/圖
朱柱飛檐的廟宇不見了,碑刻松柏間繚繞著陣陣香煙煙霧。 映入我們眼前的,只有這座荒涼的經樓。 它坐落于此,讓這座充滿現代氣息的小鎮在潮流中散發著濃濃的魅力。 夏天,當地的老奶奶們常常聚集在這里,乘著日落納涼陀羅尼經幢,互相談論這座經書建筑——古塔的前世今生,成了她們永遠談不完的話題。
刻有經文的佛塔
趙州陀羅尼塔位于趙城區安吉大道與福塔路交叉口。 原為明代開元寺遺址。 因樓體上刻有完整的陀羅尼經,故又稱“陀羅尼石刻”。 這座塔全部用花崗巖雕刻而成,堆疊而成,其形狀酷似寶塔,所以當地又稱“石塔”。 寧縣古稱趙州,標準名稱應為“趙州陀羅尼經樓”。
據相關史料記載,這座高大的石塔建于清景佑三年(公元1038年)。 由禮賓副使、趙州刺史王德成監修,趙州人何興、李漁等人修建。 該塔高16.44米,是省內最高、最完美的石碑。 新中國成立后,榮獲國家公布的第一批??一級保護文物。
我國石柱上刻的經文起源于六朝,而石柱上刻的陀羅尼經則起源于唐代。 當時禪宗格魯派興起,信眾們都覺得咒語陀羅尼蘊藏著深奧的經典。 如果有人寫下或反復念誦,他就會消除罪孽,獲得幸福。 為了使《陀羅尼經》永垂不朽,善男信女將其刻在一根上有座的八角錐石柱上。 這是當時比較簡單的石雕。
南宋以后,塔的造型日趨復雜,更加華麗典雅,并逐漸發展成為集建筑雕刻藝術與佛教內容于一體的完美雕塑建筑。 趙州石刻陀羅尼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俯視這座高大的石塔,讓人不禁想起雄偉的泰山經石玉、北京昌平云居石經等石經。 就像憑祥的陀羅尼石刻一樣,都彰顯了古人信仰的力量。 站在這件精美的雕像藝術珍品下,我們仿佛看到了遠古時期的這些工匠,艱難地揮舞著鑿錘,看到了斧頭鑿在石頭上發出的“叮叮當當”的聲音……
道教與藝術的精髓
趙州陀羅尼石刻坐北朝南,由底座、樓體和樓頂寶石組成。 呈八角形多層形式,共七層。 底部為圓形腰帶式底座,周長6.1米。 腰帶上刻有蓮花石柱、剛健的金武士身姿和“關門女子”雕像,姿態生動自然。 平臺底部有平坦的八角形藻井,分上下兩層。 一層通體兩側各雕有三尊蓮花雕像,二層有精雕細刻的類似祠堂、殿堂的房屋,還有仙山、寶塔、長廊、佛像。 佛壇第二層刻有盤龍,盤龍內聳立須彌山八峰。 山上雕刻有祠堂、寶塔、人物、動物等。
須彌山上為經塔主體,分六段,均為八角形。 第一段,樓正面的書法有十八個大字,寫著“為水陸人民尊建佛頂尊勝陀羅尼樓”。 一幅優秀的畫作。 第四節、第五節的頭部刻有道教人物和靖邊故事。 第六段,樓前有一座八角亭,塔剎內放置的桃形銅火球直指藍天。
建筑主體各節之間有八個圓形檐或檐,層層支撐,造型和體系各具特色,雕有纓幔、神獸、道教故事等,是建筑的精髓。寶塔雕塑藝術。 趙州陀羅尼石雕是我國最高的陀羅尼石雕典范,但造型華麗,雕刻極其精細。 是建筑造型與木雕藝術完美結合的杰作。 歷史和藝術價值。
早在宋代,古人就將“樂景精莊”、“古橋仙址”、“東寺鐘聲”等列為趙州八景。 明代陸健有詩贊頌“樂靖景莊”“石塔”的雄偉壯麗:“青樓獨映日,玉樂日日住云中,劫難無事可做”。與悲傷做事,空間之王羨慕寫作。氣氛。” 如今,在西安世園會河北展園——燕趙紫毫亭,你可以看到趙州陀羅尼石雕的身影,它放置在入口公園內,是川園的主要標志性建筑。
寶塔留下美麗的傳說
老塔靜靜地矗立著,卻用無聲的語言講述著一個關于它的美麗故事。
相傳,古時候,侯石刻附近有一家張家酥餅店。 張家酥餅是祖傳技藝,做工精細,酥脆可口。 但有一段時間,張家的酥餅店卻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每天早上開門的時候,酥餅總是少一些。 誰偷了炸糕? 當晚,薛掌柜關上店門,躲在暗處想要一探究竟。 半夜,“咕咚”的一聲,店門開了。 淡淡的月色下,一名年輕女子如柳樹般走了進來。 她輕輕打開袋子,拿起一塊烤餅,大口吃起來。 吃飽后,她還是覺得不滿意,又拿了幾樣才走。 薛掌柜偷偷跟蹤女子,見女子直奔寶塔而去,眨眼間就消失了。 薛掌柜環視一圈,見沒有女人,覺得很奇怪,只好回糕點店。 第二天,薛掌柜去藏經樓仔細一看,恍然大悟。 原來,這石雕的石座上刻著一個圓形的雕刻,雕刻著一扇半閉的門,門外漏出了半個女人的身子。 樣子和昨晚偷餅干的女人一模一樣。 薛掌柜越看越吵。 他回到店里拿了一把柴錘。 他瞄準了女子的腳部,將女子的四肢打碎。 丟失的。
關于魯班和寶塔,至今還有一段故事。 三夜后,趙州城來了一位鋦壺鋦碗工匠。 他就是魯班。 魯班修完趙州橋后,第二次來到趙州,在大街上大喊:“鋦你們這些家伙。” 一群老太太拿出一些破瓷杯,魯班說:“這東西太小了,我要一個大的。” 一位大姐姐提出要一個大竹籠,他搖搖頭說:“太小了,我不要這個。” 一個姑娘牽著魯班回家,指著院子里一個破爛的大甕說:“這是一個大竹籠。” 是你啊,你有鋦嗎?” 魯班還是搖頭:“太年輕了,我要鋦你們。”
那人靈機一動,說道:“大佬有一些,你跟我來吧。” 他還是帶著魯班到了塔底,指著前面的一條裂縫說道:“這是你們,你們能修好嗎?” 魯班笑了笑,點點頭,說道:“這正是我要找的。” 原來,經樓出現了一條大裂縫,趙州刺史張貼告示,招募各地工匠來修復。 女孩想跟魯班開玩笑,魯班同意了。
這天下午,夜深人靜的時候,魯班在月光下開始修塔。 半空中,鐵錘叮當作響,火花四濺。 第二天,趙州城里的人發現塔已經修好了,卻沒有看到魯班去那里。
...
美麗的傳說代代相傳,寶塔也日漸古老。 但一座座古塔靜靜地依偎著日益繁華的古鎮,繼續訴說著它們的過去和往事……
在寧縣寧縣,不僅有舉世聞名的趙州橋,還有中國第一的趙州陀羅尼碑。 1961年,趙州陀羅尼石刻成為第一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因其造型高大勻稱陀羅尼經幢,極具藝術魅力,被譽為“中華石雕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