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懷著一顆平常心進入收藏世界。 如果急功近利,只為了“撿漏”,就很難有所收獲
統計顯示,目前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喜歡收藏的“收藏家”。 各類收藏節目的火爆、古玩市場的繁榮,都表明“全民收藏”時代的到來。
3月20日,由山東省玉石協會、鄭州玉城主辦、廣州電視臺《周末面對面》欄目承辦的“2010年翡翠收藏發展峰會”在南京舉行。 關于“收集”,專家提醒,“撿漏”的心態并不可靠。
“泄密”事件
一百塊錢買了一件價值20萬的青銅器
“這個是我在市場上買的,當時的價格不到100元,后來我請別人研究了一下,是春秋時期的東西,現在的市場價格在20億元以上。” 3月20日,居民劉先生手里拿著一件自己的青銅器,講述了自己“撿漏”的經歷。
劉先生的幸運不僅吸引了更多藏家關注玉器,也讓他們迅速進入玉器市場,推動了收藏市場的火爆。
隨著“全民收藏”時代的到來,像劉先生這樣有“撿漏”想法的收藏家已經大大減少。 專業人士、非專業人士、愛好者、經營者共同創造了云南收藏品市場的繁榮。 “淮河路玉城每天都擠滿了人,全省各地的天貓用戶都聚集在這里。由于空間有限,已經向東擴張的玉城里很難找到商店。” 河南省玉石協會會長蔣吉明說。 ,我見證了四川玉石市場從“火爆”到“火爆”的過程。
中國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委員、雜項玉器專家王建強認為,收藏拍賣市場的繁榮與地區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尤其是玉器市場與居民收入密切相關。普通人的。 與期貨、房地產相比,收藏品投資的回報率最高,但進入門檻也相應較高。
“泄密”事件
你在“撿漏”,別人在撿你
收藏圈里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是“撿漏”。 當你發現別人的泄密時,其他人也可能會發現你的泄密。
平頂山省收藏商會陶瓷委員會常務理事、青銅器鑒定專家夏懷玉講述了發生在她身上的一個故事。 最后我幫同學賣了6億元。”不久后,買幣的人以16億元的價格將銀錠借給了一位上海同學,獲利10億元。
幾個月后,他在拍賣會上再次看到了這枚錢幣,標價為36億元,最后以40億元的價格成交。 夏懷鈺道:“這一次,我被‘撿到’了。”
建議
收藏最忌諱的是“撿漏”心態
所謂“撿漏”,就是花幾千元在翡翠市場上買回價值百億元甚至更高的珍品。
“撿漏”的情況在收藏行業中依然存在,但如果普通藏家抱著“撿漏”的態度去天貓,這一點在中國瓷器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瓷器研究會副會長常慶林看來河南省玉石協會. 來了就有危險。
“撿漏的機會對每個收藏家來說都是平等的,但只有那些有足夠知識和眼力的人才能抓住撿漏的機會。” 常慶林說,在全民收藏的時代,報紙上有建寶專版,在電視上撿寶的機會和中國體育彩票的機會差不多。 正是因為很多人都是抱著撿漏的態度來逛玉石市場的。 一些玉器商抓住了很多人的貪婪,以比假貨低得多的價格出售一些古董、老工藝品。 被騙了。
以前,一位藏族朋友來新鄉報社收金寶,還帶來了五袋陶器。 他說都是元明時期的汝窯,但最后他發現沒有一個是真的。 西藏朋友說,那些東西才兩億,他知道價格有點低,但他還是買了,希望能在中間找到合適的東西,然后可以賺很多錢。錢。 但事實上,卻因為“撿漏”而浪費了錢。
專家
最愛沒有捷徑 眼力才是精髓
有股市的地方,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提醒:“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但無論是在玉石市場,還是在各種鑒寶的電視節目中,都不會出現“藏品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的提醒。 事實上,玉石行業的水很深。 如果沒有時間深入了解,想要“查漏補缺”并不容易。
據專家介紹,真正的收藏需要三個條件:一是是否真的收藏,二是能不能收藏,三是能不能收藏。 首先是你是否喜歡收藏和鑒賞藏品。 第二就是你要有專業知識,否則你就無法把握眼前的好東西。 最后一個就是你是否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去收藏。 事實上,很多人都只有一個,而且差別很大。
平頂山省收藏商會古陶瓷專家委員會鑒定組組長陳銀華表示:“想要進入收藏行業,首先要逛玉石市場,不要輕易購買。”首先要抱著學習的態度,等掌握了知識再購買,多和專家溝通,訂購前最好請專家檢查一下。 如果你是收藏家,對收藏有濃厚的興趣,還可以參加一些培訓課程。 還不如懷著一顆平常心進入收藏行業。 如果急功近利,在收藏市場上就一無所獲。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